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山报告》

1963年8月初,美国中西部的一个著名大学里,一位化名为“约翰.窦”(john doe)的社会学教授,接到一个华盛顿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参加一项秘密研究课题,参与该计划的15名专家都是美国著名大学的顶尖学者。“约翰.窦”教授带 着好奇来到了一个名叫“铁山”(iron mountain)的地方报到。
“铁山”靠近纽约州的哈德迅城(hudson),这里有当年冷战期间为防御苏联核打击而修建的巨大的地下设施,几百家美国最大公司的总部都在此处设有临时办公地点。这些公司包括:新泽西的标准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和汉诺威制造信托公司等。如果核战争爆发,这里将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商业运作中心,以确保核战争之后,美国商业体系仍然能够生存下来。平时,这里是这些公司储存机密文件档案的地方。
这个神秘的研究小组要研究的课题是,如果世界进入了“永久和平”阶段,美国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以及美国的对应策略。这项研究工作持续了2年半的时间。
1967年,这个15人的课题组完成了一份绝密报告,这份报告的作者们被政府要求对该报告严格保密。但是,其中的“约翰.窦”教授觉得这份报告实在太重要了,不应该向公众隐瞒。他于是找到著名作家里欧.莱文(leonard lewin) ,在里欧.莱文的帮助下,这本名叫《来自铁山的报告》(report from iron mountain)被戴尔出版公司(dial press)于1967年正式出版。该书一经面世,立刻震惊美国社会各界。大家都在猜到底谁是“约翰.窦”。该报告被认为是当时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策划,麦克纳马拉是外交协会的 成员,后来担任世界银行行长。运作的研究机构被认为就是哈德迅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该机构的创始人赫曼.凯恩(herman kahn)也是外交协会成员。
对于这次泄密事件,约翰迅的国家安全特别助理罗斯托(rostow)立刻站出来进行紧急“消毒”,他指出该报告纯属子虚乌有。同样是外交协会成员亨利.鲁斯 ( henry luce)控制下的《时代》也说该报告是“巧妙的谎言”。该报告究竟是真是假,美国社会到今天仍然争论不休。
不过,1967年11月26日,《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曾经在 《书评》栏目中介绍过这本书。介绍该书的就是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加布雷斯(john kenneth gabraith),他也是外交协会成员,在文章中他指出他有第一手的信息证明该报告是真实的,因为他本人就在被邀请之列。后来尽管他没能参加这个项目的工作,但该项目一直在向他咨询各种问题,他也被告知要对外保密。“我愿意将我个人的名誉担保这个文件('铁山报告’)的真实性,我也愿意证实它的结论的有效性。我有所保留的只是将它公布给没有准备的公众是否明智。” 后来加布雷斯曾在其他媒体上两次重申该报告的真实性。
那么,该报告究竟有什么惊人的结论,让“精英们”如此紧张呢?
原来,该报告详实地透露了“世界精英们”对未来世界的发展规划。报告的基本宗旨就是,不讨论对与错的问题,也不考虑自由与人权之类的空洞概念,一切诸如意识形态、爱国主义和宗教立场都不占有任何位置,这是一份“纯粹客观”的报告。

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
“持续的和平,尽管从理论上说并非不可能,但是却不具有可持续性。即便(和平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它也肯定不是一个稳定社会的最佳选择 ... 战争是我们社会稳定的一种特殊功能。除非其他替代方式能够被发展出来,否则战争系统应该被保持和强化。”
报告认为,只有在战争时期,或者是在战争的威胁之下,人民最有可能服从政府而没有怨言。对敌人的仇恨和被征服与劫掠的恐惧,使人民更能够承受过重的税负和牺牲,战争又是人民强烈情绪的催化剂,在爱国、忠诚和胜利的精神状态下,人民可以无条件地服从,任何反对意见都会被认为是背叛行为。相反,在和平情况下,人民会本能地反对高税收政策,讨厌政府过多干预私人生活。
“战争系统不仅是一个国家作为独立政治系统存在的必要因素,对于政治稳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战争,政府统治人民的'合法性’就会出现问题。战争的可能性提供了一个政府能够拥有权力的基础。历史上不胜枚举的例子表明,失去战争威胁可信性的政权,最终导致了权力瓦解,这种破坏作用来源于个人利益膨胀、对社会不公的怨恨,和其它解体因素。战争的可能成为保持社会组织结构的政治稳定因素。它保持了社会阶层分明,保证了人民对政府的服从。”
但是该报告认为,传统的战争方式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在这种状态之下,世界政府的大业将难以实现,特别是在核战争时代,战争爆发变成了一种难以预测和风险极大的问题。考虑到该研究正是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不久开始进行的,当时和苏联核大战的阴影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者们的心态。

