心的形体官窍
之前我们讲了心的主体功能。心五行属火,四时应夏,它主要的主体功能包括心主血、合脉、主神明。今天我们接着讲它的形体官窍:“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与小肠相表里。”那么它相表里的小肠呢,我们放到六腑里去讲。
首先第一条是“在志为喜”。我们知道五志分别与五脏相对应,因为血气流行于五脏则生神,所以叫五神脏,每一脏就与一个神相对应,与心相对应的这一志就是喜。
为什么喜为心之志呢?这个还是得回到五行上来说,因为喜在五行里面就应火。那有人要说了,为什么喜就应火呢?想一想,喜这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的特点是什么?它是活泼的、现于外的。这种活泼的而现于外的特点它的气机是升还是降呢?当然是升了,所以它与火相对应。
我们气机升的脏还有哪一行啊?还有木行,应肝,那么它所对应的情志也应该是气机向上的,是怒,怒发冲冠嘛,气机特点也是向上的。
那么心在志为喜在临床上是怎样一个表现呢?它主要表现在,假如说心的气血阴阳正常,就是我们平人之态,正常人,它应该是能够对大多数事情一笑了之,他能够处于一个比较和谐、比较快乐的这样一种生存状态,这个就是心在志为喜。
反过来说,经常开心、哈哈大笑,笑一笑就十年少,为什么呢?“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状态,人就趋于健康。
spring
当然了,在中医的眼里呢,凡事都不可以太过,“百病生于过用”,任何事情要是太过了,就会走到另外一个极端里去。假如说我们喜乐太过,会导致什么后果呢?是不是越开心越好呢?那倒也不是,喜乐太过会导致神气的惮散而不收藏。就是神气涣散了,不能收藏。心神涣散有什么表现呢?不能集中注意力。小时候,老师常常批评我们这些喜欢傻乐的孩子说“男笑三痴,女笑三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喜太过了就不能收敛心神,不能收敛心神就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导致失眠、致心悸这些神气不养的症状。
那么反过来,假如说心的气血阴阳出现了问题,会不会也导致情志上发生一些变化呢?确实有可能。所以《内经》里讲:“心气实则笑不休,虚则悲。”这里的心气实,不是说心气很旺盛、很充实,而是心气异常的出现了一些为邪实所侵袭的疾病。比方说:最容易侵袭心的是火邪。心火上炎,心火太过于旺盛,它就会出现什么症状呢?就会出现嬉笑不休。这种嬉笑不休当然不是发自内心的这种开心、笑,而是一种无法自控的病态的笑。
比方说过去古代曾经有一个医案:有一个中年妇女,她老公生病了,按理说老公生病了——我们知道过去女性还不能顶半边天,是一个男权社会——那么这个家庭就会陷入困境,她是非常担忧这件事情的。那么这种担忧、这种困顿呢,就导致了这个妇女的阴阳气血发生了变化,什么变化呢?心火上炎,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上头了。出现了这个心火上炎证以后,她就表现为一个“终日哑哑”的症状。哑哑就是不由自主的笑。请了很多医生来看,都看不好,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怪病。后来请到了这个医案的作者,给她察色按脉以后,说“你这是心火上炎”,一问,家里果然有事。怎么办呢?清心火,通过清心火的方法,就把这个妇女的病治好了。
有人说:心气实则笑不休,那么心气如果虚呢?虚就悲,就不开心。那心气虚则悲有没有什么具体的例子呢?这个例子就太多了。有没有听说过更年期综合症啊?更年期综合症的时候,肾中精气逐渐的衰竭,五脏皆衰,那么其中心中的气血也衰减,那他就会有一个什么症状呢?我们古书上是这么写的,叫做“喜悲忧欲哭,向如神明所作者”,就是莫名奇妙就要哭鼻子,就像是鬼上身一样。怎么治疗呢?补心气。张仲景用甘麦大枣汤,你看甘草、小麦、大枣,都是养心的,那么心气充实以后呢,这些症状就消失了。
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如果说以后看到有一些病人,或者我们自己,总觉得这段时间怎么会莫名其妙就有一种悲从心来的感觉呢?那有可能就是心气虚了,我们就可以用养心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那当然了,不能我们这里说“心气虚则悲”,那你把所有的悲都找到心气虚上去,那也是不对的。我们后面在讲到肺的时候,肺的志是悲忧,所以悲忧也有可能和肺有关系。
心在液为汗,汗这个东西我们当然是非常熟悉了,我们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出汗、运动以后就汗出如雨。那么为什么人会出汗呢,汗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中医认为啊,汗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的来说,就是《素问·阴阳别论》里说的:“阳加之阴谓之汗。”阳气蒸腾阴津,它就形成汗液。能够从腠理皮毛汗孔而出,腠理、皮毛、汗孔就是控制汗液外出的通道。那么这个的阳加之阴,它有没有特别的只说是心阳加之于心阴呢?没有。全身的阳气加之于全身的阴津,都有可能导致出汗,但其中最重要的、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心阳加之于心阴,它才会出汗。
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心阴、心阳、心气、心血正常,我们就能够正常的出汗,该出汗的时候出汗,不该出汗的时候就不出汗,这就是所谓的常。
