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功四大关窍谈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和美太极

     丹田、气海、神室和泥丸为炁功的四大关窍,丹经称玄关。四大关窍的别名和异名很多,但是四大关窍的方位不变,丹田的众多异名,都可以分归在四大关窍之内。

    现将四大关窍的方位和异名分述如下:

    有关丹田的位置,各有所说,“呼吸庐间人丹田,三田之中精气微”。此是《黄庭经》对丹田别具一格的论述。“庐间”,《云笈七签》作胪间,即两眉之间,又说以身为气之庐。“呼吸”是讲人体进出气,“精气微”指精、气、神三品大药,皆为微妙之灵物。“人丹田”,即人体一切气统归丹田。“三田”,中国道家修炼“内丹术”中,对三田的论述,即是人体上、中、下三个丹田。上丹田有泥丸、印堂、祖窍等说;中丹田有心正、中央、绛宫、黄庭等说;下丹田有神阙、关元、命门、肾间、会阴等说。
      古人有主张守泥丸的,认为“神居最上,顶贯百脉,存之可以出有入无,神游八极,而失则使人善眩晕”;主张守眉间的,认为“无位真人,在面门出入,存之可以收摄圆光,失则使人火浮而面赤”;主张守心中正穴的,认为“百骸万窍,总通于心,存之可以养神摄念,须发常玄,而失则使人局而不畅;主张守脐内者,认为命蒂所系,呼吸所通,存之可以养育元神,厚肠开窍,而失则使人气沉滞”;主张守下丹田的,认为“气归元海,药在坤乡,存之可以鼓动元阳,回精人日,而失则使人阳易兴而妄泄”。至理纷繁,令人困惑。北宋张紫阳对此曾发过慨叹:“饶君聪慧过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德行过人的学生)不遇明师强莫猜,终有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清·沈金鳌叹繁执简地说:“……然昆仑(头顶)至涌泉(足心),周身前后之窍,虽各家传授各取其善,若能精守其一,皆可起病,不必得一望二,持二可之见,而辨孰是孰非”,“总之摄心归一,专其一处,皆可止念”,念止,“则神自虚而灵矣”。《规中指南》后序中亦明确指出:“夫所谓玄关一窍者,不过神驭气,使气归神,回光返照,收拾念头之一法耳”。所以关于守窍的问题,只要存神凝念,使神不散乱,至于守哪处窍,不必拘泥。则应根据各家传授或因病情的需要而定,更多的是以脐下三寸的下丹田为准。《紫清指玄集》日:“凝神则气聚。气聚则丹成”。《灵剑子导引子午说》,“子欲不死长在天,须将元气守丹田。”可见在修炼道家“内丹术”中丹田的重要性。
      《天仙金丹心法》(以下简称心法),在第五筑基章中,说明了“精藏丹田,所于最下;气藏气海,所处居中;神藏神室,所处在上。”在“百日炼丹”(炼精化无)中,丹田是安炉立鼎结丹之处;气海是炼丹的风、火源;神室是“百日炼丹”后,转丹升提,进行十月结胎(炼无化神)之处,“十月结胎圆成后,胎化为神,再迁入上宫(泥丸宫)进行三年养婴”。
      丹田藏精
      精是“水之母,坎之源”,它“伏居坎向”,“聚则团圆于二肾,散则洋溢于四肢”。肾为坎,心为离,丹田的方位在肾、坎,是“生精之所”,也称为“命f1”。《心法》安炉章说:炼丹的炉鼎是“脐后布”,明确了丹田的方位是“脐后”而非“脐下”。在《金仙论证》中指出:丹田的方位是“以铜人仰卧测之”,所以仰卧时的“下”,就是脐内和脐后,而不应该是脐下的阴交、石门、关元穴处。有些丹经曾明确指出是“脐轮之后和脐肾之间”,足资证明。
      关窍方位在身体内部,在经络的穴位则以体表而定位,暴功关窍的多种名称,而经穴中是找不到的,如泥丸、黄庭、玄牝等。但是,无功有些名称,又同于经穴名,如命门、玉枕、会阴等,两者切忌混为一用,这是研究、探讨无功极应注意的关键,否则极会堕入五里雾中。
