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现代大学的塑造有赖于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

大学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那些古朴典雅的建筑和现代化的楼房吗?

是那些满馆的图书和先进的仪器设备?

是那些皓首穷经的教授和那些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

是那些不断贴出的花花绿绿的海报?

是那些慷慨激昂的演说和幽默睿智的辩论?

是,也都不是。

清华大学原校长刘达教授说:“如果有人问我,你最留念清华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清华精神。”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特色、支柱和灵魂,是一所大学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与动因。

内观己心

大学之道

《礼记》中《大学》篇的第一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所谈到的大学的特征就是大学的人文思想。

这里的“大学之道”,典型地反映了我国古代为人、为教、为学的“大学”理念,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

大学所以为大学,天然是人文精神形成和传播的重要的地方,是未来世界公民“精神成人”的摇篮。

时至近代,在20世纪初叶,我国大学人文精神已经积淀成一种传统,即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精神。

蔡元培认为,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摇篮,但不是道德楷模,不是宗教之所。在《教育独立议》中,他进一步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份子的责任。

蔡元培对中国古代“大学”思想的现代解说,与《礼记》中的“大学之道”是一脉相承的,其相同的精神血脉就是大学的人文精神。

大学精神

在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学教育》一书中,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孟宪承先生曾对现代大学的精神做出过精辟而系统的阐述。

在书的开头,他写道:

“大学是最高的学府,这不仅仅因为在教育的制度上,它达到了最高的一个阶段;尤其是因为在人类运用他的智慧于真善美的探求上,在以这探求所获来谋文化和社会的向上发展,它代表了人们最高的努力了。大学的理想,实在就含孕着人们关于文化和社会的最高的理想。”

大学精神是建立在对教育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能够正确地指明大学的前进方向,其核心是一种人文和科学精神,其灵魂是对未来大学理想的追求——追求真理和造福人类,从哲学上讲,它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

在大学精神的天空里,那朵最耀眼的云彩,正是人文精神。

没有人文,就没有大学;没有人文的关怀,就没有大学的精神。

外察世界

人文精神

关于“人文”一词的来源与解释,有两种说法:

一是认为,“人文”是外来词语,源于拉丁语。

“人文”之“文”不是文章、文艺、文化之“文”,而是指人类所存在的关注自身、宇宙、社会乃至处理与之关系的方式。

二是认为,“人文”一词,我国古已有之。

在我国的《易》中就已有“人文”一词出现。《易·贲》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主要指礼教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以下种种:

“君子忧道不忧贫”的忧患精神;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乐道精神;

“人和而天和,人乐而天乐”的合一精神;

“知行合一”的笃行精神,等等。

在中国人看来,人文精神既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也是一种形而下的思考。不过,人们经常说的“人文精神”,通常是指人文知识化育而成的内在于人的主体的精神成果。是一种以人为本,重视人关心人,对人类命运、人的存在、幸福与痛苦、尊严与价值的强烈关怀和承担责任的精神。

启迪多元思维

有的人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教育,就是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了。当然,人文知识的传播,是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人文精神也确实存在于人文知识之中,但是,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精神。

人文与科学的相生相促、动态平衡,人文精神的另一面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伴随近代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思想遗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是科学本性的主观体现,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最具科学理性的一种意识形态,也是科学本性的自然流露或延伸

科学精神体现了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是科学的根本和灵魂,它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具体表现为求实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等。

正心正举

事实上,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实际上是水乳交融、互相渗透的。

科学史家乔治·萨顿曾经指出:

“科学精神无法控制它自身的应用。首先,这些应用经常生发在那些根本没有科学知识的人的手中。不过,即使是科学家,在受到一种强烈的激情支配时,也容易滥用他们的知识。科学精神自身必须由另一类力量——由宗教和道德——来帮助。总之,它必须既不骄傲自大,也不盛气凌人,因为像人类的所有其他事情一样,它本质上是不完善的。”

这就需要辅之以人文精神。

里奇曾经说过:“科学精神是宽容、平等、热爱自由,因而是人道的。这一切是不容否认的。”科学不仅是人道的,而且是与善和美相通的。

科技伦理就是研究科技的“善”的问题的,科学美就是以科学中美的现象为研究对象的。

因此,乔治·萨顿说:“我们的知识本身必须是仁慈慷慨的,必须是美的,否则它就是不足取的。”他极力呼吁:不能只了解科学的物质成就,而忽略科学的精神和内在美。

拨迷见智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开启自在之门

在人文精神日趋衰落的今天,确立现代大学理念,召唤日渐逝去的大学人文传统,为国家、民族培养造就更多“仰望星空的人”,是21世纪中国大学的核心使命。

科学精神要与人文精神相辅相成,协调作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和人的自我完善,二者缺一不可。

好在人文与科学并非冰炭难同炉,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更非水火不相容。

科学精神本身即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要素,人文精神实际上也融于科学精神之中。

因此,科学人不可无视人文精神,人文人也不能缺失科学精神,否则他们不仅难以支撑和塑造起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大学,也难以在现代社会立足,而且他们自己的生命本身就不够完整,更不可能完善和完美。

(0)

相关推荐

  • 虹野:把人文学科和科学对立起来是荒谬的

    虹野:把人文学科和科学对立起来是荒谬的 文/虹野 昨日看到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写的一篇文章:<现代大学体制下人文学科面临的三重挑战>,作者认为,在现代大学体制内,在"科学 ...

  • 书法艺术之人文与生命美学精神初探

    蔺 若 李天道/文 摘要:作为世界文化的灿烂之花,中国书法艺术具有一种浓厚的民族色彩,呈现出一种人文与生命美学精神.正是"人"的审美要求,导致了中国书法审美形态的革故鼎新,不断从繁 ...

  • 医者仁心:科学精神如何与人文精神完美融合

    文丨小毛驴 · 主播丨啄二少 德国的脑科学在世界范围之内可以说独占鳌头.至于他们的脑科学为什么发展的如此之快,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二战期间,德国人用战俘做了大量惨无人道的实验. 为了研究人脑各个区域是如何 ...

  • 人文底蕴是艺术精神的内核

    文丨果其然 · 主播丨涂山 歌德曾经说过:除了艺术之外,没有更为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与世界紧密联系,也没有一种方法能比艺术更好. 艺术的魅力之所以如此之大,是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从来都不 ...

  • 培养具有人文新知的科学教师

    2020年"停课不停学"期间,我看到学校和教师忙着赶教学进度,而没有意识到这是带领学生反思生命意义.建构生命价值.开展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机和现实需要.于是,在小学科学的教研中,我采取 ...

  • 最能代表中国人文高度的笔墨精神,在当代画...

    最能代表中国人文高度的笔墨精神,在当代画坛却难以见到良好地传承-中国画是有标准的,而这个衡量的标准就是"笔墨".为什么许多人都学不进去传统了?都不去深究"笔墨" ...

  • 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坚持人文教育为主坚持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 浅谈人文艺术与科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2中国·成都·综合大学艺术学科与专业建设研讨会.首先,我谨代表本次会议的承办方四川大学,向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MFA教育指导委员会以 ...

  • 丽江古城 一承载千年人文历史遗产的精神家园

    约好友去采风 图文 一 笠翁(原创) 音乐 一 丽江姑娘(选自网络)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名字起源于上游金沙江的别称"丽水".经过当地政府大力打造,已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