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罔|2021/23:陌生人和致友人(21)李笠
《陌生人》 李笠摄影作品
编按:西美尔在其《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中认为,陌生人是种“社会学形式”,或社会化的人群要素,注定了要在某个空间地点上获得解放者。社会化过程中的人本就处于某种空间关系,故“陌生人”既是人际关系发生的条件,同时,也是此关系的象征。陌生感笼罩一切熟人朋辈。西美尔解释道:“这里所说的陌生人并非过去所述及的那种意义,即,陌生人就是今天来明天走的那种人,我们所说的陌生人指的是今天来并且要停留到明天的那种人。可以说,陌生人是潜在的流浪者:尽管他没有继续前进,还没有克服来去的自由。他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空间群体内,或者在一个它的界限与空间界限大致相近的群体内。但他在群体内的地位是被这样一个事实所决定的:他从一开始就不属于这个群体,他将一些不可能从群体本身滋生的质素引进了这个群体。”既是友善的,冲突的,也是亲近的,疏离的,即近也远,代表着某种变化,若卡夫卡《中国长城建造时》中并不那么显眼的“信使”,或耗子民族中的那个女歌星约瑟芬。新媒介每日造就大量的陌生人。作为摄影,他必须据有出色的地点,环境,很生动地贡献姿势,或目光,构成“潜语境”,提供平等的理解。而“致友人”则是很传统的类型诗,作为现代意识,完全可以重叠到“陌生人”来理解,像西美尔说的,和陌生人一起,我们只是拥有了某些更普遍的性质,即用彼此的差异性排除共同性,非简单的知音,或揭其身世。否则,无数诗家写了无数这类作品,真正泥近的是什么呢?显然不是最低层次的“理解”一类,因为,在写给每一位友人的诗中,我们自己到底是走近了些还是保持了更好的角度,距离,对话的姿态,造就心灵的鸟瞰,这些怕都带了陌生的意味。所以,作为一种既混迹于群体内也疏离于外的元素,友人和陌生人,没啥差别,也无可推拒。陌生人最大的特征,即不是土地的拥有者,而友人也绝非收罗廉价崇拜的人,否者,也就没有下面这些平静丰富的诗篇让人观察和咀嚼了。
李笠:冰雪与浮动的橡实
登黄山
李笠摄影作品
与中国男人交往
那里是夜,暴力和疯狂
那里是墙,囚禁,死亡
记住,进餐时别在饭里洒酱油
他会皱眉,看见雪里的血
别问他给你做的是什么肉
别在他为你撑伞时说“我爱......”
他会沉默,盯看雨中冒烟的车尾
把爱留给你的床上
他会让你聆听春秋战国的鼓声
别先脱!他会惊讶,惊慌失措
脱吧,脱吧,假如孤独
一定要展示不愈的伤口
他会惊呼:“哦,大海!”
别谈未来。谈转瞬即逝的
他会亢奋,摇头,哼唱
别说你名字——艾玛,玛丽
一到他耳边,立刻会成
嗷......啊......哇......呀
他不会理解,如同中文对你
你的名字很快被遗忘,或混淆
艾玛变成挨骂,安琪变成暗妓
但记忆——你吻过的手
依旧会抱你。像你攀登过的长城
李笠摄影作品
背叛
李笠和已故俄国流亡诗人布罗茨基在瑞典
流 亡
特朗斯特罗姆在故宫
西湖映现什么
悼张枣
悼老木
没错,你是这时代的缩影
花样滑冰赛
李笠两个可爱的孩子和特朗斯特罗姆在一起 李笠摄
孩子们在特朗斯特罗姆住家附近的树林中 李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