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眼了 | 美化天然钻石的开采,能够抵挡培育钻石的爆发吗?
2018年5月29日,戴比尔斯推出了培育钻石品牌Lightbox,正式入局培育钻石行业。
潘多拉于今年5月4日宣布:将不再出售天然开采的钻石,而将会完全转向实验室制造的钻石。并计划于今年在英国发布首个使用实验室钻石的系列,然后于2022年转向其他市场。
璀璨钻石,河南造
“世界金刚石看中国,中国金刚石看河南”,这句近年来流行在行业间的话可以看出人造钻石的原料人造金刚石在中国以及河南的地位。
1958年郑州“三磨所”成立后,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目前中国超硬材料产量占全球总产量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而河南省人造金刚石的总产量也已经达到了全国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全球百分之七十的人工钻石都出自于河南,可是说河南成为了世界人造钻石的龙头老大。
2017年的全球天然钻石开采量为1.5亿克拉,已经是历年来的最高值,而目前已探明的天然钻石储备量为25亿克拉。而近年来仅河南省每年产出的人造金刚石产量高达160亿克拉,是天然开采量的110倍有余。不过这些金刚石中只有一少部分可以用来打造钻石,但是就这一小部分也超过了全球开采量的百分之七十。
人造钻石的井喷式出现,使其价格进一步下降,而在未来,人造钻石的价格更是可能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天然钻石的不到五分之一。而对于这样的价格差距,中国的90后一代对于人工钻石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当前我国主要培育钻石零售品牌有Lightbox Jewelry、Diama、James Allen、Grown with Love等。
虽然我国的金刚石产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但是目前人造钻石的高端市场依然由美、英、日等国占领,产品的价格也是国内的好几倍。不过值得我们确信的是,随着国内钻石公司的持续发展,未来我国的钻石价格一定会越来越低,未来几年内,不到天然钻石价格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人工价格将进入钻石市场,到那个时候也许钻石不会再是许多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梦了。
急眼的钻石厂商
面对人工钻石的冲击,传统天然钻石企业都受到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天然钻石协会其实原本叫钻石生产商协会,据官网介绍,他们的七大钻石开采公司的总产量约占全球天然钻石总产量的75%。而他们在去年6月份才宣布改名,通过这一方式进一步明确他们对于天然钻石的支持。
在他们看来,天然钻石的天然属性无可比拟,将更受消费者认可。钻石行业巨头戴比尔斯在今年早些时间的一份调查也显示,47%的消费者不认同实验室钻石是“真的”。
而作为全球最大的钻石消费国之一,中国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实验室钻石生产地,因此,双方博弈在中国市场上也会格外激烈。
以下为小编搬运整理自国外钻石行业新闻媒体The Diamond Loupe 上的一篇文章,小编未对文中观点改动,仅做搬运分享(水平有限,翻译或有不准确,敬请谅解, 也欢迎大家文末留言分享观点)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diamondloupe.com/depth/2021-05-19/about-diamond-mine-china%E2%80%A6-let%E2%80%99s-talk-facts
关于中国的那座钻石矿……让我们谈谈事实
About That Diamond Mine in China… Let’s Talk Facts
最近又有大量的新闻稿和媒体引起了实验室培育钻石(LGD)生产商和零售商的关注,他们决定加入LGD行业(如潘多拉)。在所有人开始尖叫“血腥谋杀”之前,整个LGD的辩论,包括这篇文章的观点,都不是针锋相对的。恰恰相反,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不需要互相竞争,因为它们是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价值,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经济价值上。它们可以相互促进,甚至可以扩大整个市场,这最终将对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都有利。(而互相诋毁、做出虚假的声明、否认事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让我们看看最近在一家著名媒体网站上发表的一篇关于钻石行业的文章。虽然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但分享的一些信息已经过时,这些信息可能会对天然和人造钻石行业产生严重影响。
文章分享
Idyl的实验室种植的钻石打破了行业壁垒,再次使高级珠宝变得有趣
