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发生硬断的原因及紧急处理措施
常见的矿热炉电极事故有电极流糊、电极下滑、软断、硬断、电极掉瓣、电极糊悬料及由悬糊引起的电极筒内爆炸等。电极在未烧成的部分发生断裂称为软断。电极软断的原因有电极欠烧时不恰当地下放电极,或由于电极抱紧设施失灵造成电极下滑。当铜瓦与未烧成的电极接触,通过电极壳的面积电流过大会使电极壳熔化,造成电极脱落电极糊流出。已焙烧好的电极从中间折断称为硬断。
产生电极硬断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1)电极糊中混入杂质或电极糊在焙烧过程中由于电极糊油分太大,流动性太好等原因使糊中的粗细颗粒分层降低了电极强度。
(2) 电极糊中各组分混合不均,导致电极烧结后组织不致密、强度低。
(3) 电炉热停时间长,在停炉或送电的过程中,由于电极表面与内部温度的变化使电极工作端产生热应力而出现裂纹造成硬断。
电极发生硬断后的处理措施:
电极硬断后。应立即停电,取出断头,将电极放至正常的工作端长度,进行“死相”焙烧,如电极断头较短也可直接坐入炉内。在有渣法工艺中,如取出硬断电极较困难,可将硬断电极坐至炉料中。尽量使断口埋入料内,然后将电极放长、压住断口,低电压送电进行“死相”焙烧,逐渐消耗断头至正常为止。
对于电极硬断事故的预防除加强电极糊的管理外,主要采取两个措施:一个是选择最佳电极糊配方,另一个是减少热停。
自焙电极的电极糊在焙烧期间,因焦化后的粘结剂趋向于收缩,而填充的固体料在该温度下是稳定的。这些物理性质的差别导致材料内部产生热应力:固体颗粒受到压缩应力,而焦化后的粘结剂受到拉伸应力。硬断常常发生在料面处,停炉时对电极裸露部分要保温。硬断的另一个危险区在铜瓦下端,停炉后将电极下放足够的量,减少铜瓦冷却水量,也是避免硬断的可行方法。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