      “以本性元神,注意规中,一日三次所得融为一体”(《心法》息火章);“还精于生精之所”,“下注命门还元”《心法》筑基章);“结丹之所为下丹田”(《心法》结胎章):“一日密户,取镕铸周密之义:一日土釜,本万物土生之论”(《心法》安炉章)。以上所指丹田的异名还有规中、命门、土釜、密户、下丹田,丹田在脐后什么方位呢?炼丹的鼎炉是“近海(气海)团金液,依田(丹田)结玉壶,一三脐后布(一三可理解为一寸三分),七二限前纤”。
      有的丹经说,丹田是“前对脐”,“后对肾”,是“肾前”“脐后”。前七(肾前为十分之七)后三(脐后为十分之三)。因人胖瘦不同,三七的比例较为合适的,以尺寸的说法很多,如“一寸二分”、“一寸五分”、“二寸四分”、“三寸”等,可作参考,无法统一。
      《老子》说:“道生一”,这个一,也就是无。所谓“守中”、“守一”均指守丹田。脐内是人体生长发育的中心。《心法》说,“精是先天之无”,无是生化的本源。东汉魏伯阳主张“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即所谓“守中”、“守规中”。
      无功的丹田是“体”,不是“面”,全凭意想来决定,在生理解剖中,这个“体”是不存在的,要想多大呢?《心法》安炉章说:炉鼎是“周围寸五宽,中虚无障碍”。“寸五宽”犹如大鸡卵。《心法》又说:鼎在脐后,鼎上还有一条采药的药道。将丹田的药,经药道采入鼎内,这条药道“正而偏,直而不曲,其长寸二,其宽一指,上达两肾之中,下达鼎器之口”。将炼丹之鼎指在其后,而其上“寸二”才是丹田(指两肾之中)。《心法》日:“两肾中间一点明,逆为丹田顺成+人”。两肾中间是生药之地,在采药时“必元神、元气酝结而为白光。由脐上达丹田旋定”。《心法》强调指出,丹田和鼎炉都是意想所造。“着色空摹终是假,定光返照便为真”,它们是“想来似有看时无”的,只有用“静观动察”,全靠自己体验,特别在活子时——玄开窍开采药的子时,“寂然不动感而通,窥见阴阳造化功”。脐下发火,丹田无动,无发成窍,玄关现象,真无活跃,“先天无、后天无得之者,常似醉”的微妙体验。
      气海藏气(无)
      此处说的气海在丹田之上,有别于经络的脐下气海穴。《心法》所说的“气”是指“先天之祖气”,亦称之“真气”、“元气”,它和“气体”的概念无关,理应为无。它是“无象无形,无声无嗅,天地之生理,人物所由生”。并进一步指出:“有声者,呼吸是息也。气出之用,非气之真也。气藏气海中,息之体也”。
      气海的具体方位是“夹脊关下第三节”,这个“丹田介任督之间”。夹脊关的方位在丹经中也是众说不一,在此且依《心法》为准。
      “盖人之脊骨外实内虚,上下二十四节,最下一节是尾间,形如金鼎,上有九窍,名日下关;从此数起至第十八节之夹脊,名日中关,与心部对,形如玉环,左右七窍,又上至末节则为玉枕,形如方胜,内有三窍,阙名上关。三关皆属督脉,乃阳气上升采取丹元之路。”(《心法》结胎章)。此处所说的脊骨二十四节,不是现代生理解剖学所划分的二十四节。现在解剖学划分为颈椎七节,胸椎十二节,腰椎五节,共二十四节,而骶骨不计在内。《心法》二十四节是参照《针灸大成》、《类经图翼》知:项骨三节,不是七节,以下脊骨二十一节(除胸椎十二节,腰椎五节外,骶骨按四节计算)。因此,夹脊的方位是现代解剖学胸椎的第四节处,在身柱穴的下面。《性命圭旨》说:“夹脊旁有膏肓穴”,正与《心法》所指相同。气海藏无,意守丹田排除妄念,人静时,以眼观窍。八仙之一张果老讲:“阴阳合处即玄牝,下手功夫在双眸”。济阳予日:“收视者,乃将眼光从外收入玄关之中,停息静定,化成甘露,吞人丹田,用意送归无穴之内”。《还丹复命篇》中说:“昔日遇师传口诀,只教凝神人无穴。”凝神入无穴是产生先天一无和未经提炼的真阳功夫。
      神室藏神
