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笔记(三)——心斋的虚和静

庄子把心斋的作用比作镜子,有时又比作水。他说: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德充符》

“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 《德充符》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应帝王》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此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无则无为而无不为也。”《庚桑楚》

从上可以发现:欲望与心知得到解放的虚静之心,其效果是“明”。

所谓“静知”,是在没有被任何欲望扰动的精神状态下所发生的孤立性的知觉。此时的知觉是没有其它牵连的,所以是孤立的。

在静的精神状态下知物,知物而不被物扰动,如镜之照物。“不将不迎”,这恰是说明知觉直观的情境。

其所以能“不将不迎”,一是不把物安放在时空的关系中加以处理。如果如此,便是知识追求因果的活动。

二是没有自己利害好恶的成见,加在物的身上。如果如此,便是实用或功利,心为物所动,物亦为成见所歪曲。

心既不向知识方面歧出,又无成见的遮蔽,心的虚静的本性便可以呈现出来。虚静的自身是超越时空而无一间隔的存在;所以当其与物相接,也是超时空而一无限隔的相接。

有迎有将,即有限隔;不将不迎,应而不藏,这是自由的心,与此种自由的天地万物,两无限隔的主客两忘的照面

胜物而不伤的胜,不是战胜的胜,读平声,是对任何物皆能(胜)作不将不迎的自由而平等的观照之意。

弛心于知识的人,精心于此一物,即不能精心于彼一物,这即是不胜物。夺情于好恶的人,愿情于此一物,即会抗拒其它之物,这即是不胜物。

“应而不藏”,即能无所不藏,即能“官天地,府万物”,此谓之胜物。

所谓“不伤”,从两个方面理解:若万物挠心,这是己伤;屈物以从己的好恶,这是伤物。不迎不将,主客自由而无限隔地相接,此谓之不伤。在这种心的本来面目中呈现出来的对象,不期然而然地会成为美的对象;因为由虚静而来的明,正是彻底的美的观照。

“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万物之本也。……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天道》

这是说明,并不是把静作为一个理念或者概念去加以追求,乃是说在由万物而来的是非、好恶,得到解脱时,便自然而然地,是静的状态。若从涵容方面说,同时也是虚的状态。由此可知,从老子“致虚极,守静笃”起,发展到庄子的无己、丧我、心斋、坐忘,是以虚静把握人生本质的功夫,同时即以此为人生的本质,并且宇宙万物,皆共此一本质。故当一个人把握到自己的本质时,同时即把握到了宇宙万物的本质。他此时即与宇宙万物为一体,所以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虚静之心,自然而然地是明,而这种明,是发自与宇宙万物相通的本质,所以此明能洞透到宇宙万物之本质;这样“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这种明是直通天地万物的本质。所以说:“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天地》)”

庄子说的“明”,是以虚静为体、为根源的知觉,所以不同于一般所谓的感性,而是根源的知觉,是有洞彻力的知觉。

“知觉是洞察内部、通向自然之心,扩大自我以解放向无限的。”这是从实用与知识解放出来以后的以虚静为体的知觉活动,正是美的观照。从实用与知识解放出来之心,正是虚静之心。

虚静中的知觉活动,是感性的,同时也是超感性的。或可作为庄子之所谓“明”的低层次的解释。

瑞士的诗人阿米尔在其日记中,有如下一段:

有一度沉浸在曾经享受过的最不可思议的时光中。例如:早上坐在芬西尼城的废墟中的时候;在拉菲的山巅,正午的阳光明媚,忽然从一棵树下,一只蝴蝶翩翩飞来的时候;又某个深夜,在北海岸边,仰望星空,看到横空的银河的时候;似乎回到了遥远的宇宙的梦中,我把世界含融在自己的胸中,而觉得无垠的星辰,是属于我的东西。这是神圣的瞬间,是恍恍惚惚、杳杳冥冥的感觉。思想从此宇宙飞翔到另一个宇宙……全身心地陶醉在这静谧之中,忘掉了一切。

有人对此解释说:“自我感情中出现的一种变化,而成为忘我的状态。”

庄子所谓的明,是由忘我而来的。庄子全书有许多忘我的状态。如《齐物论》中的“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天下》中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上与造物者游”;及《在宥》中的“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等。

这些都是在心的虚静的前提下,由美的观照所升华的艺术精神。

注:本文是学习了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的第88至94页后的学习笔记。

图为尚谷拍摄的八仙宫

(完)


尚 谷  陕西 武功人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李玉田老师、兰强老师。1993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 在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中国画。

人生座右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