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特辑】花儿在墓前思索/朱正雨
文/朱正雨
花儿在墓前思索
清 明
寒 食 刚 过 又 清 明,
细 雨 纷 纷 天 难 晴 。
妻 儿 相 伴 归 故 里,
坟 前 跪 拜 祭 亡 灵 。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承;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清明节是祭祀的日子,饱读经书的愚子愚孙们放下手中的一切,不远千里相聚在一起,悼念我们的先辈。
在这清洁明净的日子里,我们一大家子二十多口人相聚在一起,来到爷爷奶奶的墓前,献上黄、白的花儿,寄托我们的哀思!我的爷爷是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关于他的故事,我只能是听说了。因为爷爷去世后的第二年我才出生,他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被迫害致死的。到今年已经五十多年了,奶奶离开我们也二十几年了。
爷爷的身世非常坎坷:三岁丧母,十三岁丧父,一个人过着流浪的生活,后来是奶奶的娘家收留了他,十七岁和奶奶成亲。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穷人是过不了安身日子的,鬼子和伪军的频繁扫荡和清洗,激起了爷爷对日伪的强烈仇恨,毅然决然的投身革命,白天打游击,晚上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睡觉时都头枕着枪……
关于爷爷抗日的事迹很多,最具典型的一则事例却是奶奶心潮最难平伏的。有一天,爷爷和四位领导同志在秘密联络点开会,会上任命他为白色恐怖统治下的红色政权的山阳乡乡长,并当场颁发了委任状。会议中途,由于叛徒的告密,他们被伪军包围了,当时情况下只得强行突围。在激战中指导员和连长壮烈牺牲。爷爷和另两位同志成功突围,但他们却打散了。冲出包围的爷爷,刚刚喘定一口气,却是祸不单行,远远地又遇上了一股与新四军交战败退而回的日伪军,躲是躲不了,且对方又人多势众不能硬拼,爷爷急中生智,故意脚下一绊趴倒在地,就势把怀中的委任状和腰间手枪埋到了沙土里了。待到日伪军到他跟前,从他身上什么也没搜到,一时无法确定他的身份,就让他跟着抬伤员。眼看着离鬼子在县城的据点越来越近,他心急如焚,因为到了据点后,叛徒就会认出他,到时肯定是凶多吉少。和他抬担架的老乡是位姓李的屠户,他们相互认识,李屠户也知道他的身份。爷爷就和他低声商量脱险的办法,他也愿意帮助爷爷,他们就故意落在了后面。押解他们的两个伪军回头来催促他们快点走,他们就向押解兵求情,说实在走不动了,想歇歇再走。押解兵们看看天色将暗,怕新四军杀来,那敢停歇却又无奈。正好路边的河里有两个放鸬鹚的渔民,就让爷爷喊那两个渔民来替换他们抬一段,但他们还得跟着进城。
爷爷借此机会迅速地冲到河边,一头扎进了河里,一个猛子潜到了河对岸,快速的钻进了芦苇荡里。等到两个押解兵反应过来,此时爷爷已不知去向了,他们连忙对着河对岸的芦苇荡放了几枪。走在前面的日本鬼子们听到了枪声,忙跑回来,问明情况后,意识到刚才跑掉的是条“大鱼”。气得连甩了两个伪军几记耳光,嘴里不停地骂着“八嘎,八嘎”,也跟着“劈哩啪啦”放了一气枪,因为天色将晚,不敢久留,只得悻悻而去。
正因为这些只能影视剧中才能看到的故事情节,在文革中却成了红卫兵们诬蔑爷爷的证据,说爷爷突围不成被俘后变节做了叛徒。对他严刑拷打,强令他承认,爷爷宁死不屈。后来经过组织的调查,找到抬担架的李屠户和放鸬鹚的渔民以及和他一起突围出来的两个人中幸存下来的一位老干部(后来也被打倒了)一些强有力的证言,才得以澄清事实。然而在那个黑白颠倒疯狂的年代,这位饱经风霜的钢铁战士并没有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而是饮恨于自己人的手中。每每提起这些往事,奶奶总是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多年以后,在我们多次请求下,奶奶终于从她床头的箱子里,捧出那个一直锁着的精致的小木盒子。从腰间取出一把小钥匙,颤抖着打开了上面的小锁。呈现我们眼前的是几页泛黄的纸笺和一张发黄的两寸黑白照片,照片上的爷爷浓眉大眼,瘦长的脸庞梭角分明,英俊威严,让人敬仰。读着证明爷爷清白的材料,我们的眼角湿润了。
今天,我们这一群子孙肃立在爷爷、奶奶(孩子们的太爷爷、太奶奶)的墓前,缅怀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先人。也为我们这个红色家庭里走出来的后代祝福!
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