      “神居肺之下,心之上”,“肺第三叶间,魂魄所栖息也”。又指出它是“圣胎所结之地”,“居肺下一寸三分”,此为神室的方位。神室的异名较多,如“神舍”、“神斯归舍”、“黄庭”,“入黄庭为结胎之用”;“金胎”,为“结胎之主屋”;“中宫”,“丹人中宫”,“有中宫汤煎之景”;“上丹田”,“结胎之所为上丹田”。
      神室既然在“肺之下,心之上”和“肺下一寸三分”,我们可以用经穴来定方位。任脉的华盖穴为肺,玉堂穴为心,两穴之间为紫宫穴,旁有神藏穴,这个部位的内部就是神室,《心法》在这里又与中医理论相同了。这个部分按现代生理学来看,正是胸腺的位置,胸腺是一个重要的淋巴器官,主管人体免疫机制的重要功用。胸腺在人出生时重约10—15克,长至青春期约有30—40克,之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退缩,到老年期又回缩到10~15克,所以老年期免疫力和应变力均有降低。此处所说藏神,即指心神。古人说,静可修身养性,安心养神,将意念集中丹田,与内视合一静守,亦即古人说的神向下。神向下消除杂念,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起调整内脏机能的作用,这就是炼神。
      泥丸养婴
      《心法》指出,在神室(黄庭)十月结胎果满后,要将“胎儿”上迁泥丸宫,脱胎化神后,泥丸是三年养婴的襁褓,泥丸也是元神最终归宿之地。“敛诸泥丸,湛寂深藏,永无出入”。泥丸官的方位,与丹经中说法一致。《修真秘诀》说:“两眉间却入一寸为明堂官,却入二寸为洞房宫,却入三寸为泥丸宫”(也称为上丹田)。
      泥丸宫正是大脑下部的中心部位,生理解剖学称之谓间脑。间脑分三部分:背侧丘脑、后丘脑、下丘脑,其中的背侧丘脑是大脑皮质下的高级感觉中枢,来自全身的深浅感觉都是先到背侧丘脑中枢以后,才投射到大脑皮质的。泥丸官的部位正是脑神经的中枢,其中的“脑垂体”更是中心的中心,它位于蝶骨的一个凹陷处,是人体内保护最严密的一个极重要器官,脑垂体是一个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中枢内分泌器官,它分泌十种不同的激素,这些激素分别调节全身的其他内分泌器官的机制,如甲状腺、胸腺、肾上腺、性腺……。身体所有部位,都受它的调节影响。但是现代人体科学,对神经内分泌学还有许多的不解之谜。
      总而言之,泥丸、神室、气海、丹田是无功的四大关窍。丹经中的众多异名都可以归到四大关窍之中。掌握了这四大关窍的方位和机制,修炼无功则不会走人歧途。
      为了形象地掌握四大关窍,从囟会至会阴,在人体内设一垂直线(约起于会阴上于百会,途经下丹、中丹、上丹的。中脉”循行垂直路线相同),这里用“囟会”而不是一般所说的“百会”。笔者认为,囟会是婴儿出生后,顶骨未合缝的地方,出生一年半左右才封闭,囟会历来是道家修炼“开天门,出元神”的部位。从囟会向下引一个垂线至会阴,正是人体偏前的垂线。符合丹经“前七后三”的比例方位。四大关窍的部位,可从经络的穴位,向体内引一横线,与垂线的交点即是关窍的方位。四大关窍向体内引横线的穴位是:丹田为神阙穴(脐);气海为膻中穴;神室为紫宫穴;泥丸为两眉间的印堂穴印堂关窍非常重要,经过修炼(印堂呼吸)才能开启的“天眼”上,“五眼六通”进出来往,有无显隐的“出人口”上,这标志着生命之络印,“天印”之堂;暗示着生命源于自然,生于自然,通于自然,归于自然。证实着修行者千经万典书之不尽,言之不到的“灵山一会”,“玄关一窍”,神台秘府,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具体交会点。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0)