问题是,如果一旦世界出现了“永久和平”,美国社会的出路何在呢?这正是这个秘密研究小组要追寻的答案。
换句话说,他们需要为美国找到一个能够替代“战争”的新方案。经过谨慎的研究,专家们提出,替代战争的新方案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1)在经济上,必须是“浪费”的,最少需要消耗每年gdp的10%;(2)必须是一种和战争危险类似的、大规模的、可信的重大威胁;(3)必须提供人民强迫性服务于政府的合乎逻辑的理由。
要同时满足这三大条件,也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
Lewin提道:除非出现了战争的替代品,否则战争需要持续存在,或者提高它的有效性。Lewin真正的“天才”想法是他提出了一些潜在的替代品-__其中的一些已经给了政府很有益的启发。或者这也是现实模仿小说的巧合?
报告中建议道:
庞大的太空探索计划,而其主要目标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一个预算 上的黑洞,反过来可以拉动经济);
创造一个新的非人类的敌人,例如:潜在威胁-外星文明 ;
限制生育新办法,例如:在水和食物中添加药物;
不断创造假想敌;创造一个无所不在,几乎无所不能的国际警察部队。
最后大家想到了“环境污染”,它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事实,具备可信度,在对环境污染的宣传上下下功夫,足以达到核战争之后世界末日的恐怖程度;不断地污染环境的确是在经济上非常“浪费”的;人民忍受高税收和降低生活质量,接受政府干预私人生活,为的是“拯救地球母亲”,非常符合逻辑。
这实在是一个绝妙的选择!
可是最强大的美国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呀?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世界精英们”从6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了两大派系,保守主义的阵营认为,战争作为维系现有政治体系和推动未来的“世界政府”与“世界货币”远大理想是不可或缺的,必须不断加强这一工具并不断地使用这一工具。这一派,主要是英美人士,核心是美国的银行家。因为他们拥有着超级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坚信放弃这一有效工具是不明智的,战争只会加速“世界政府”与“世界货币”远大理想的实现进程,他们强调“征服”的道路。另一自由派阵营人士则认为,战争的手段已经过时,在“核时代”大规模的战争不可想象,同归于尽并不是目的。这些人主要是在欧洲,美国内部当然也有。欧洲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之后,再也不会有人愿意打仗了,无论理由是什么。他们急于寻找“战争模式”的替代品,答案就是“环境污染”。他们认为“环境污染”的威胁,如果“宣传得力”同样能够达到战争方式的所有重要结果,而且更有“正义性”和“感召力”。
双方力量较量的结果在美国总统的大选上清晰地显示出来。当老布什(“保守主义”)在海湾战争中光彩照人时,决没有人会料到1年以后会败给名不见经转的阿肯色的克林顿。原因就在于当时的“世界精英”内部中的自由派势力逐渐占了上峰,克林顿和戈儿的政治嗅觉极为灵敏,当他们意识到“要变天”后,立刻成为前所未见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从而大败老布什。这就是为什么当1997年江核心到美国访问时,小克说决不担心中国的军事威胁,唯一担心中国的污染问题,当时听得中国政府丈二和尚摸不折不着头脑。90年代的环境问题,经过10年“爆炒”,却仍然没有成为压倒世界其它问题的第一优先,“世界精英们”失望之余,保守主义势力再度崛起,打碎了戈尔的总统梦。保守主义势力认为在新形势下,战争的作用仍然是主导性的力量,环境问题一时半会难成大器。开始将中国定位成“战略对手”,再度启动战争手段(包括冷战和遏制)。911的突然出现,打乱了他们的部署,既带来了混乱,也让其中一部分人看到了新的机会,那就是新的战争模式 “反恐战争”,和看不见的敌人打,想打多久就打多久,爱怎么打就怎么打。结果就是小布什的大打出手。但是,自由派并不认同这种逻辑,尤其是欧洲的自由派,他们对小布什的做法相当”有意见“。当小布什的战争打到现在这种地步时,已经是人心丧尽,自由派将毫无悬念地在2008年入主白宫,重新启动“环保”大业来推进世界大同的理想。自由派可以称为国际银行家的“绿党”,他们与 “战争派”并没有原则和目标上的不同,只是对如何实现目标的手段和策略有争议。
