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金针渡母千钧发 轮扁斫轮言外意
2017年7月间,我母亲病重卧床,不思饮食,渐渐神思恍惚,前言不搭后语,大家都做好“顺其自然”吧的心思。我自己也备受煎熬,在内心经历了激烈的斗争。我的周围是黑暗无边,四面楚歌。诸位看官(我的家人,同事,朋友),瞪着铜铃般的眼睛看我欲如何作为?我知道他们在用“无声胜有声,相望不相知”的暗语来给我对话。家中遇此情形,能平心静气的不多,也成了一片江河湖海了。各种声音纷至沓来。
我该怎么办?踏出一步。还是静观其变,近在眉睫的大家都在眼前。火烧眉毛的结局就是前脚后脚。我已经不是代表我自己了。简直直接拉升到了为中医代言的高度。“我盛中医盛,我败中医败。”
中医博大精深,地球人都知道。退一万步讲,即使不能左右生死,是我自己医道未精,怨不得中医,我自当引咎。可是他们难免做不怪中医这样想。
我想了想,母亲什么基础病都没有,脉象浮大有力,时值盛夏,符合季节,气数不像大限已到,为中医拼搏一回,值!
我虽然没把握。有一个人绝对可以,这个人就是我的老师:刘东军!!!
我:刘老师,您好!我母亲,79岁,最近精神差,自觉身懒,喜卧床。下床站立,坚持不了5分钟,走不了几步路,述头晃荡,想栽倒,不思饮食,大小便尚可。中午一点双手脉势均大。拍了舌象如下,请老师看看。
师:针太渊穴。得气,运针30秒。再汇报。
我:嗯,好。才下班,扎在右手太渊,感觉好一些。老师呀,你看到没有?我拔针了。
师:刚才不在,再扎右手大陵穴,逮着气后运针3分钟。
我:今天见好,脉势缓。现症见,身懒,疲乏,喜卧失眠。老师,这下一步该如何?
师:继续扎
我:嗯,好。
师:一天扎一次
我:收到。今天仍然身懒失眠。不过,今天可以走到门口开门了,头上舒服多了。
师:继续扎,先扎大陵穴,运针一分钟,一分钟少点。估计你的功力弱一些。
我:那请老师传授一下具体的操作心法秘笈吗?
师:饮食如何了,好些了吗,心法那就可多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可以
师:前后对照下,如今这些有何改善,有何不见效的症状,把今天舌相发来。
我:头上舒服,不晃荡了,可以走路了,反应比前灵活了。只是身懒失眠未改善。
师:先扎少海穴,再扎天井穴。接着扎大陵穴,神门穴。
我:今天舌像我下午去取拍。针在一点左右扎过了。太渊,大陵。两寸微且沉,关尺不浮,高于寸。已针过上述四穴,下午形势大好。昨夜思虑其中医理格局,恍惚,望老师启蒙。
师:形势大好,什么程度详细说。
我:形势大好如下:从失神到有神,从头脑昏昧到思维清晰,反应正常,语言流利,从卧床不起到可以正常行走,从不思饮食到一日三餐,这真是巨大的一步。现在的情况是只要一躺下,双下肢外侧需捶按搓揉才舒服,无法搁住(右腓至踝严重),白天脚落地就没事,盖上湿热,掀开感觉钻风。这可能是失眠的原因。
师:再换成左手穴,先扎先扎少海穴,再扎天井穴。接着扎大陵穴,神门穴。先扎右脚行间穴,再扎再换成左手穴,先扎先扎少海穴,再扎天井穴。接着扎大陵穴,神门穴。每针逮着气后运针三分钟,再扎后面的穴。
我:嗯嗯嗯。如今双脉寸关尺均从容不浮不沉
师:症状方面变化
我:其他(头部,行走,语言应答)均如平时正常时。毕竟病了一场,刚强气势略减(以前眼神足,走路快,反应敏捷,应答爱辩)。至于下肢的症状要过了今晚才有分晓。
师:已经很好了。
我: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师:针灸心法,同仲圣,出道家易演,有点窥到点真传。近期面授课堂上也是针法所向披靡。
糖尿病并发症腹部剧痛一个学员。一针下去当场不到一分钟缓解。鼻腔内淋巴癌肿针的也虎虎生风,当场轻松许多。比吃药效果也不差。
我:昨晚半本素问翻完,我若昏。
师:你厉害,不昏才怪
我:明师出“高徒”。高老庄的高,我翻书厉害。
师:内经,我都一个字一个字细细琢磨。你一夜半部内经,昏头了,说明看进去了。世上除了患者以外学医的,还没几个见识过我的针法的。
这几年品头论足的人不少,我的针灸布局也越来越缜密了。
我:我有机缘见识。
师:你的基础若把《刺法篇》能读透,就算看到师父的座驾了
