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乐生 | 福建土楼,人居的艺境
总第1388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闽西南山区建土楼已有上千年历史,其建筑独特,人文深厚,早已名闻遐迩。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六群四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民居建筑的福建土楼,体现了聚族而居之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更体现了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同时,土楼与山水交融、与天地参合,是人类民居的杰出典范。”我先后探访了其中永定高北土楼和南靖云水谣土楼,
果然不虚此行。
下了高速,驶进龙岩永定绵延的山区,一路上都是土楼,或圆或方,有点像城堡,又有点像飞碟,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造型奇特,美仑美奂。一时,我被眼前绽放的土楼之花惊呆了。
车就停在高北土楼群旁。高高的侨福楼、承启楼两座圆形土楼屋顶优美的弧形轮廓线,向东延伸,延伸着,与两座方形土楼世泽楼和五云楼屋脊水平线相连到了一起,它们背靠林海金山,一条小溪自西向东从土楼群前穿过,风景美如画图。
承启楼是这群土楼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永定客家土楼中最大的一座,号称土楼王。土楼王,我在小小的邮票上见过,我也在《大鱼海棠》光影中见过,这座庞然大物现在就巍然耸立在我的面前。
楼高四层,广5376平方米,几乎占据了一座垒球场。黄色的墙体质朴粗犷,古色古香。土楼经历了三百年的风霜,虽然皱纹已爬上脸庞,但至今依然坚固适用。宽厚的石砌墙基上,是用当地的黄土夯筑起来的高墙。朝南的石拱门上书写着“承启楼”三个大字,门联是:“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
走进门厅,让人惊叹的是庞大的楼体内,楼套楼,圈套圈,四层的外环楼,套着二层的三环楼,三环楼又套着一层的二环楼,三圈共同拱卫着中心的祖堂。整个土楼内部有四道防火墙,把这同心圆式的套楼划分成四大部分。四部楼梯,400个房间,曾住过江姓一族80多户,600多口人。就是现在还有300多人居住在这里。他们生活很悠闲,有的在家里经营着茶叶、药材及山货,有的在房门口摆摊做个小生意,有的老人干脆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家门口小竹椅上,看着眼前熙来攘往的人群。
我一来到这里,就多了几分亲昵,无须多言,大红灯笼高高挂,大家熟悉的环境,彼此有着的依靠,以土楼王为代表的聚族而居,延续着客家人家族传统和民族文化,已超越了民居的一般意义,以它独特的建筑语言,在这大山深处传递着东方特有的无法言表的血脉亲情。
在承启楼里,我见到这样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
据说,江姓一族祖籍洛阳,在此和睦相处已繁衍了32代。他们的祖上,曾于明崇祯年间破土兴建承启楼,经三代合力,历半个世纪,到清康熙四十八年完工,终于建成了这座巨大的江姓家族的“诺亚方舟”。
历史上,福建客家人都是中原动乱时南迁的移民。他们千里迢迢而来,本质上不是为仰慕山水,寻一处宁静的地方盖一个房子住,而是为了生存、尊严和爱,在深山峻岭中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在日夜交替、季节轮换中,不断把充满氏族的温情播洒在这片土地上。这不正是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理想?
