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农耕实践:走集体道路,应凝聚无形力量
有人一直问我,老许你办合作社办的是什么形式的合作社?我想来想去,不知道以何作答,只好说,形式上松松垮垮,实际上顺其自然,走一步看一步,走到哪说到哪的合作社。 水无长形,军无长势。目的只有一个:制胜。在当今这个社会,解放初期的合作社,那是互助组的形式,由初级到高级,再到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这是发展的需要,这一听就会知道是准军事化管理,当年叫做“大集体”。 准军事化管理的社会主义农村大集体,有着许多分散经营不可代替的优势,也即生产资料集中管理,统一分工,劳动力合理搭配,强壮和弱势调整使用,按劳分配,人尽其才。 这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事实证明,目前还没解体或者又重新恢复集体经济模式的农村,在中国大地都是一颗颗璀灿的明珠放出耀眼的光辉。像南街村,刘庄村,周家庄人民公社等一百多个集体农业,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无法否认的。 现在的食品安全出现诸多问题,根本原因是分散造成的,’利益最大化’是罪魁祸首,如果当年集体农业不解散,绝对不会出现今天的食品乱象。当年讲究国家、集体、个人统筹兼顾,不为纯利益驱使,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何来造假成风,问题成堆,何来人们购买食物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当然,大集体也有大集体的问题,比如大集体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瞎指挥,浮夸风现象,如果带头人思路决定出路,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请注意,大集体容易培养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公而忘私,克己奉公,敢于站在时代的高度,为国家,为民族利益承担历史重任的人才,而决不会产生精准的利己主义者,许多自身问题是可以克服的。 我一直对过去的体制和后来的体制进行深刻的思考,来乡下种田,除了搞好老种子恢复培育以外,还想探索一个不带色彩的社会主义合作集体,找出这个感觉,是有重重困难和阻力的,经过努力,收获了一点点。 刚办合作社时,是召开过我所在村民组的群众大会的,记得那时候,我描述今后农村走向:本村民组有山林近千亩,稻田百亩,旱地数十亩,河流,池塘等水资源丰富,地处鸡公山风景区、桃花寨风景区,当地是新四军五师根据地,不少新四军烈士遗孤还健在,村上还出了两名中将,还有北大学子,事业红火,用《隆中对》描述,让社员们喜出望外,憧景着美好的未来。 但事实是事实,理想归理想,实现美丽的抱负,比如,当初村庄不通车,池塘废弛,村落破败,养猪猪圈在门前,臭哄哄。我自己拿出买水泥的钱,到河里拉石头把池塘周围砌起来,自己出路费带社员到信阳郝堂、湖北桃源美丽乡村试点参观,但不见心动行动,结果我成了光杆司令。 多亏镇书记带着镇里有关人员前来了解,给修路,修垃圾池以费用,把村庄改善了一下,院子前猪圈全部拆除,整个村庄面貌一新,又请来设计师设计。这个计划因官场调整泡汤了。怎么办,我不能依靠谁,换了人也离开吧,想想村子有这样的变化也是不容易,我的付出不能白费啊! 当然,第二年也来了不少大老板,也说了不少激动人心的话,要来投资,具体时间等董事会决议,可是又一年过去,最后全成泡影,如果这时候逃离,这一年的功夫白费了,不能走! 其实在这期间,我边应付南来北往的客人,一边寻找老种子,有位在信阳办共富食堂的友人,帮助找来一种子,把在城里打工的弟兄撂荒的土地拣起来,先种一亩地,开始了我的老种子种植之行。 此后,我一边种田,一边接待来自所谓大款们,倾听他们的神话,梦想得到社会资金支持,未见分毫。种植并没停止,“边战斗,边生产”,根据自己承受能力,面积由一亩增加到三亩,两年过去,增加到五亩,三年过去,到八亩。老种子也在不断增加,这个时候,我已经对来自各方的神仙不再那么感兴趣,只顾埋头种庄稼了。 当然,这些都是人们看得见的。当没有人投资,没有任何支持的时候,冷眼不会少,“许疯子”名副其实。可是,还是听说这里有合作社,不断有人来,而整个农村,没有一个饭店,来了人请人做饭,还看人家有时间没有,就办了个餐饮部,挖了鱼塘,养了鱼,曾经热闹一阵子,到底是做不好事的,经营严重不善,关门大吉。
