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伴随我成长
“好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是心灵的聆听者,是思想的启明星……”自古便有“开卷有益”之说。所以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书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也是在沿着这条读书之路不断成长的。
懵懂的七岁,我读《海的女儿》,那是一个非常唯美的童话故事,那时候的我还完全不懂得其中的真谛。只是当读到:小美人鱼化为泡沫落入水中时,我伤心的哭了。虽然我还不明白她痛苦的牺牲为了什么,也不明白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公平与不公平。但是却在我的心中平添了些许多愁与善感,学会了善良。
认真的十二岁,我看《红楼梦》。那是一个诗一般的梦境。一笔一划地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细腻的情感跃然纸上。文章中大量使用了诗词歌赋,例如书中出现的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显现出来了。曹雪芹善于将人物写活,将每个人鲜明的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勇敢的十八岁,我读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书中讲述了主人公因为一个漂流瓶凭借无比的毅力和勇气在荒岛上找到了在海中失踪的格兰特船长的故事。因为情节描写惊险,艰难险阻不断,主人公都可以克服。我因此学会了勇敢,每当遇到困难我都会想起这本书,从而坚强的向前走去,是它给了我勇气。
感伤的二十岁,我品《莎士比亚悲剧集》,可以说在那个年龄我真的很憎恶莎士比亚,憎恶他为什么要把世间描写的如此丑恶,要把所有的悲伤都带给我们。直到后来我才渐渐懂得生活其实也需要悲剧,我们不可能总是在快乐中浸泡,正是那些悲伤的事,我们才会得到历练,才会坚强,才会直面社会,莎士比亚的悲剧集丰富了我的认知面,使我的思想更加成熟。
理性的三十岁,我看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同样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书中写了安娜在社会条件下对自己的追求与道德伦理间的矛盾与挣扎。表现了在当时上流社会中,贵族由于受阶级思想的侵蚀,在家庭、婚姻等道德伦理观念方面发生的激烈变化。安娜最终选择了卧轨自杀,她的勇敢她的懦弱在书中尽现,同时也是当时社会对人们的摧残的真实写照。
我对社会的认知,道德的理念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这几本书便是我成长的主旋律,因为它们,我在成长,书籍陶冶了我的思想感情。我在书籍的熏陶下渐渐成长!
欢迎您和我们一起讲述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