闽西南蛮荒的大山,就是到了明代还是“闽之绝域”。客家人初入山林,只能同宗同族,抱团取暖,共建家园。为了给族人谋一个更安全的居所,他们借鉴中原四合院形制,采用中原版筑技术,就地取土,夯筑厚厚的土墙,建造起可以同时满足聚居与防卫的方形土楼。接着,他们又创造出城堡式的圆形土楼,把居住空间扩大到极至。土楼建筑与客家人的无限可能,一时使夯土文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土楼王产生了。
正对承启楼楼门的二环楼院门上,悬着“神州第一楼”的匾额。“神州第一楼”和所有土楼建筑一样,贯穿着“天人合一”的理念,浸润着传统儒家思想。三环楼设有学堂,中心祖堂上悬挂着清朝到民国时期劝学励志的“兄弟选魁”“世德书香”“笔花世弟”“笔花庐”题匾和充满中华文化气息的题诗题画。更有意思的是,其西侧,1962年才兴建的侨福楼一族竟出了11名博士,而被人们称为“博士楼”。
承启楼门外广场上有三块碑石,一块是有着世遗徽标的“永定客家土楼”碑,一块为“土楼盛世碑”,一块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碑。
据“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碑记载:福建省永定县是拥有“福建土楼”最多的县,现有23000座;圈数最多、建筑规模最大的土楼“承启楼”;最高的土楼“永隆昌楼”;始建于唐朝最古老的土楼“龙安寨”。
“土楼盛世碑”则记载着2010年胡锦涛同志视察永定客家土楼时,称赞土楼王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
南靖县素以兰花之乡、水果之乡著称,没想到还有云水谣这么美丽的乡村。电影《云水谣》使原名“长教”这个南靖县境内默默无闻的古村落一夜成名,因此也有了个诗样的名字——云水谣。云水谣古镇最引人注目的是山脚下、溪岸旁、田野上一座座各式各样的土楼,可渐渐的,人们还是被村里幽长的古道、千年的大榕树、小桥流水的人家所吸引,更喜欢在这碧水青山间徜徉,
哼着“当我们还年轻,在美妙的五月早晨……”,追寻着青春的梦,享受着宁静的时光。真有那么一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意。
整个云水谣景区是由三个村组成的,就像一片大蕉叶,铺展在长教这块土地上。长教溪就是它的叶脉,从南向北贯穿其中。我们从南边的璞山村进入,先参观建在沼泽地上的国宝级“天下第一奇”方形土楼——和贵楼,然后顺着溪流,经廊亭,过情人桥,沿着古道前行。一路的古村落,一路的大榕树,一路的潺潺流水。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云水谣的中心地带:百年老街、“云水谣”打卡地、大水车和碇步桥。从此岸到彼岸,回眸,桥上水面如镜,桥下水流如练,溪水、大榕树、古民居在斜阳下,宛如一幅山水长卷。再沿河,往北走到坎下村,就可以看到又一个国宝级的双环圆土楼——怀远楼。
一程须半日,往事越千年。这里从元代就开始建造土楼,云水谣现有保存完好的土楼就有53座,这些土楼姿态万千,星罗棋布。就说说和贵楼的奇,奇就奇在简姓族人采用悬浮原理,在沼泽地上打松木排桩,建起了五层世界最高的方形土楼,三百多年来,风雨不动安于山。奇就奇在它院内两口水井一清一浊,令人费思量。奇就奇在它厝包土楼修学堂,大门正对笔架山。也说说怀远楼的美,美就美在简性家族,在清宣统元年营造的圆形土楼,历经百年,依然光滑如初。美就美在双环楼结构,精致敞亮;尤其是中间的“诗礼庭”五凤楼,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特别是其正厅“斯是室”挂满勉学劝善的对联,书香气浓郁:“月过花移影,弄声风来竹”“琴书千古意,晓春花木心”“书为天下英雄业,善是人间富贵根”“天下良谋读与耕,世间善事忠和孝”等等。
云水谣又是漳州著名的侨乡和许多台湾同胞的祖籍地,全村都姓简。据《长教简氏族谱》记载,长教简氏族人,从明宣德年间就开始陆续下南洋谋生。而祖籍长教的台湾人就有23万之众。2005年底,一部根据台盟中央名誉主席张克辉文学剧本《寻找》改编而成的爱情片《云水谣》,曾来此取景拍摄,讲述一段跨越海峡,历经60年,坚持、守望和寻找的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虽然没有给我们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这种情感信念深深地感动了观影的每一个中国人。闽台两地都是炎黄子孙,一脉所系,千百年来,在福建土楼里,又有了多少关乎人间冷暖和亲情爱情的故事?
离怀远楼一步之遥就是建于明宣德二年的长教简氏大宗祠,是涉台文物保护单位。饰有燕尾精美龙凤屋脊的宗祠前,耸立着五根高过10米的文武石龙旗杆。据说,每年都有150多台胞回云水谣古镇寻根,来此谒祖。
中国建筑讲究空间序列,体现人和社会,人和自然和谐空间,而人居环境、空间美感,更多是情感和文化的融合。云水谣与永定土楼相比,作为我,不带偏好,无论是建在北高村山坡上,还是在长教依溪而建,福建土楼,以它独特的形式,实用的空间,诗意的栖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作者简介
顾乐生,76岁,主任医师、安徽省科普作协委员、安徽省作协会员。业余爱好写作,著有《海石花》《舟行记》等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