我:一定一定。我当年的眼光太神太准,看看我那年的拜师贴写的。
师:《刺法篇》内容。你的拜师贴我有印象,颇有孔雀东南飞的文风,都是奔着学《易演伤寒论》的。
我:有玄机,诸般颜色做将来。
师:针灸,是我年轻时学的。运气学九卷是铜豌豆般的基础。
如今,能把内经,伤寒柔和一起,能易演者世上恐怕没几个人了。
我:哦,我看了好久运气学九卷。师:能感觉看到什么
我:似是而非,其中有象。
师:象是谁
我:形气相感就是象
师:跑到感应篇了,今天情况怎么样
我:先汇报昨日情况,我看无大碍了。至于双下肢无法安稳及失眠的折磨也是好几十年的情形了,先叹口气。
我:我昨天忙碌,将刺法论全篇抄了一遍,借花献佛,王国维三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十四针经盘原来从刺法篇脱胎而来?嗯,再参。
千言万语都表达不了我的心情,具以此微薄答谢,谨代我母亲感激您,不成敬意,双手奉上,请老师一定要收下哦。
师:诗收下,红包拿回。十四针经盘跟刺法篇无关系。
我:那好,请老师解析下这几天的治病思路吧,我一时半会也不易参透。
弄得寝食难安的。
师:你妈今天比前天怎样啊
我:精神转佳,夜间下肢依旧,失眠。这两天未再扎针。这痼疾可有办法?只是又要老师辛苦受累了。
师:尺泽穴,逮着气运针五分钟。再扎阴谷穴,运针三分钟。三阴交,运针三分钟。
我:嗯嗯嗯。
师:然后再扎大陵穴,最后扎大陵穴。
我:分左右?
师:跟以前一样,先左后右。不错,扎完感觉如何。
我:白天一切正常,只是夜间躺在床上时双下肢外侧(右下肢严重)需热手搓揉按捶才舒服,无法安放,天明时转轻,可以盖上被子安静一会。夜间12点至凌晨5点严重。疗效需过此晚才知道。
师:以后只扎曲池穴。
我:嗯,好的。
一夜安静,可以盖被,只凌晨5点后难受了一会。哇,见效了。
师:看起来好多了。面相,手相,舌相
我:继续扎吗?
师:继续
我:嗯嗯嗯。膝关节以下轻于平时,已针过曲池,脉不浮不沉有底气。
师:针曲池效果怎么样
我:过了今晚才知
不情之请,请老师将上周的所有对话再重新发来,我酝酿写篇心得,如何?因资料尽遗失,名字我都想好了。
诗人羡竹如慕宾,娟娟秀色诗更新
殷勤扫径开白云,相逢岂是尘埃人?
师:松竹梅兰,我都爱。
我:针罢曲池至少可睡着了,上半夜难受,下半夜宁静。
师:大黄蛰虫丸,加大一倍量吃
四消丸一天一包,蜂蜜水冲服
针灸先,阴陵泉穴,再曲池穴,大陵穴。
我:收到。昨晚睡得好,头有一点不舒服。昨晚服大黄蛰虫丸4丸,今天上午蜂蜜水冲服槟榔四消丸1袋(药店无四消丸)
师:吃两天差不多了
我:针还扎吗?
师:停五天。
我:《刺法论》果然妙!
但老师更不同凡响!
师:心得体会写得如何了。
我:起名有点难度也。老师不给点睛吗?
师:你写我看看再说。
靠的是直觉师:
鸿蒙之始,破甲列乙,经天纬地,星罗斗布,远可统年,近以推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七月中,母病卧在床,大有颓象,虽哀至亲之情,然束手无策,念师侠义,述病求诊。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现母亲转危为安,家人抚额相贺,邻人惊愕,同时钦佩。忆及母病中情形,与而今再看,简直是偷天换日!女儿朝九晚五,传达信息,转告吾师,师不辞辛苦,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指点江山,索性将陈年痼疾驱除境外。
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引子:鸟有凤而鱼有鲲,凤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燕,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曝髻于碣石,暮宿于孟渚。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天地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其之所为哉?