我们人类的善良本性又一次成为潜在的治愈战争感染的灵药。耐人寻味的是,这些最需要额外的钱的政府,都是最早从“京都议定书”上获得利益的政府。尽管报告中某些问题说的是合情合理的,环保问题的确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迄今为止,政府仅使用了它的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 很明显现在这方面可能已经失去了全球效力,只要许多国家的政府已经重新审视经济对核能使用的需求,而不管合适与否。并且恰恰是这些国家还存在“战争”:尽管大部分人厌恶战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是经济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些战争被视为必须的,有些战争是被精心制造的,有些战争的借口是事后才完善的──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个例子。战争同样也是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再次成为一个例子: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西方世界需要石油,而美国是最最需要石油的,这是一个问题。而且也确实需要打一场战争以维持战争体系,2003的伊拉克战争一举两得,成为了一个成功案例。实际上,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战争对于经济是个积极的因素,而且战争导致获得更多的石油,这两项目标均达到了。
但是,将“战争”作为货币在1966年和现在如1996年截然不同的。1966年,为了在构建和维持战事机构上花钱,冷战提供了良好的借口。尽管基本没有必要发动这样的战争。 随着东方集团(East Bloc) 在80年代末的瓦解,这个稳定的现状必须予以放弃了。简言之,美国军队再次需要发动一场战争,或找到一个新的具备有一定军事威慑力的敌人,找一个或创造一个。克林顿政府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将美国军队变成受雇佣的“全球警察”(这也是报告中的另一个建议),欧盟1990年曾用它来解决90年代后期的东欧问题。然而,布什上台后说,美国应该面向国内,着重解决内部经济问题。 他不想见到自己军队作为“全球警察”被雇佣。尽管野心勃勃并自诩高尚,布什也遇到了这个报告中重点提到的问题:战争是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初,看起来布什似乎根本没有提到这个问题,他似乎忽略了这个问题。在他看来,美国军力是过剩的,但是用的不是地方。 很明显,美军不应该在美国街道上散布着,(除了2005年新奥尔良的灾难时期。) 正好,911事件提 供了一个极佳的解决方案。
布什政府意识到他们在2000年的承诺──通过重视经济而给美国带来经济繁荣,而不是通过战争── 远比他们想象的困难。 可以想象,在2000年以前,布什政府从未看过报告,因为这个报告的主旨是,除了战争,没有其他途径能改善经济。结果就是,布什政府转而青睐美国新世纪计划(Project New American Century),这不过是克林顿政策的一个变种而已。备受争议的是,美国将用武力实现世界和平,通过推翻其他阻碍世界和平的国家的政权来制造世界和平。这次不再是把美军租出去,而是美国要主导进程。通过这种途径,美国继续将军方作为 “内部资源”,因而很容易策划经济模式,而不是以前那样不问雇主就把它"租出去",甚至有时根本得不到支付(例如欧洲用它来解决巴尔干问题)。 看来,美国新世纪计划的制定者已经看过铁山报告,而且已经想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老罗家族再次同时控制双方,伦敦的老罗支持“战争党”,强调货币的实质是石油,主张疲软的美元,坚挺的石油。巴黎的老罗则支持“绿党”,主导策划欧元,强调货币的基础是黄金,主张欧元以黄金为支撑(15%),主张“强势美元” (克林顿时代)或“强势欧元”(2000年以来),廉价的石油(克林顿时代)和2008年以后。无论最后结果如何,老罗始终是最后的赢家。
要关注:
1.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是否有票据形式的缴费之类。如果有,这些费用是交到哪里?国际性组织还是跨国银行,谁负责掌握?
2.小布什上台后美国已退出京都议定书,08年大选后如果绿党获胜是否将标志着石油疲软、黄金坚挺;否则将依旧是美元疲软、石油坚挺。如果站在于己有利的立场上,即便老罗家族的地位无法改变,我们应该更欢迎自由派(民主党)还是保守派(共和党)?

