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唐习律69|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呼为情尽桥,雍陶替桥改名

前言

雍陶(约834年前后在世),字国钧。少年时生活在成都,四川遭遇战乱以后离开家乡,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进士及第。

在长安时, 雍陶结识了王建、贾岛、姚合、章孝标等诗人,经常唱和往来。

大中八年(854年)时,雍陶出任简州(今四川简阳县)刺史,世称雍简州。

一、蜀中遭乱

《唐才子传》中介绍雍陶时,说其“遭蜀中乱后,播越羁旅”:

(陶)工于词赋。少贫,遭蜀中乱后,播越羁旅,有诗云:“贫当多病日,闲过少年时。”

太和三年(829年),南诏入寇,攻破成都外城,掠走数万人。《唐诗纪事》中记载道:

杜元颖为两川节度使,治无状。文宗大和三年,南诏蛮嵯巅乃悉众掩邛、戌、巂三州,陷之。入成都,止西郛十日,掠子女工技数万而南。至大渡河,谓华人曰:“此吾南境,尔去国当哭。”众号恸,赴水死者十三。故陶赋《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

《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是雍陶的一组绝句,为了那些被劫走的百姓而写。

其一 初出成都聞哭声

但见城池还汉将,岂知佳丽属蛮兵。锦江南度遥闻哭,尽是离家别国声。

其二 过大渡河蛮使许之泣望乡国

大渡河边蛮亦愁,汉人将渡尽回头。此中剩寄思乡泪,南去应无水北流。

其三 出青溪关有迟留之意

欲出乡关行步迟,此生无复却回时。千冤万恨何人见,唯有空山鸟兽知。

其四 别巂州一时恸哭云日为之变色

越巂城南无汉地,伤心从此便为蛮。冤声一恸悲风起,云暗青天日下山。

其五、入蛮界不许有悲泣之声

云南路出陷河西,毒草长青瘴色低。渐近蛮城谁敢哭,一时收泪羡猿啼。

雍陶可能在这个时候离开了家乡,出发时曾经作诗云:

世上无媒似我希,一身惟有影相隨。出门便作焚舟计,生不成名死不归。

这首诗估计一个日本和尚释月性(1817-1856)读到过,他有七绝《 东游题壁》偷意于此: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埋骨何期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雍陶去长安后,参加科举失利,曾经作《下第》诗云:

万事谁能问,一名犹未知。贫当多累日,闲过少年时。灯下和愁睡,花前带酒悲。无谋常委命,转觉命堪疑。

不过雍陶还是比较幸运的,在5年以后就进士及第了。

二、薄于亲党

不过,这个雍陶在进士及第后,却恃才傲睨,有些怠慢了自己亲友。唐代范摅在《云溪友议》中记录了雍陶的两段故事,第一段写道:

雍陶员外,蜀川人也。上第后,稍薄于亲党。其舅云安刘敬之,罢举归三峡,素事篇章,让陶不寄书,曰:「山近衡阳虽少鴈,水连巴蜀岂无鱼?」陶得诗悸赧,方有狐首之思欤。

雍陶的舅舅刘敬之落第以后回到家乡,觉得自己这个外甥冷落了自己,于是作诗寄给雍陶云:“山近衡阳虽少雁,水连巴蜀岂无鱼“

据说北雁南迁,到了衡阳为尽头不再南飞。少雁无鱼即家乡虽然偏僻,但是你也不应该不来信。雍陶收到信后觉得惭愧,有了“狐死首丘”的思乡之意。

三、矜夸而好媚

唐代范摅在《云溪友议》中,还记录了雍陶的令一段故事:

(陶)后为简州牧,自比之谢宣城、柳吴兴也。宾至则折挫之,阍者亦怠,投贽者稀得见焉。有冯道明下第,请谒……有冯道明下第,请谒,云:“与员外故旧。”阍者以道明言启之。及引进,陶诃曰:“与公昧平生,何方相识矣?”

道明曰:“诵员外之言,仰员外之德,诗集中日得相见,何隔平生也。”遂吟曰:“立当青草人先见,行近白莲鱼未知。”又曰:“江声秋入寺,雨气夜侵楼。”又曰:“闭门客到常疑病,满院花开不似贫。”陶闻吟,欣狎,待道明如曩昔之友。

雍陶作简州刺史时,已经颇有诗名。而且人也自负,总是将自己比作齐梁时代的著名诗人谢朓和柳恽,有客人来总想着挫伤对方,守门的人也倦怠,因此登门拜访者很少有机会见到他。

有个叫冯道明的落第后登门拜见,告诉门卫说自己是雍陶的老友。进门后,雍陶发现自己并不认识他。但是这个冯道明巧言令色,说自己天天吟咏雍陶的诗,在诗歌里每日相见呀。并且当面背诵了几句雍陶的佳句。雍陶听说后很受用,对待他就如同老友一般。

《全唐诗话》 卷四中,也提到了这个故事,并且讽刺道:君子以雍君矜夸而好媚,冯子匪艺而求知。

简单来说,就是雍陶喜欢别人拍马屁,而冯道明没啥本事,但是恰恰善于拍马屁。

四、情尽桥

简州的治所在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雍陶出任简州刺史时,有一天他送客到城外的情尽桥,说起这座桥的名字,大家解释道:“送迎之地止此。”

雍陶听后不以为然,在桥柱上题了“折柳桥”三字,并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呼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诗中前两句提问,但是并没有给出答案。后两句将柳枝比作离恨,虚实之间作比喻。

“折柳”是送别之意, 送别却“情尽”,未免有些无情,诗人的温柔宽厚在这首诗上可见一斑。

五、雍陶的律诗代表作

前面故事中,提到冯道明背诵了几首雍陶的代表作。其中“立当青草人先见”出自雍陶的咏物诗《崔少府池鹭》:

双鹭应怜水满池,风飘不动顶丝垂。立当青草人先见,行榜白莲鱼未知。

一足独拳寒雨里,数声相叫早秋时。林塘得尔须增价,况与诗家物色宜。

另外的两首很可惜,只留下了残句。

雍陶最有名的七律,是其大中八年(854年)时,赴简州刺史后所作,《到蜀后记途中经历 》:

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

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首联写作者回望来路“剑峰重叠雪云漫”,因此想起这一路的艰难。

中间四联写景,但是景语中巧妙地加入情感,春足雨、夏犹寒,表示天气恶劣,三千里,八十盘,表示路长且险。

尾联写到了成都就不想再回长安了。言语中似乎是因为成都酒美,其实因为路途险阻而不想重蹈而已。

这首诗虚注意首联,第二句放在第一句的话,便没有味道,如此倒装才是诗人手段。

雍陶另有《塞路初晴》诗云: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这首诗写初晴,其实更像写边塞诗。不过不知道他所说的“塞天”具体是指哪里。

天初晴,尚有一半山川有雨痕。新水、残烟也有寓意,似乎边疆刚刚平定不久。第三联中,胡人已经来开,唐军驻扎于此。尾联写路过的行人,看到边境安宁,游骑在打猎,终于不再担忧战乱。

结束语

雍陶在简州之后告病辞官,远离富贵荣华的生活,去了庐山隐居,不再过问世事。

结束时,依照惯例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七律《游潮州思韩愈》:

天涯羁旅且偷闲,路转潮州怯整冠。湘子桥头春雨足,文公祠下客心宽。

临江祭鳄留佳话,治水传经种杏坛。南贬昌黎八千里,山川改姓尽归韩。

@老街味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