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辉丨老师,你的样子很可怕!
老师,你的样子很可怕!
华德辉
自小学启蒙入学以来,直到师范毕业我所遇到的老师都是温文尔雅,温良谦让,我想这是我的幸事!老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标杆,这使我从小就有树立了要当一名老师的决心。
师范入学报道的九月,初次进校门时映入眼帘的是学校大门两旁水泥柱边上镶嵌的八个大字“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此刻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教师行当,自己是一名教师了,此时才知对老师还有这八字成语的要求,慢慢地才知道这是出自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句。经过三十来年的修炼,我觉得自己虽不富裕,却很富有。没有万贯家财,却有学生的成长成才,这也许是对老师最大的褒奖,所以我一直认为教师当的好不好,称职不称职就要看他教的学生出息不出息,认不认可你这个当年的老师,至少记不记得你这位当年的老师。所教学生虽然不能数以千计来算,但至少可用数以百计来算,或许人生当中与人的相识有缘深缘浅,虽不能要求数以百计的学生都能够记住你,但一定不能让一个学生因你的不良行为而憎恶于你。教师是人,但绝不是普通的人,特别是对学生的影响,你的一举一动甚至一颦一笑都是老师应有的样子,都有可能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老师要博览群书贮备丰富的知识,该有容他人之大度的肚量,该有灵活机动的教育之变的处事艺术,该有谈笑从容的定力,该有直击学生心灵的眼力,这是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其实要求之高要求之严。
记得刚毕业那时生活的教师,虽不如现在的丰富,但绝对没有房地产的压力。老师们都吃住在学校,师生课余在操场上愉快地活动着,课外活动玩得最多的也就是在篮球场上打打篮球。篮球场是两幅由木制的篮球架,甚至连水泥地都没有的简易的篮球场,只有在晴天的时候才可以在场上打打球,球场上更谈不上篮球标线,只能在红土壤的地块上活动。老师们课外之余也会到此占用一半的篮球场,在这里投投篮,活动活动。我记得当年柳老师是任教初三年级的语文,个子不高,书生气十足,常常在走路时候都会捧着一本书,讲起课来,从盘古开天劈地讲到如今的盛世,真可谓古今中外名人名家无人不晓无人不知,天文地理,无不精通,学生都被他的才华所吸引。有几次我都见过他在家里的搓衣盆边上边洗衣服边看搁在边上的一本厚厚的书籍,时不时的瞅着,小心地翻页着。在学生们心中就是“高大上”的男神,在当年那个年代就是学生的偶像。
记得有一天傍晚时分晚饭之余,学生们正在球场上看着老师们投篮,大家纷纷为投中篮球的老师欢呼叫好。这时柳老师正好路过,看见这边热闹也就要想加入其中。在柳老师刚来到球场差不多中线时,好友黄老师也就看见他了,且用平时友好且戏称的口吻说,“卯”老师来了!这时接到球的老师也顺势地把球传给了走过来的柳老师,还大喊着:“卯”老师接球!因平时柳老师不太会玩篮球,但至少以前也是练习过的,就用蹩脚且略带夸张的姿势接球,给投来的篮球来了个大环抱,接着顺势来了个熊猫步,三步跨栏球上栏,刚刚好篮球撞到了篮筐上的钢圈上,“嘣”的一声,球无目的的弹飞了出去。黄老师迅速地接住飞出的球又传给了柳老师,喊着:“卯”老师,再来一个!柳老师此时已有些急促地呼吸的样子,脸色微微的涨红。顺势接住篮球显得有些急躁,接抱球后,马上在地上拍打了几下,吐好气,稳好身,稍后只见他立马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抓球举过头顶,身体微微弯腰,目视篮筐,恨不得此时把篮球框的进球框在他的注视下会变大些。一秒、两秒、三秒-----大伙也都屏住呼吸,球场此时很静,突然球出手,在空中的划出优美的弧形轨迹,奔向篮筐。这可是柳老师像是下了要投个空心球的大决心的,可终究“不是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球在球框的钢圈上完美的转动了几圈“华尔兹”,“咻”的一下滑了出来,这个球虽然没有进,可是展示了很好的美感,同学们都为之喝彩。不知哪位学生叫了一声:“卯老师,再来一个。”其他同学也都附和着:卯老师再来一个。柳老师要的是进球,黄老师也不甘心,接到之后又传给了柳老师。柳老师抓住球,脸上却露出了怒色,狠狠的把球砸向了围观的学生们,球蹦回之后,柳老师又继续着前一个动作,此时学生们笑声嘎然,胆小的也早就四散奔跑了,老师们一脸的茫然,幸好球再次弹回时被其他的老师接住了,这才结束了柳老师的负面情绪。
柳老师的形象我想同事们的心中就是个小肚鸡肠的家伙,在学生心中“偶像”形像更是荡然无存。“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此时被柳老师玷污的一踏糊涂,学生们的欢呼雀跃原本是对柳老师鼓励,可他却认为大家在嘲笑自己。作为老师那怕是课外之余,老师的一举一动,也是给学生的言传身教的一个榜样。
人都有长处,都有短处。柳老师的心襟却如此的狭小,自己不能实现的事也可以用自嘲的方式来教育引导学生。为何又不能从容的淡然一笑又或机警地用上一句“千里马也有失蹄之时”呢?情商之低,终究付出了失去学生信任之心!多年过去了,可这件事一直在我的心中记忆犹新,我认为柳老师至少缺乏仁爱之心,没有仁爱之心,谈何开启学生的心智!
文/华德辉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华德辉,江西省万年县人。坚持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与真诚善良同行,珍惜暖于心间的爱,铭记不忘的恩。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