欣喜之余,不忘向师讨教心法秘笈。第一问:昨夜思虑其中医理格局,恍惚,望师启蒙。师王顾左右。第二问:那好,请老师解析下这几天的治病思路吧,我一时半会也不易参透,弄得寝食难安的。师而言他。
天下医理出于《内经》。向晚,辟静室,浏览了多半本素问,若昏。第三问:请老师传授一下具体的操作心法秘笈吗?
《内经》,师一字一字琢磨,连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世上,除了患者以外,学医的,还没几个见识过我的针法的。(此法只应天上有,人间哪的几回闻?)运气学九卷是铜豌豆般的基础,把《刺法篇》读透。
《刺法篇》果然妙,但师更不同凡响。
师:心得体会写得如何了?
我:起名有点难度。老师不给点睛吗?
师:你写,我看看,再说!
END
好文采,能写就写,扬师述己,激荡环宇
问世界,配穴何意,三两针,竞教人沉珂病起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制车轮。轮扁放下锤子、凿子走上来,问齐桓公说:“冒昧地问一下,您所读的是什么书呢?”齐桓公回答说:“圣人的书。”轮扁又问:“那圣人还活着吗?”齐桓公回答说:“已经死了。”轮扁说:“既然这样,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齐桓公说:“我读书,一个做车轮的人怎么能忘加议论呢?要是说出道理来还可以饶恕,要是说不出道理来就处死。”轮扁说:“我用我从事的工作观察出这样的道理。砍制车轮,卯眼砍得宽大就松滑而不牢固,卯眼砍得窄小就涩滞安插不进,不松不紧,从手中做出的活儿,正符合心中摸索出的规律。这种火候嘴里说不出来,但是有个规律存在其中。我不能把这个规律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学得到,因此年纪七十了却还要在年老的时候砍制车轮。古代的人同那些不能传授的东西都一起消失了,既然这样,那么您所读的书,也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原文: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些?”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这是庄子虚构的一个故事。寓言中的工匠轮扁经过多年斫轮实践的“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的“数(即体验)”是不可以用语言告知其他人的,这个寓言中,其实蕴含着貌似简单却常易被人们忽视的深刻哲理。我觉得轮扁斫轮这个故事非常重要,因为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天下之至道,精湛之技艺,无法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得之,只能靠身体力行去体会。
所以中国古人在学习先贤往圣的学问,欣赏书画诗词艺术作品时,很少只拿眼睛去看,也不可能像现代人那样,勉为其难地去对所谓“形式构成因素”进行物理学式的分析,而是立足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注重“静观”、“玄览”、“卧游”、“品鉴”、“品味”、“体味”、“味道”等各种身体力行的验证。中国审美,是讲求韵味、余味、回味的,归根到底,可用一“品”字来总结,一“品”之中,视听嗅味触均有所调动,从一到多,触类旁通。禅宗里有“住于一书即摄众书”,讲求的也是对生命之美的申发和体味的深情。所以,中华经典的读书方法,强调亲历亲证,调动多重感官和各种身心功能,囊括了所有时空干,运动感,情调、意境、质感以及生命之美的本真,更深切感知、更本然地体味对象。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整合,一种圆通和合的境界,这无疑是一种更多主动参与的、医心合一的“品味”、 或“体味”,音声相合、身心合一,是为“妙学”。中国古人自古强调“身体”这个维度,有所谓“身在而道在,身在而医在”的说法,这种出于实践理性和“乐感文化”的审美体验,具有十足的亲体性。以至于在后来的毛泽东思想中谈到“实践出真知”时也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得去亲口的尝一尝,这的确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亦因此,了解中医只需一星期,学会中医则需要一辈子。藉中医以练心,是一个日久弥长而日日新的练心之徒,足以安顿我们那颗不知怎样安顿才好的心。感受伤寒论语言文字的魅力,身心当下就能受用。藉仲景领略伤寒论魂魄,缘自身体,发自本真,契入生命,契入本心,内心萦绕的特具韵味的旋律,让我们真正成为一个有传统中医文化底色的中国人,荡涤乖戾之气,养成君子之风。回归心灵,与自我对话,与别人对话,与万物对话,与宇宙对话,同时,对生命的慈悲情怀,也成了生命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远游王子乔曰“道可受兮,不可传;
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
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
壹气孔存兮,于中夜存。
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
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夜渐渐又要深了,整个人间像在下沉,那些失眠的,迟迟不肯下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