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E该怎么做?(一)

之前和一个负责COE的朋友聊天,朋友说,现在都是写关于HRBP的文章,好像很少看到写COE怎么做的文章。今天,就想和大家谈谈我对于COE的理解。

我们知道在三支柱中,COE的角色是专家。关于COE,我发现一些现象。

一方面是他们总是忙于建制度,建体系,做分析报告,忙于各种任务,基本承接了传统HR的核心职能,似乎COE和业务的关系不太紧密。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由于三支柱的分工,COE往往和HRBP不是协同角色,而是成了博弈角色。如果公司COE比较强势,会出现HRBP对于COE制订的人力资源政策怨声载道,觉得无法执行(如下图);如果HRBP比较强势,或者说县官不如现管,觉得COE给不了什么支持,HRBP团队干脆架空了COE,脱离了COE的干系,自己单干。

基于这些现象,我们发现COE对于自身的价值点是不够清晰的。有些COE把自己定位为领域专家,做领域内的体系建设,制度建设,重点任务。但HR的价值点不在于体系的成熟度,而在于是否能有效协同甚至牵引业务。

我记得和群里某大厂的HRBP Head聊天,他和我说因为公司体系比较成熟,所以好的COE很多,但好的HRBP很少。因为体系成熟,COE普遍专业性很强,而HRBP协同业务的能力弱一些。

这逻辑对吗?似乎值得商榷。很多人觉得COE对专业负责,对体系的成熟度负责,HRBP才更需要协同业务。在对业务协同这一点上,其实整个HR团队是一致的,只是HRBP因为对口的是某事业部或某部门、某区域,是对局部的业务协同;而COE是站在总部层面,看整体的业务情况,相比BP,COE更需要有全局视角。(当然,盘子大的企业,区域也可能有COE)

在业务协同这一点上,COE和HRBP目标是一致的,但职责是有明确分工的。比如:

COE要在后台“输送炮弹”,HRBP要参与前方的“战斗”。

COE是负责政策的制订,HRBP是负责政策的执行。

COE要基于业务发展去诊断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问题,并制订对策,而BP是去关注具体的“人”。

COE和HRBP一个负责政策制订,一个负责执行。“决策”和“执行”分离,这既需要“协同”又是一种相互的“制衡”,因为你不能既做裁判(或者教练)也做运动员。(当然COE严格说不能叫做制定决策,决策权属于公司管理团队,但人力资源政策起草在HR部门)

所以,COE和HRBP一样,都应该是业务导向,都是要帮助企业获得胜利。COE不应该闷头搞制度建设,做各种方案,各种任务。所有的政策制订,制度建设,体系建设都是基于业务发生的,COE要不断深入了解业务的各种变化,让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和业务发展相适应。COE发挥的更多的是“杠杆贡献”,而HRBP因为在一线,基于业务上短平快的要求,其价值逐步从“杠杆贡献”向“参与价值创造”转移。

一个闷头搞体系建设的COE,所谓的“专业”一定是脱离业务的,这种是“伪专业”。如果你真的理解业务的变化,业务的需求,理论上应该同样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HRBP。而且,作为COE,因为更需要全局视角,道理上比负责某部门、某区域的HRBP高度更高,视野更开阔。

实际工作中,坐在办公室里的COE们,不仅被业务部门吐槽,也同时被HRBP吐槽“不懂业务”,因此造成了前文中提到的HR内部的博弈情况。

COE该如何做?如何与三支柱其他角色协同?

我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继续与大家探讨。

关于COE和HRBP也欢迎大家留言吐槽。

我是炭哥,HR360工坊的炭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