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为什么再穷的人也不愿意娶宫女?换做是你也不愿意
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的帝王通过征战,战败的一方的女俘虏就成为宫女了。刘邦建立汉朝以后,要从普通老百姓家里挑选13岁以上20岁以下,进宫当宫女。进宫以后的宫女,基本上与世隔绝,受到君王宠爱的才能升为嫔妃。
现在咱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宫女,个个楚楚动人、能歌善舞,按理说是很受人喜欢的。然而在清朝,为什么再穷的人也不愿意娶宫女?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看完这三个原因,换做是你也不愿意。
首先,咱们要知道在清朝以前,宫女们只要是被选进宫,差不多就要一辈子在宫里,然而到了清朝顺治皇帝,对宫女有了新规:“宫女到了一定岁数能够出宫。”出宫的宫女一般都到了二十五岁的年龄了。
对于古代的婚嫁年龄,每个朝代都不一样。比如《唐会要·婚嫁》记载:“男年十五、女免十三以上,听婚嫁。”这是唐朝的婚嫁年龄,然而清朝,根据《大清通礼》记载:“男十六,女十四”,可见古代男女结婚的年龄都差不多。
上面咱们提到,被放出来的宫女,年龄都二十五了,在现在一般女人的都结婚了,然而在古代算是“大龄剩女了”,在清朝大龄剩女嫁出去是很困难的,机遇好的最多找个人家做个偏房小妾。机遇不好的,可能孤独终老一生。
其次,清朝的老百姓都恐惧宫中不良的风气,说得坦诚点,就是有些宫女和太监“对食”,像这样挂名的夫妻,是让很多老百姓感到非常憎恶的。当宫女被放出宫之后,即使这个宫女不存在“对食”。
可是老百姓还是会一概而论,把这么一个女人娶回来,自己的名誉如何是好呢?乃至还会被人嘲笑。你要知道,清朝统治者是儒家思想治国,老百姓也都讲究忠孝,为了自己家的名誉,即便是再穷也不会娶。
最后一个原因特别重要,那就是宫女一般都有“血郁”这个疾病,无法生育。这种病是因为暴怒、挫闪、劳役过度,饥饱不调导致的。如果这个病放在现在,根本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歇息几天,吃点药很快就看好了。
如果在清朝,宫女们是没有那个医疗条件进行医治的,她们又不能私自出宫看病,这更是不允许的。再加上她们地位低下,要在宫里服劳役,或者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物,更没有时间歇息了,进行调理了。
时间长了,身子骨的状况当然不是那么好了。在古代有句俗话大家都听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哪户人家可以接纳没有生育能力的宫女。上面所终结的原因,就是清朝再穷的人也不愿意娶宫女的原因。
本文参考:《唐会要》、《大清通礼》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