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说“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更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
中国人却“十有九脾虚”,如果把长寿比喻成盖房子,保护好脾胃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吃再多营养品、保健品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①舌头厚度、宽度增加;舌体细嫩、柔滑;舌头上有齿痕。
(提示:如果发现舌头上两侧齿痕相加齿痕数大于5个,说明脾虚较严重);
②面色萎黄;
③睡觉流口水;
④晨起胸闷气短、头晕脑胀、体倦肢软;
⑤晨起后会出现身体浮肿现象;
⑥食欲不振,易腹胀、易便秘或便溏;
⑦长期手脚冰凉。
脾虚,影响的不仅仅是消化功能,对其他脏腑甚至整个机体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①脾虚易致出血,包括牙龈出血、鼻子出血、尿血、月经久而不止...
②脾虚会导致食欲不振、腹胀、慢性腹泻、倦怠、消瘦、气虚、贫血等种种症状;
③脾虚生湿,会导致湿气、痰多,甚至水肿;
④脾虚气陷,会导致神疲乏力、头目晕眩、腹胀、腹泻,甚至久泄脱肛、内脏下垂、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脾虚调理的一般治疗思路应该是先健脾,再补脾。但健脾与补脾又有着很大区别!
在了解二者区别之前,我们先知道脾到底在身体内充当何种角色?简单来说,脾相当于人体内的发动机,以食物作为燃料,将燃烧后的能量输送全身。脾气是脾运转的动力,就像是一个泵。脾胃运转是过程,水谷得以化生精微、化生为气血是脾气推动的结果。想要推动脾胃运转,必须得先清除“障碍物”。脾胃中的“障碍物”是:湿、痰、食滞。众所周知,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食物停滞在内不能运化,变为“食滞”。食滞会引起腹胀、吐酸水、嗳气,甚至呕吐,且呕吐物有一股酸腐味。外感湿邪,使得脾更虚,脾虚不能运化水谷,水气停留,则湿气弥漫。久则凝聚成痰,痰湿重,则出现不思饮食、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要清除痰、湿、食滞,使脾能健壮起来,就得化湿、祛痰、消滞。①祛痰湿方法:可以喝健脾益气,利水祛湿的赤小豆茯苓茶。②清食滞方法:暴饮暴食、多吃甜食最容易吃伤脾胃,若当即有腹胀不消化等情况,可用保和丸。③艾灸健脾——取穴:脾俞、胃俞、大肠腧、小肠俞、中脘、水分、天枢、足三里。
清除障碍物后,就可以开始补了,让脾胃运转起来。我们常常说补脾,其实就是要「补脾气」。①食疗:在日常膳食中加入陈皮。陈皮健脾行气,可化食物中的滋腻。艾灸足三里:可以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强壮脾胃,使后天生化有源。艾灸气海:气海穴作为人体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具有化湿理气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