苦不堪言的我,按理是应该逃离的,但我偏不,我种粮食,饿不死的,继续干。后来粮食多了,卖不出去,有许多网友问我有粮食没有,我说有,网友给我定价,网友帮营销,像网友风继续吹、开开服装店、康康若水、人民万岁、星空辽远、田力等力推产品,到最后供不应求,可怜我头几年把家里积蓄掏的差不多精光,家庭关系确实有紧张现象,到第四年才有所缓和。 就这么着,我走过四年农耕历程,以前那个所谓新农村,美丽乡村的设计早就灰飞烟灭!但是从另一方面,我干出成绩,产品能够有销路,是周围人根本没想到的。 时光任荏,一晃到了第五年了。看样子,当年波澜壮阔的蓝图,美丽的乡村设计,不再属于我,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而惨淡营生的我到了第五年,还得继续惨淡下去。 感谢互联网,公众号的普及,自媒体深入人心,以前以美篇做宣传,已经不适应发展了,在传媒大学读研的侄孙女给注册公众号,开篇介绍合作社现状,接着讲述老种子的命运和前途,谁成想一炮打响,大家围绕老种子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罗援粉丝团、人民食物主权论坛等公众号都转发了我的文章,渐渐地,许多素不相识的人结识了我,使用过我的产品的人多年不离不弃。 而作为我,正如许多新农人说的豪言壮语那样:我们,是绿色生力军,我们,东南西北你我不分,我们致力结伴我们的命运共同体,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健康体魄追求,传承千年民族农耕文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天南海北,看似不在一起,但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从来没有转移,这就是聚精会神传播老种子,哪里有困难哪里有我们。 时光到了2016年,这时乡下的我,关注的人更多了,跟我走到一起的农户,从三两户到十多户,我郑重承诺,跟我做农业,必须老种子,必须不施化肥农药除草剂,必须用农家肥菜籽饼做肥料,我提供种子,加倍收购,负责营销,销不出去是我的。 从前,我动员农户种植,他们半信半疑,后来通过口碑相传,跟上来的农户由两户到现在的十二户种植水稻,其余种红薯、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所有种植户,都是六十岁以上,这些农户年龄更大,身体都不好,他们只是想挣点零花钱,他们因为全部种植当地的老种子作物,数量少,不存在销售问题。 再后来,当地的老头老太见我能把他们的干马齿苋、干豆角、干香椿、干槐花、干扁豆、萝卜干、苦瓜干等一系列老种子晒的干菜全部营销出去,又跟上来了。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有这些老人围了上来问,我把广告也张贴到周围几个村,告诉他们,老许老种子,吃出小时候的味道,不是老种子免谈,大家都知道这个原则,按要求办。 时光一过八年,我觉得应该总结得失和经验教训了,我最清楚不过的是,这几年我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做了用许多项目资金做不了的事情,靠的是社会的理解支持和一双双看不见的手拉在一起。 这几年来,良心专家教授、政府退休官员、社会达人,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在我农忙的时候,主动来协助春播秋收,让我感动不已。尤其是顾秀林教授,三次来本社指导,不能不由衷地感到社会的温暖和志同道合者谋的感受。 我知道,在人们心中的合作社,就是有雄厚的资金,宽大的场地,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这样才有气派,够档次。可我这都不具备,只是用祖传的旧宅子,兄弟三人的房子,我现在住的还是将老父住的房子进行翻修的,没有任何底气,我不跟任何人比排场;我知道,办合作社需要大量资金运作,才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但我没法做到; 但我深信,社会并不像有人说的那么黑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是没有集合在一起。大千世界,虽非主流,但总有能够走到一起,吃苦耐劳,为追求一种食物的光明和未来奋斗的群体。 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讲的一种战术,战则集中,动则分散,运动中实践集中,集中时实现目标,这应该是形散而形不散的作战方式,现在对比一下,觉得有些相似,毛泽东思想是战无不胜的,我在实践中运用成功。 所以,我的合作社成员,有当地的,有社会的,有看得见在田间劳动的社员们,有看不见始终不渝支持我的社会贤达们。就是这样的一个集体,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是许多未曾谋面的人,用无形之手,把大家的心联在一起,总之,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吃安全粮食,养健康的身体,默默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着。这就是我办的这个山水云间农业合作社。 有网友对我说”一群人在干,是责任,全民族干,是使命”,我觉得这句话有哲理,至诚至真,特抄录。 老许老种子有机食品 https://k.ruyu.com/7JdgVd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