相关推荐

  • 『中国古代房中养生秘笈』下卷→福寿丹书

    福    寿    丹    书 <福寿丹书>七卷,明代医家龚居中著.此书是一部专门论述养生的著作,其内容为:一福<安养篇>.二福<延龄篇>.三福<服食篇&g ...

  • 【真法】马国兴: 内功心法,必开七壳

    修炼内功心法,必须开七壳.以下笔者修炼的内功心法,都是非常实用的功法.此中方法,自古流传,数不胜数,不能说哪种好哪种不好,只有通过验证,有效且无弊病者为佳.运用如何,也全在练功者悟性之明昧而分. 这些 ...

  • 这种功是道家阴阳二炁功,盘龍功

    这种功是道家阴阳二炁功,盘龍功

  • 太极内功之第二乘功---炁功

    师门内功太极拳从练二乘功'炁'开始,就是进入了习练内功的关键期.此乘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要经过身传口授,不能想当然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不可言说"的东西很不好理解,就是口授面 ...

  • 先天一炁功!

    本人根据先辈的启示,经过长期的,反反复复的研究探索和千百次的试验验证,找到了一种简易安全的,适合现代人修炼的接通先天一炁法.具体介绍如下:     先把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放下,让自己的心神和形体都松静 ...

  • 传统武术——站桩功四大核心要点

    传统武术——站桩功四大核心要点

  • 平甩功创始人李凤山谈功法(转载)

    文章来自网络/整编:Niuniuyumami 台湾气功大师李凤山说:●奇迹献給相信的人文/李鳳山師父 (梅門一氣流行 創辦人)人人都知道健康很重要,也知道運動有助健康,但年輕時不覺得需要,中年時忙得沒 ...

  • [转载]周志强京胡基功教学浅谈

    原文地址:周志强京胡基功教学浅谈作者:花甲学童 京胡是一种个性很强的乐器,它很"霸气".有人称京胡是噪音乐器,很难控制.说它象一匹脱缰的野马,不好驯服,要想降伏它就得下大功夫.我认 ...

  • 周志强京胡基功教学浅谈

    作者:梅子姐姐 感谢常秋月提供照片 京胡是一种个性很强的乐器,它很"霸气".有人称京胡是噪音乐器,很难控制.说它象一匹脱缰的野马,不好驯服,要想降伏它就得下大功夫.我认为京胡演奏应 ...

  • 先天一炁功

    本人根据先辈的启示,经过长期的,反反复复的研究探索和千百次的试验验证,找到了一种简易安全的,适合现代人修炼的接通先天一炁法.具体介绍如下:     先把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放下,让自己的心神和形体都松静 ...

  •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快来做这套拉筋延寿的养生操 | 童子功一日一练:四大伸筋导引法

    小的时候我们弯下腰很轻松就能摸到脚尖,随着年龄的增长,缺乏运动,不良的生活习惯等等因素,很多人身体的「筋」已经过早开始老化了,即出现「筋缩」,也就是筋变短了,不用说摸到脚尖,现在的我们有时连弯腰都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