多年来,在珠宝行业中,对于使用实验室种植的钻石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议。一些老派珠宝商争辩说,在实验室中制造钻石会丧失其稀有性,从而丧失其价值。但是像Idyl这样的年轻品牌则表示质量同样出色,而且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在制作一件高级珠宝的过程中无需童工就可以了,这应该一直是要考虑的问题。
Idyl由2020年2月的兄弟姐妹Ornella Siso和36岁的Ori Siso以及他们的好朋友Kevin Lewy(37岁)于2020年2月成立,当时冠状病毒大流行正在慢慢关闭世界上每个大城市。每件作品都是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工作室手工制作的。这座城市以其钻石区而闻名,世界上大部分优质钻石都在该地区进行切割和出售。
Ori和Kevin分别在钻石行业拥有超过18年的经验,并与全球一些最大的珠宝公司合作,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成立一家以道德为本的钻石公司的决定如此具有说服力的原因。
奥尼尔(Ornella)说:“虽然钻石业已经存在了数百年,但它却是经历很少或几乎没有中断的少数几个行业之一。”
它也以抗拒和过时而著称,这就是为什么它在可持续性和道德规范方面进展甚微的原因,这与时装行业不同。
创始人解释说,当实验室生长的钻石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首次出现时,该行业受到了威胁,因为这些宝石提供了“与开采的钻石在化学,物理和光学上相同的选择”。
他们说,看到这一点,奥里(Ori)和凯文(Kevin)决定将威胁变成机遇,拥抱实验室种植的钻石,“这是天然钻石的可持续替代品”。
尽管花了好几个世纪的良好广告宣传,在许多人的心中仍然根深蒂固地花钱买一颗单一类型的,从地球上开采的钻石的想法,但伊迪尔(Idyl)的创始人认为,购买钻石的价值更大。“正确”的珠宝比买“稀有”珠宝要简单得多,这完全是基于过时的“状态”概念。
Ornella说:“人们不明白,这种稀有(天然钻石)往往意味着开采成吨的泥土、血钻、童工和侵犯人权。”
对于设计师而言,幸运的是,如今的年轻一代对他们所支持的品牌更为挑剔,并倾向于购买其价值与自己的价值观相符的公司生产的产品。
Idyl的创始人表示,他们喜出望外,到处都是年轻的现代女性购买它们豪华而又百搭的衣服,因为传统上,出于多种原因,女性不愿为自己购买珠宝。
通过使他们的珠宝价格适中,时尚并且实际上很有趣且易于佩戴-特别是可以用作传统耳钉的创新“模块化”首饰-Ornella,Kevin和Ori消除了长期以来的恐吓因素来买钻石和高级珠宝。
Ornella说:“我讨厌购买豪华珠宝的经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保安,等候名单和巨大的价格标签。” “我知道我们这一代需要一些不同的东西。”
她是对的。该品牌约90%的观众是年龄在25至45岁之间的女性,他们有时是第一次购买自己的钻石珠宝。这些不是皇室成员也不是好莱坞明星-尽管杰西卡·阿尔芭(Jessica Alba),杰米·钟(Jamie Chung)和伊娃·朗格利亚(Eva Longoria)确实拥有一些作品—这些都是正常,自信,上班的妇女,现在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优质钻石耳环和项链的地点。生活方式。
“当今的女性确实是多才多艺的;我们不希望在未来10年内再戴一副昂贵的耳环。我们想更换衣服,上下穿衣,在每只耳朵上戴不同的耳环,以适应我们的外观。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 Ornella说。
创始人目前正在通过从Instagram粉丝和未来客户那里获得反馈来设计他们的下一个系列。钻石界有没有见过如此扎实的创新?
Ornella,Kevin和Ori希望说,他们对珠宝透明度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制造的承诺与钻石一样“清晰”,而且他们没有错。这项任务的完成是通过他们精湛的工艺,使用来自无冲突地区的“绿色”可追溯金以及使用可回收的凉爽包装实现的-这也是非常可取的。
但这并不是她们的品牌受到年轻女性如此积极响应的唯一原因。
他们致力于使购买钻石变得容易和令人兴奋的奉献精神,在这种基于地位的行业中,客户很少能看到。最终,Idyl打破了这些闷热的障碍。
(注:本文由谷歌直接翻译未做修改,定有表达不准确的部分,敬请谅解,感兴趣的也可自行查看原文:https://www.forbes.com/sites/rosasanchez/2021/04/08/idyls-lab-grown-diamonds-break-industry-barriers-make-high-jewelry-fun-again/?sh=20aa55a253bd )
文章提到了一家成立于2020年的珠宝公司,他们使用的钻石都是实验室培育的,由于他们的设计模式,这些钻石很容易转化。虽然整个概念令人兴奋,尤其是对寻找可定制珠宝的年轻消费者,但文章援引该品牌所有者的陈述,伪装成事实,称2021年的天然钻石业务绝不是当今钻石业务运作方式的典范。
以这句话为例:“人们不明白,这种稀有(天然钻石)往往意味着开采成吨的泥土、血钻、童工和侵犯人权。”
虽然这些问题令人担忧,但天然钻石行业以及管理机构和国际组织已经在最小化(如果不是消除的话)这些问题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我可以强烈推荐任何人浏览天然钻石协会(Natural Diamond Council)的巨大资源平台(https://www.naturaldiamonds.com/resources/the-framework-for-an-ethical-and-sustainable-diamond-industry/ )来寻找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但让我们来谈谈一些事情。