那假如说,我们心的阴阳气血不正常,就会怎么样呢?就会该出汗的时候不出汗,不出汗的时候出汗,我们叫汗出异常,这是一种可能性。
实际上我们更关注的是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当我们在汗出有异常的时候,它反过来会损伤心的阴阳气血。比方说:汗出太过,那是不是就可能会损伤到心阴,或者是心阳啊。那大家想一想,它到底是损伤心阴呢,还是损伤心阳呢?两个都会有损伤对不对。阳加之阴谓之汗嘛,它既要消耗阴津也要消耗阳气,所以你看我们后面要学张仲景的伤寒论的时候,凡是汗出太过他往往要用附子,蓄养他的阳气,往往又会用白芍收敛来养它的阴津。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讲到心之液为汗,我们就必须要还要提到另外一个概念,就是血汗同源的概念。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心的主体功能是心主血,心既能生血又能行血。血和心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那汗又为心之液。那我们再想一想,那汗和血他们共同的来源的根本的物质基础是什么?都来自于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上注于心脉,经心脉化赤而为血,水谷精微化生为阴津、阴液,经阳气蒸腾而为汗。所以汗和血它们是同源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那么假如说这个人汗出太过,那我们还能不能再用一些夺血的、攻逐的、活血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呢?就不行,为什么?因为血汗同源,既然汗出太过,血就必然有不足,你就不能进一步的去伤血。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如果说这个人本来就有血虚,我们在发汗的时候就要警惕,不能说再用大汗的治法,再给他用猛烈的发汗的药,这样就会更伤其血。尤其是更伤心血,导致疾病的进一步进展。这就是我们临床上反复会讲到的“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尤其是我们在使用汗法的时候,要特别的警惕那些本来就有阴血亏虚的病人,不可以过汗。而不能说为了治这个病,反而加重了病人的病情发展。
心开窍于舌。为什么心开窍于舌呢?主要还是和经络有关系。因为心开窍于舌,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舌的外在表现,来推测心的阴阳气血的状态,这个也当然是我们中医诊法的基本思路。所谓司外揣内,我们看到了外面的表现,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规律来推测他内在的变化。那在正常情况下,心的气血阴阳都正常的话,舌应该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首先,应该是什么颜色?舌头大家都有看过是吧,它是红的,是淡红色的。千万不能是鲜红色的,鲜红欲滴这种。那不能行,那个就太过。要淡红而且是红润的,有润泽的感觉,有光泽,柔软灵活。那么舌头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什么啊?味觉,所以心的功能正常,味觉就会非常的灵敏。吃什么菜,就能尝出什么菜的味道来,一点点味道都能尝的出来,味觉灵敏。说话呢?就语言流利。这是个正常的情况。
那假如说,心的阴阳气血出了问题呢?我们前面讲过,就可以通过舌头表现出来,对吧?那心火上炎,会是什么变化呢?大家想一想,它的颜色会变红,甚至于舌尖会起很多小点点,像草莓上的刺一样,我们叫做芒刺。这都是火气旺盛的表现。
还有的人,就干脆舌头上长疮、溃疡。还有的人呢?就表现为对味觉的改变,就是出现一些异常的感觉。这个菜本来不苦,他吃起来就觉得苦,就这种异常的口苦,也往往是由心火亢盛引起来的。当然不仅仅是心火亢盛,但通常都与热有关系。其实也还是和心有关系。为什么?因为心属火啊,所以绕来绕去还是在五行里面。其实对于心火上炎这种病症,我们也往往反过来用苦味药来进行治疗,原因也是因为苦为火之味,这是后话,我们简单提一提。
那么心呢,在体合脉,外华于面。在体合脉这个,我们在前面主体功能里面讲,心合脉已经是详细的讲过了,它是心行血、心藏神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实际上也是什么?也是心生血的重要的物质基础。所以说心合脉,对于心的主体功能来说,对于整个心系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正因为心合脉,而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所有的这些经脉,它的血气都会向上走,都汇聚于面部,头面部。所以我们心气的外华,能够通过这些经脉、通过这些血气,在面部表现出来。
假如说,我们心的气血阴阳是正常的,就会表现为面色红润、光泽。那如果气血阴阳不正常的话,比方说心火特别上炎的,那他的脸色就会怎么样?就会红,甚至可能会仿佛看起来就是红光满面,其实他是非常上头,心火上炎,脾气暴躁。那如果说他是心血的不足呢?他可能就会表现为面色的一种萎黄、晦暗感的黄。萎黄和我们所说的黄皮肤是不一样的,他不但是一种黄,而是一种没有光泽的黄,我们叫他萎黄。这个看多了你们就知道了,他跟我们黄种人这种红黄隐隐、明润光泽的这种黄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