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振:组队学习的那些事
一、个人简介
大家好,我是钱振,目前研一在读,专业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为空间数据挖掘、GeoAI,是Datawhale的成员,担任第22期“零基础入门语义分割-地标建筑物识别”专题的答疑助教。第一次担任答疑助教这个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到了许多,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悟与经验。
二、收获心得
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从大一开始基本上是单枪匹马地走到了现在,走了不少弯路,体会到了种种艰辛与挫折。因此,在晶敏姐的邀请下,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担任本次的答疑助教,原因有二,「一是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入门阶段的不易,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到别人」;「二是期望在答疑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查漏补缺,使其完善」。结果也在意料之中,这次答疑确实达到了这两个期望值。通过和其他助教合作及时解决了学员们提出的种种问题,使得学习群里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此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快速地学习了相关知识,并对之前疏忽的知识点进行了弥补,使自己对相关问题有了更好的理解。
三、感悟经验
通过参加这次答疑,我对学员与答疑助教角色也有些许感悟。对于学员方面,虽然本次学习内容为零基础入门语义分割,但还是对编程和相关理论基础有一定门槛的。一些编程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能在前期的环境配置和Baseline的运行与修改上具有困难,而另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完全hold这样的难度,甚至能够对原有的baseline做一些较好的优化。因此,「在前期参加学习时,建议对学员的相关基础进行摸排,基于摸排结果组队,形成优劣互补的组队氛围,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作为答疑助教,我认为前期须对赛题有较好的理解,不仅要掌握赛题以及baseline的基本思想,更要对代码特性、相关算法基础以及衍生出的知识点做相关了解。因为第一次答疑,所以我提前几天学习了本次专题的教程和baseline,争取做到吃透它,这也为我后续答疑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此外,在回答问题时,需要使用严谨正确的语言描述问题思路与答案,不能只让自己读懂,也要让别人明白(研究生导师经常这样教导我们)。当然,答疑助教也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了解(针对自己来说,有一些问题之前也没遇到过),在时间、精力条件允许下,需要对不明白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快速学习,以便更好的回答同学们;若条件不允许,可以发动群体力量,让学习群里的大佬同学共同回答问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工作亮点
在本次答疑过程中,我的亮点之处不仅在于对学员们的耐心解答,还在于对每日问题和解答进行汇总,制作并更新Q&A文档发送至学习群中。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极大降低重复问题的解答次数,既减轻助教们的工作量,又能提供学员们一个好的参考资料。在学习后期,有一位同学虽然被抱出学习群,却私聊我,希望能获得后续的Q&A文档,这使我感到自己的工作受到认可,也知道了整理Q&A文档的必要性。
五、总结展望
本次学习被安排在寒假期间,由于研究生组内工作较为繁忙,而且正在备考托福,因此合理安排时间对自己来说至关重要。在前期由于不太适应这种节奏,导致自己有点手忙脚乱,到后来逐渐适应下来,能够有效安排调整答疑、工作与备考之间的顺序,这段时间既是对自己的一场考验,也是一段提升自己能力的绝佳时期。总的来说,本次答疑经历使我收获到了许多,不仅仅在于专业知识,更是在于结实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优秀朋友们。
这次经历让我知晓了结实良友与提升自我的另一途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不仅要沉淀自己,更要注重参与到这样的开源活动中来,同大家交流、共成长,相信与一群人为伴方能走得更远。
组队学习之余,来读读组队学习中发生的故事!
希望参与活动的学习者,来读读组队学习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