(0)

相关推荐

  • “错不在我”

    在是非对错已经非常清楚的时侯,还是要强调一句"这不是我的错",这种死不认错的行为并不会给个人的形象加分,可为什么人们还是愿意强调"错不在我"呢? 为什么认错就这 ...

  • 忠诚的代价

    忠诚的代价 更新图书信息或封面 作者: 罗恩・萨斯坎德 / 李星健 / 宋宁 / 张帆 / 舒杭生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副标题: 美国前财长保罗·奥尼尔眼中的布什和白宫 原作名: The Pri ...

  • 从《科学:无尽的前沿》看科学的功用、规划和实施丨展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著名科学家.工程师范内瓦·布什应罗斯福总统的要求写出一份关于美国科学发展的报告--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这份报告后来成为了美国科技政策的 ...

  • 背馍

    饥饿和寒冷对于我高中生活的侵扰,远远甚于我的童年时代. 我的三年高中生活是在离家三十多里地的户县二中度过的.八十年代,这是一所著名的省级重点学校,是一个绝佳的学习场所.我的狭窄的眼界和肤浅的认知,在这 ...

  • 关于《背馍》

    我完全没有想到,<背馍>这篇文章发出去之后,会惹起那样的轩然大波. 我也完全没有想到,我的这段回忆,勾起了那段岁月里走过的那么多人的回忆.就像在花生地或者土豆地里,只提起一棵秧苗,居然拉出 ...

  • 【吃在大荔·散文·闫忠录】背馍背出了个名堂来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20 背馍背出了个名堂来 原创/闫忠录 背馍的往事,已时过境迁,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现在回忆起来,虽然有点心酸,但那也完全是为了去中学上学读书.那时的学生 ...

  • 【大荔文学·散文·田健民】背馍上学的岁月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40 背馍上学的岁月 文/田健民 每当说起今天的孩子们上学,条件越来越好,国家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有的还选择了更好的学校就读.小学阶 ...

  • 张玉环‖背馍上学的日子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到目前记忆刻骨铭心的饿有两次,一次是一九六零年在幼儿园食堂吃饭,一次是一九六六年在孟塬铁中学校食堂吃饭. 背馍上学是我家在渭南住,渭南铁中一九六六年新成立,房子没准备 ...

  • 【文学】齐蕊妮:再读《背馍记》

    [前言]<背馍记>是礼泉县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的一部散文集,2020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书中文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记录了那个时代乡村的真实生活,因此让很多跳出龙门但时刻关注着农村的中 ...

  • 青年歌唱家杨萍音乐作品《背馍》上线,点击试听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离家远的学校去上学,背着馍当干粮.现在的年轻人肯定弄不懂是什么意思.那时候,农村孩子上学离家远,近的十几里路,远的几十里甚至更远,不能在家吃饭,只能背着够一个星期吃的馍去上学了.背 ...

  • 李立新//我和《背馍记》的情感故事

    我和<背馍记>的情感故事 · 李立新 <背馍记>是作家马腾驰新出的一本广受好评的散文集.其中很多的文章扯疼了我的心. 读<背馍记>里的文章,想起了前几年发生在我身上 ...

  • 大荔记忆|那些背馍上学的日子

    如梭岁月,匆匆又匆匆,不知不觉已年届半百.站在岁月的十字档口,总有些记忆永远沉淀在成长的心路历程里,伴我前行.衣食无忧的日子留不下太多的岁月印痕,背馍上学的六年却像是一枚苦难的印章,永远的镌刻在五十年 ...

  • 【陈海峰原创】背馍那年

    ▲ (题图由作者本人提供) 花季 文|陈海峰 时光飞逝,学生时期的记忆是永远抹不掉的记忆.懵懂的年代,二二的青春,时时想起,酸涩中掠过丝丝甜意,味美而又醇香. 最难忘却上学背馍的那段时光. 时光荏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