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走着,突然明白了......
文字:问心浅笑 | 声音:三三
从几何起,曾经看过的书,再看已有了别样的感触;曾经在意的人,再见已不动声色;曾经未能释怀的所有,再回首,已被岁月擦拭,模糊不明。
如同庄心妍在歌中所唱:“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事看着看着就淡了。”
人间世事,随着时光流逝,许多道理走着走着就突然明白了。
所有感情,都讲究彼此缘分
人到了一定年纪,便会明白不是每段感情都能走到最后,亦不是每次付出都会得到结果。
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若无缘分,纵使你满心是TA,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彼此渐行渐远,TA的一切,皆与你无关。
曾在笔端写下无数“爱而不得”凄美爱情的金庸先生,也经历过一段憾事。
那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演员夏梦,气质高雅、笑容明媚,如星星般落入金庸的眼睛里。
1957年,为了靠近夏梦,金庸使尽浑身解数加入了夏梦所在的影视公司。
为博得夏梦欢心,他在工作上极为卖力,短短两三年便为夏梦量身打造了《绝代佳人》、《王老虎抢亲》等多个剧本,并笑言自己不如唐伯虎为秋香做得多。
才子佳人,本应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却因为缘分二字,使得两人终究无法相爱。
彼时,夏梦已成婚数年,面对金庸的表白,夏梦唯有表示歉意:
“今生今世难偿此愿,惟愿来生……”
一个未娶,一个已嫁,即使彼此钦慕,也无法开始。
就这样,这段有缘无分的感情,化成了“不如不说”的惆怅。
爱过,哭过,闹过,笑过才明白,有一种感情是两情相悦,却无缘分;是还未开始,便已结束。
感情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爱而不得。
经历过才会明白,有缘无分的爱,纵使拼尽全力地奔赴,也只能得到一声叹息。
所有侥幸,都暗中标有价格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座位于高山的寺庙中,住着两个和尚。
一天,老和尚让小和尚下山去买米,小和尚出去没多久便买回了米,老和尚很惊讶,问道:“平常来回都需要一整天,这次怎么这么快呀?”
小和尚得意地说:
“师父,我发现一条小路,虽然比正常山路危险些,却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老和尚听罢,劝阻小和尚下次别走这条捷径,尽管原先的路稍微远一些,但总归安全。
小和尚嘴里答应着,可每次下山依然选择那条危险却相对近一些的路。
每每老和尚提醒他时,他都暗自心想:
“怎么可能突然让我遇到危险,我走了这么多次,这不是一点事情没有吗?”
直到有一次,小和尚走在捷径上,上游突发山洪,他躲避不及就被山洪卷走了。
生活就是如此,心存侥幸,踏上捷径,即便获得一时成功,也终会付出代价。
因为所有的侥幸,都犹如一场把自己作为赌注的豪赌,不同的是,这场赌局常常会以失败告终。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过: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人生路上,没有谁是命运的宠儿。
不带伞的雨夜,巧遇热心人的几率并不大;侥幸的试探,其幸运几率也远小于万分之一。
那些侥幸获得的东西,终将会在未来某天,让我们付出相应的代价。
人生行路,唯有放下侥幸,脚踏实地,才是最大的智慧。
所有的路,都只能独自前行
鲁迅先生在《小杂感》中写道: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独立的灵魂,永远不会有人能切身体会到他人的感受,亦不会有人能代替他人前行。
即便是亲人、朋友,也不过是出于彼此感情的安慰或同情。
所有的路,唯有自己咬紧牙走下去。
颠覆百万人生活理念,提出“断舍离”概念的创始人山下英子,也曾因为工作和生活的不如意,情绪低落到谷底。
起初,她试图通过向亲朋好友求助,希望有人能够理解她、帮助她。
可是,事实偏偏不如人愿。
迫不得已,她只好选择独自去寺庙修行以找出脱离困境的方法。
哪知道当僧侣递给自己僧服时,她突然醒悟,原来自己所需要的物品竟可以如此之少。
自此,“断舍离”的概念在她的脑海里初步形成了。
只是,这条路依然孤独,她将这个概念告诉亲朋好友,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
然而,结局再一次事与愿违,朋友们几乎没人理解,甚至连她的母亲也不支持她。
一次,山下英子在坚持“断舍离”的过程中,误把新买的书和一些不需要的书一起丢了。
母亲不管山下英子心情如何,还是数落了她一番,并且告诉她断舍离注定要失败。
就这样,山下英子一个人扛着所有的不理解,直至《断舍离》一书大卖,这个概念才逐渐被众人接受。
作家独木舟曾在《深海里的星星》中说:
“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针不刺在别人身上,他们就不知道有多痛。”
世间总是如此,你以为的感同身受,不过是海市蜃楼般的幻影,就连耐心地听你说“痛”的人,也是廖廖无几。
经历过不被理解的孤独,才知道所有难熬的时刻,终究只能靠自己一步步走下去。
所有幸福,都源于内心知足
杨绛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在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如愿以偿。”
的确如此,命运不会把所有的“美好”,都加持在一个人身上,每个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有些遗憾。
不同的是,知足的人会把目光投向自己所拥有的,发自内心地感谢上苍的眷顾;不知足的人则会把目光投向自己没有的,暗中比较,独自失落。
明朝著名的理学家胡九韶便是一个知足常乐的典范。
年轻时,他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既要去私塾教书,又要去田里劳作,与多数人相比,他的日子很清苦。
可他依然并不怨天尤人,甚至每天都会感念上天赐给自己的清福。
为此,他的妻子时常抱怨他:“一日三餐均是菜粥,算什么清福?”
胡九韶却这样讲道:
“我们有幸生活在太平盛世,不用担心战争兵祸,不用忍受饥寒之苦,家里更没有躺在床上的病人和身在监狱的犯人,这不就是人间清福吗?”
相同的境遇,有人觉得幸福,有人觉得贫苦。
要知道,真正的幸福,从来不源于外界事物,而在于自己的内心。
犹如历史上汉文帝之母薄姬,她不眼红吕雉的权力,不嫉妒戚夫人获得的关爱,只要和儿子刘恒在一起便已知足。
所以她深居简出,为人低调,不争权夺利,成了那个走到最后的人。
人生在世,不管处于何种境地,但凡比较便会生出诸多烦恼。
不知足的人,即使锦衣玉食,也有不尽忧思。
而懂得知足的人,无论贫穷或富足,内心都丰盈无比,自成宇宙。
人生在世,所有的经历,无论好与坏都是暂时的。
那些纠结的事,爱而不得的人,迈不过的坎,终会被时间的浪涛冲洗,成为我们人生陆海的一颗颗鹅卵石,如珠如玉。
我们,在这段路上走着走着便会明白:
人活一世,庸人自扰,岁月馈赠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变成阅历,化作我们的智慧。
点个在看,与你共勉。
作者:问心浅笑
来源:有书(ID:yoush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