环境足迹
上图乍一看似乎是天然钻石和实验室培育的钻石的环境足迹。在图表旁边的文字中,这家公司的所有者表示,他们“调查了事实”,并得出了以下结论:“事实证明,从地球上开采地下钻石要比在地上培育一颗钻石要花费更多的能量。”进一步说:“无论能源消耗多少,[公司]都可以使用可再生能源来生产钻石,而开采钻石的碳足迹却非常大。图表中的彩色条形图应该支持这种说法。除了这些句子(缺乏坚实的)逻辑足以让人不安之外,请纵容我,再仔细看看这张图表。至于这个“研究”的来源,似乎并不存在,除非
http://weneedapropersourcetolinkto.com 是一个关于碳足迹研究的可靠来源(然而并不是)。
现在看看矿区。据我所知,中国几乎没有什么有意义的钻石开采作业,但在这张图表中,他们开采的碳足迹却是惊人的。奇怪的是,尽管如今60%的LGD是在中国消耗大量能源的以煤为动力的大型工厂(而不是实验室,工厂)生产的,但同样是在中国,LGD生产的碳足迹是如此之小,微不足道,在图表上几乎看不出来。有意义的是,该品牌的所有者将事情搞混了,并认为中国的LGD生产是“现代矿山”,但我想他们没有。重点是:事实应该基于真实的、可证实的信息。如果你不知道事实,就不要声称。这适用于任何在自然领域和LGD领域进行声明的人。
持续恢复土地
来源:
https : //www.riotinto.com/en/sustainability/closure
虽然钻石开采很简单地说就是用机械过程从地球上提取资源,不涉及任何化学物质,但是一旦矿山停止作业,钻石矿工就必须修复土地。一个例子是澳大利亚的Argyle钻石矿,在运营了近40年后,于2020年退役。在关闭之后,这片土地现在正准备归还作为国家监护人的传统所有者。该矿商力拓(Rio Tinto)正在与管理人员合作,将土地重新利用,用于放牧、旅游、文化用途,可能还包括小规模农业和本地粮食生产。
“我们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法包括大力关注经济多元化。我们努力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社区发展计划的同时促进更广泛的经济活动。”“我们提供职业支持和培训机会,帮助本地员工(包括我们自己的员工)在业务趋于平稳时过渡到新的工作机会。我们还与当地土著团体合作,确保这些地区为子孙后代得到照顾——甚至包括我们用来再生土地的植物。这反映了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以及我们的目标是让社区在我们的业务关闭后长期繁荣。”
迄今为止,有90%的想要重新部署的Argyle员工在公司内部找到了新的职位。这就是世界各地开采钻石的国家所发生的事情。早在可持续性和意识甚至还没有成为“事物”之前,全球的可持续性运动就已经在钻石行业中展开了。
侵犯人权
资料来源:
https : //www.kimberleyprocess.com/en/what-kp
多边贸易体制金伯利进程(KP)于2003年建立,目的是防止冲突钻石的流动。该制度的核心是金伯利进程核证制度,根据该制度,各国对未经加工钻石的装运实施保障措施,并证明其为“无冲突”。《金伯利进程》联合政府、民间团体和行业,减少世界各地冲突钻石的流动——“用于资助反政府战争的毛坯钻石”。
该组织由代表82个国家的56个参与者组成,其中欧洲共同体算作一个参与者。与会者包括所有主要的毛坯钻石生产国、出口国和进口国。钻石行业通过世界钻石理事会和公民社会团体也是金伯利进程的组成部分。这些组织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并继续为其有效执行和监测作出贡献。如今,冲突钻石占世界原钻产量的不到0.1%。KP正在与联合国和周边国家合作,阻止这些钻石进入合法市场。我是在宣告我们的工作结束了吗?决不,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平心而论,钻石行业是唯一可以声称它已经用二十年来解决这些问题的矿产行业,和专注于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业务(考虑到可追溯性,可持续发展目标,透明度和问责制方面的所有努力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人们常常忽视的是,所创造的财富已经并继续对毛坯钻石生产国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金钱并不是冲突,而是有助于和平与繁荣。钻石使博茨瓦纳摆脱了贫困,并允许所有13岁以下的儿童免费接受教育。在塞拉利昂,合法出口自2002年战争结束以来增长了100倍,为大约10%依靠钻石产业为生的人口带来了利益。总的来说,由于收入和采矿作业,仅非洲大陆就有数百万人能够获得适当的医疗保健,食物和水,教育和工作。
再说一次,无论是对环境,人权,对当地社区的赋权,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这个行业谈论这个话题没能太久,但是你不能对过去二十年间正在发生的改变视而不见,而且这样的改变仍将继续。
天然 vs 人工培育
总之,在当今市场上的每一种产品,无论是天然钻石还是人造钻石,还有立方氧化锆、莫桑石、施华洛世奇水晶,都有自己的位置。但是,通过分享彻头彻尾的虚假或不实信息,我们对整个行业造成了损害。最后,对产品本身的负面看法将留在消费者的脑海中。老实说,没人希望那样。
附:本文作者卡伦·伦特梅斯特斯(Karen Rentmeesters)是安特卫普世界钻石中心公关、通讯和行业关系高级经理。
资料来源:凤凰东方财经、央视财经、The Diamond Loupe等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