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肢动脉小慢波谈频谱分析

每天一个超声点!
今天我就抛砖引玉,先来看一个病例吧。
一个男性患者,有肿瘤病史,他来到超声科室,检查下肢血管,从给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左侧动脉内中膜不厚,血流充盈良好。
这看来似乎是正常的,那我们再来看看频谱。
你会看到“小慢波”样的频谱改变,见过类似病例的同行肯定心中有所察觉,你是否也敏感的考虑到了,这种频谱提示了近心端的严重病变。
这同时也证实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做血流频谱的重要性了。
那么,什么叫”小慢波”呢?
英文上它叫做tardus-parvus waveform,它的定义是:Decreased peak systolic velocity, delayed systolic acceleration,rounding of the systolic peak.翻译过来就是,PSV减低,收缩期加速延迟,收缩峰圆钝。
这种波形主要见于近心端的严重病变,比如狭窄或者闭塞后侧支循环的建立,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狭窄的地方造成了能量的丢失。
比如在狭窄血管的入口、通道或者出口都可以发生能量的丢失,血流从狭窄的通道挤出来,导致收缩期峰值流速减低,达峰值时间延长,收缩期加速度减小;
而对于闭塞性病变,由于侧支小血管供血的流量减低,压力也低,也会有同类型的改变。
同时由于通过血管的血流量减少,狭窄远端组织的血供减少,毛细血管床会代偿性扩张,从而使外周血管的阻力降低。
(图片引自血管超声经典教程,温朝阳译,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刚刚我们说外周血管的阻力会降低,但是“小慢波”概念中并没有提到阻力指数减低这种情况,可是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用低速低阻型频谱来描述,你有没有觉得奇怪呢?
其实啊,对于狭窄处来说,收缩期血流影响是比较大的,而舒张期的血流影响相对小一点,所以一般会导致相对的阻力减低。
最早使用“小慢波”的概念主要是用来诊断肾动脉狭窄的,起始段的狭窄会导致肾内动脉低速低阻的“小慢波”频谱改变。
原因是因为肾动脉和颈、椎动脉都是供应实质脏器的血管,正常波形应该是三峰递减的单相波型,属于低阻型频谱,所以肾动脉狭窄以后,由于收缩期流速的明显减低,导致阻力减低。
而对于四肢动脉,它们是属于三相波型的,高阻力频谱,舒张期的流速维持,依赖于远端血管床的扩张,因为远端动脉的自身弹性和代偿情况而不同,所以低阻改变并不典型。
那再来看看正常的三峰递减的单相波型和三相波型频谱。
在三峰递减的单相波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峰,分别是S1峰、S2峰和DW峰,它们分别代表心脏收缩峰、大动脉血管搏动波和心脏舒张早期峰,这三个峰是逐渐降低的。
而在三相波型频谱中,我们可以看到S峰、舒张早期的反向血流峰、舒张中晚期的前向低速峰,所以才叫做“三相波”。
刚刚我们看的患者逆行追踪到髂总动脉,你会发现,他的髂总动脉节段性闭塞,髂外动脉由髂内动脉供血了。这就不难解释它的“小慢波”频谱了吧。
好的,总结一下,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小慢波”频谱这个关键点,切记以后在工作中,在外周血管看到这种频谱的时候,就要留意血管近心端的病变了。
☆ 指导老师:张峰医生;课程制作:经典医课
◆ ◆ ◆  ◆ ◆
看完文章,意犹未尽?
经典医课【血管超声微课(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