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焦有火“吃不下”,下焦有火“拉不出”

一、实火虚火有别 用药各不相同

特别是头面部的炎症,中医所说的“上火”泛指各种炎症。如鼻黏膜、口腔黏膜、眼结膜、咽部等。虽然都是上火,但有虚实之分。

1、实火

“实火”多是因为气候原因所致,如气温突然变化、空气干燥、沙尘等;其次是因为饮食引起的如吃火锅、辛辣食物、过量饮酒等。一般表示为牙疼、喉痛、口舌生疮、口渴、便秘等。

2、虚火

而“虚火”一般多因急躁、疲劳过度等原因引起,如果感觉燥热,或出虚汗、口干、心烦、失眠、耳鸣、头晕等,就属“虚火”“虚火”阴阳失调所致,但不是因为阳气绝对过剩,而是因为阴虚而造成了阳盛假象。

“实火”自然需要清热泻火,牛黄类药物可降实火。“虚火”则应该以“养阴”为主,用药指导:需服用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养阴润燥的药物。如果不分“虚实”而简单地让“虚火”患者也服用牛黄类药物来降火,反而会使阴虚更盛。

如有些女性的“上火”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一般在月经来临前就有心烦、失眠、长痘、生疮的现象。还有些女性经常手脚冰凉,吃了冷食或是受凉后都会腹痛腹泻,看上去像是“受凉”却偏偏又有口腔溃疡,这些都是典型的“虚火”表示,需要“养阴”才干真正“败火”

二、上火部位不同用药也需有异

1、上焦有火——心肺:“吃不下”

症状有口干、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唇裂、目赤、头晕、耳鸣及微咳等。上焦有火:突出表示为“吃不下”这是火在心肺。

甘草、胖大海各6克,用药指导:可选用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片)、黄连上清丸(片)、牛黄解毒丸(片)、三黄片等。也可用菊花、金银花、薄荷、板蓝根、桔梗各10克。用沸水泡茶饮用,一日一剂。小儿可选服珠黄散等。

2、中焦有火——脾胃:“受不了”

症状为时而胃火亢盛,中焦有火:突出表示为“受不了”这是火在脾胃。食不知饱,时而呃气上逆,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也可采用三黄汤加白芍煎汤服。小儿宜服七珍丹等。用药指导:宜选用栀子金花丸、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胃散。

3、下焦有火——肝肾、膀胱大小肠:“拉不出”

症状为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尿色黄赤、浑浊有味、尿痛、尿道灼热、小腹胀满、小便有利;妇女阴部时痒、白带增多,下焦有火:突出表示为“拉不出”这是火在肝、肾、膀胱、大小肠等部位。甚至带黄。

用药指导:常用中药可选三黄片、当归龙荟丸、栀子金花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也可选用八正散、三金片、复方石苇片等。

三、上火脏器不同用药需有差别

1、肝有火主要表现在眼干、眼痒、结膜炎、眼屎分泌;脾气温和易冲动,肝火:肝开窍于目。感觉压不住火,总想发脾气,有时甚至有胸肋刺痛感。

用药指导:可选黄连羊肝丸、龙胆泻肝丸。

2、肺火——鼻、咽喉

肺有火主要表示为鼻及鼻腔干燥、生疮;干咳、痰粘黄、咽喉疼痛、肺部不爽、感觉憋闷等。

用药指导:可选羚羊清肺丸、清肺抑火丸、栀子金花丸、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

3、心火——舌尖红、小便黄

患者舌边尖发红、心烦意乱、多梦或睡不着觉、小便黄甚至有热辣刺痛感;口渴,心火:心有火主要表现在舌。想大量饮水等。

用药指导:可选用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等。

4、胃火——口舌、牙龈

患者舌苔黄腻、口苦口干、口唇生疮、想大量饮水。胃有火主要表现在牙,脾胃火:脾有火主要表现在口舌。患者牙龈痛、牙龈红肿、牙根发炎、口臭、大便干燥。

用药指导:可选牛黄清胃丸、牛黄上清丸、三黄片、新清宁片等。

四、上火人群不同用药亦有不同

一般“火”大的孩子平素性情急躁、烦躁易怒、大便干、手足心热、喜食冷饮,小儿:小儿易发肺火。且食欲一般都比较差,睡觉时盖不住被子,喜欢俯卧而睡,口唇发红、舌质红、舌苔少、脉细而快。

用药指导:肺热郁闭可服用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汤;阴虚肺热可服用养阴清肺口服液或金果饮等。

注: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