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平的房子够不够住

吴主任您好。
看您的公号已经有些年头,受益匪浅。在您的熏陶下,越来越发觉人生的关键靠的还是自己,同时需要接受现实。
两年前咨询过您买房的事,当时您给的建议是买深圳。作为您的粉丝,自然是深深认可。事实上也这样做了,通过凑钱和说服女友,攒了将近40万,在深圳买了小房子,只有二十平左右。
如今深圳搞715和政府指导价限购,同时房子三年内限售,买第二套已基本不可能。
女友方面,工资和想法没有太大改变。她死活不落深户,暂时也没资格在深圳购房。
我们现在面临结婚,可结婚后再买房,深圳是七成,其他地方据说是五成。还有就是货币放水,感觉稍微是个二线城市都在涨价。
现在打算是去郑州,以女友的名义买一套房。具体就不详细说了,估计吴主任您也不好判断。
来信只是想问一下,如果是吴主任您,面对这种情况还会在深圳坚守买房吗?您以前有篇文章说,有点存款就想想怎么置换成优质资产,首先换成房子。
我在深圳的房子,显然不够两个人住,更何况孩子生了,更不够住。去郑州买一套,算是投资。如果将来在深圳干得好,发财了就把郑州卖了,换成深圳。如果干得不好,就回郑州,一家人在一起,还有大房子住,应该幸福多一些。
仔细想想,我跟女友都不是特别能混的牛人。从农村来深圳三年,工资基本没咋涨,工作上也不知道怎么干才能出人头地?
现在想的是去郑州投资?将这一两年挣的钱用房产的方式储存起来。同时因为我跟女友都是河南的,买房投资的话,想着还是老家省会更合适一些。
絮絮叨叨在手机上写了这么多,希望吴主任能给点建议。不介意公开,因为在一线城市买房日益艰难的今天,到底回不回老家二线省会城市,有大房子,一家人活的更体面、更幸福,或者去省会城市投资买房,抗通胀,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命题。
感谢吴主任,我们会加倍努力,多赚钱,同时祝吴主任也多多发财,粉丝更多,广告接的更多。
________________
巧不巧,今天网上有个热门话题是,北大教授鼓励毕业生留在大城市。
在5月25日的财约你节目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大城市提供更多就业、成长机会,人口肯定往这些地方汇入。这种情况下年轻人所受的教育,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期许,选择提供更多机会或者行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听着很熟悉吧。北大教授的这番话,我都不知道在这个公众号重复过多少次了。而且不光是北大教授,企业家如潘石屹,文艺界的贾樟柯都说过类似的话。
鼓励年轻人去大城市这件事,从各行业精英到我这种热心网友,真的堪称一台又一台的复读机。甚至连这个话题我都觉得重复到乏味了。但是每隔一段时间都能被激烈讨论,也是很神奇。
你在深圳有20平的房子,目前两个人,人均10平。你觉得不够住。而我觉得你这么年轻就在深圳有自己的房子已经很厉害了。价格摆在那儿呢,更多的人是买不起的。香港一家四口住30平左右的房子是正常情况。
我现在住的地方,均摊在我身上也是10平米多一点。难道我不想住得更大一些?给家庭来个人均40平米不算过分吧。
不是不想,显然是我不行。北京的大房子基本千万起,买不起。而且大大方方承认自己不行很爽的。不焦虑了,也不会有一丝“怀才不遇”的幻觉,就是能力不行。不行就更努力试试,还能怎么办。
你想知道换做是我我怎么做。
请注意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我们的能力、阅历、个性、社会资源等等都不太一样。不要贸然学任何人。
我本人言行一致,非常坚定,就是要在大城市生活。哪怕这里一个朋友都没有。不会的,大城市的好就是无论你在老家如何格格不入,在这里总能找到你的同类。
另一个更加坚定的观点,也重复过多次,就是如果有条件,养老更应该在大城市。一直以来谈到养老很多人脑子里就自动浮现那些山清水秀的小镇慢生活画面,甚至这类地方都被习惯性形容为“特别养老”。去这些地方旅游,感受大自然,感受地方风土人情是很舒服,难免畅想养老的生活。但稍微想下就知道完全不对。人年纪越大身体越容易出问题,医疗条件和生活便利是重中之重。而这两点,城市越大资源越丰富。
我是经历过杭州这种所谓新一线的枯燥、乏味、无趣,假期也回过老家,看到老家十几年来城市化的日新月异,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方便。但我不能自欺欺人啊,我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否则我大可以在村里自己盖个小别墅。
在大城市里房子小,不够住了,又暂时买不起大房子,我会选择租房。
我喜欢大城市,是因为这里人与人之间可以相对简单地相处。更重要的当然是收入机会,这里有更好的收入。另外,有孩子之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必然被提到最重要的位置。
具体到你的问题。深圳有套20平米的小房子了,还有富余的钱在郑州买……如果是想问现在郑州买房未来会不会涨。抱歉,我不知道。说到底你想问的是一笔闲钱的投资问题。那你得自己判断了,到底是储蓄,买郑州的房子,还是做别的投资。请每个人对自己的资产配置负责任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条条道路通罗马。生活没什么必须如何,有不少人在二三线城市也赚得很好,生活安逸,家庭幸福。从北大刘院长到潘石屹、贾樟柯,之所以鼓励年轻人留在大城市,不是看个例,个例毫无意义,是看概率。年轻人在大城市更有机会。仅此而已。
对了,不要这么客气,用“你”就行了,我非常非常不习惯“您”。
上篇:不考上公务员不结婚
推荐:以批评白岩松的方式来迎合年轻人更无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