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琢磨文字时的样子,真美
文:王弘毅 聂传安
初三下学期最让娃们痛苦的文言文当数诸葛亮的《出师表》。长,生僻词多,说教多,感叹多,一时难以与1800年后的娃们产生共鸣。
编者也许是心疼学生,便在初三上学期安排了《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一文,要比曾经教材里的《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易懂。
于是在讲《出师表》前,我们就先拿《三顾茅庐》入门,生再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等等时,入文自然就快。
今天此文倒不是讲如何学习《出师表》,而是讲当刚刚学完《出师表》时,10班王弘毅同学就交来一首诗,题目居然是《寄汉丞相诸葛亮》。我看完后,很吃了一惊。
先把诗亮出来:
寄汉丞相诸葛亮
定军山处云烟过,梦回一千八百年。
曹魏奉孝与文若,末胄皇叔军师谁?
三顾隆中纳贤士,任命危难败军间。
东下孙吴与儒辩,西出川蜀划国都。
烈帝不听丞相劝,落得白帝托庸孤。
老臣尽瘁为刘汉,百丈星陨五丈原。
身前躬后又谁知,凉风掠过蜀相堂。
【注释】奉孝与文若:指三国时曹操谋士郭奉孝和荀文若。蜀相堂:四川成都武侯祠。(此处为弘毅自注)
弘毅周记一直不错,如果没有记错,几乎每周的文章都会得到表扬,但从未见他写过诗。此时我才似乎想起,他那几天坐在座位上眉头时时皱着,似在沉思,似在回想,似在斟酌,也许正是在构思、经营这首诗。
我上届学生(现高三)初一下学期时就能写出像模像样的绝句,押韵、平仄、内容甚至意境都有可取之处,但这届学生是中途接手,已没更多的时间带他们玩,所以乍见弘毅此诗,吃惊是必然的。
的确,如果以严格的古体诗标准去衡量弘毅作品,问题自然多多。而此文的可贵之处在于:弘毅几乎是无所借鉴,自然而成。
对,他就是凭借着自己对所知有限的古诗的感觉,再结合诸葛亮的生平,自造了这首诗。
于是,句子虽有不通之处,内容虽有不当之处,押韵虽不见,平仄也不讲,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弘毅创造时的虔诚与执着。
这种对诸葛亮的敬仰充溢在弘毅心里,他憋得难受,一定要找个出口宣泄,于是他借用了七言古诗的形式,开始用文字慢慢码出诸葛亮丰功伟绩与难酬壮志,让人读后景仰而感叹!
“定军山处云烟过,梦回一千八百年……”
一个字一个字地挤出来,凝神,苦思,冥想……
你琢磨文字时的样子,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