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单身人数超两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迫滑向“低欲望”状态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内部相对平和。这一平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社会结构;第二, 思想状态。
在没有外来影响的情况下,国门之内人们所能仰仗,和习惯的唯有传统中华文明文化,以及因此而来的民风民俗。
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经济、文化、政治、思想等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不仅在经济领域掀起一股股革新发展浪潮,在思想、人性、自我认知等领域也掀起了解放浪潮。随之而来的,则是中国人对自身的各种审视与自我察觉。
幸运的是,在此过程中,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即使西方文化随着政治、经济流动不断滚入中国,但中国文化的根,依然强健。
这期间,得益于国家开放自由的政策,大量中国人乘着出国潮、留学潮中,浩荡奔赴世界各地。他们或求学、或旅游、或经商、或定居。在如饥似渴汲取世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意识形态,带到了更多的国家,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
时间大跨步进入到全球化时代,中国与全世界各国的融合度变得更为紧密和融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然成为常态。
这种常态之中,藏着中国人的传统文明,也混杂着各种异族文化思维。两种文化体系与政经思维的碰撞,矛盾、火花、激情、创意皆在其中,使得整个中国社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活力。
从前的中国,仁义礼智信为主的儒家教义,着重于彰显人性中至善、至纯、至真、至美的一面,却忽略或刻意隐藏了人性中难以铲除的恶念。
无论是儒、释、道哪一家,都没有告诉大家,在人性恶并未得到合理控制的时代,该如何以绝对的善,独善其身或兼济天下。
而这些涉及到人生观、世界观的哲学问题,往往仅限于读书人、知识分子层面,普通人的精神孵育和引导不至于缺失更是几乎没有。在层级化社会中,历来不需要更多人对自身的命运、个性、观点、主张有多样化、个性化的探索。在一定时期内,如此方式也有其合理性。

但是,当时代的巨轮驶入数字化港口,当全球进入到人工智能发展阶段,随着信息流动的加速和加快,个体自我意识开始逐渐苏醒。
从最初的旁观他人,逐渐发展到从旁观中审视自己,找到自己。
个体不再简单相信某一种理论,也不再对传统抱有从前的敬畏心,而是以极其客观冷静的思维和思考,去辨析身边的人与事。譬如,当下中国年轻群体中,有将近两亿年轻人,希望或正在保持单身状态。
单身本身并不可耻,但放置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其意义和产生的结果却非常不同。
父母一代,恋爱、结婚、生子是人生头等大事,是不可更改也不容耽误的人生流程。仿佛不照此方式,人生就会变得虚无。
考虑到父辈生活的50、60、7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与思想意识形态发展,尚未抵达到如今的多元化、多样化程度,因此,三代人的生活方式自然会遵循单一传统。
但到了21世纪,当现代人变成了智人,当普通人也能够拥有丰富而强大的思维空间和行动力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一代人的头脑中,他们是身处时代巨变中的一代人,背负着完全不同于父辈的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
更为宏大和复杂的时代背景之下,传统的恋爱、结婚、生子的生活方式,不仅无法在具体层面上帮助新一代解困脱离险境,反而会因恋爱成本、结婚买房、孵育后代教育费用等各方面财富和精力的投入,而陷入更为悲惨的人生困局之中。
毫无疑问,这是时代发展,给予普通人的新生存命题,更使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之中,踉跄而行,甚至无所适从,陷入窘迫。
面对无法掌控的人生,新一代在心态上开始自我崩塌,年轻人的心思和感受是:
如果我倾尽全力也无法获得应有的生活,那么还奋斗什么呢?不如干脆躺平,以低欲望姿态拒绝一切时代磋磨。
如此颓废之下,尽管从本我层面,人人都向往美好生活,内心都充满渴求与欲望,但也在日复一日的磋磨与失败之下,被动固化自己的生活。
还有比诛心更有效用的方式吗?废掉一个人的最好方式,不就是让他们死心吗?
于是,滑入“低欲望社会”的中国,将近2亿年轻人自觉选择单身,缩减生命欲望。任由父母催促逼问,也依然不愿意踏入恋爱、婚姻、孵育后代的人生程序。
从社会心理学上来讲,人这一社会生物的欲望是天然的。人的本我欲望,驱动人们为了生存而奔波,期望得到物质资料。人的超我欲望,驱动人们不仅仅停留在衣食住行上,更渴求实现自我价值。
而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人的自我人格。

自我人格的作用非常关键。它居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既面向内心最真实的自己,也面向外部世界,它是平衡超我和本我的关键。
当一个人本我(吃喝玩乐)欲望旺盛时,当一个人只希望满足本我欲望而弃其他人格于不顾时,一个健康的自我会及时出面制止本我的泛滥,阻止它将人拖入到为了物质享受不择手段、抛弃自我尊严、抵抗崇高理想的,卑劣的动物层面。
而当一个人的超我(实现自我价值、崇高人生理想)欲望过于兴盛,而不顾现实条件去做某些事情时,一个健康的自我也会及时赶到现场,阻止超我欲望在脱离现实的基础上,做不合时宜的举动,变得不近人情、曲高和寡甚至孤芳自赏而不自知。
可见,一个强大而健康的自我,是一个人既能合理处理内心欲求,又能理性面对现实的关键。
而纵观当下社会中庞大的单身群体,低欲望社会趋势,我们其实应明确意识到,当一个社会中的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极端的行为方式,去面对延续了千年的生活传统,并以近乎克制的方式掐灭自身欲望时,其背后隐藏的真实情况极有可能是:
1. 科技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人的进化速度;
2. 大多数人的自我,以及自我发育都不健全,甚至是不健康的。
正是因为这两方面的内外原因,人群才会爆发出这种近乎自绝的方式,来面对自己唯一的人生的现象。哲学家一早就提醒过人类:科技程度越高、理性越强,人自身的自然属性就会越衰微越来越退化。
理性和高度科技化,会导致人性的变异。而这种变异表现出来的,就是当下人们的生存困境以及困惑。
显然,我们都知道应该像父母一样恋爱、结婚、生子。
但现实中的种种困境却一直提醒青年人,选择单身方式,只满足自己的生计、喜好、兴趣才是当下最好的求生模式。他们并不去理会这样做,是不是在完全抛离掉一个社会人应有的责任、义务、存在价值。
年轻人当然有很多不得已的理由和苦衷。但其实,如果认真审视每一个人的内心,他们都会说同一句话:谁不想恋爱、结婚、正常生活呢?可是,没那个条件,就不折腾了。
所以,若从心理学角度,以及人类人性进化角度来解释和看待这些理由和行为,我们能够看见的现实是:不成熟的“自我”,为自己找了一个非常合理的借口,并将一切责任都推给了时代和社会。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Montgomery, Marilyn J, and Gwendolyn T Sorell. “Love and Dating Experience in Early and Middle Adolescence: Grade and Gender Comparison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vol. 21, no. 6, 1998, pp. 677–689., doi:10.1006/jado.1998.018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