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的谁

我是谁的谁

潜意识里,我们总喜欢给自己定位,浓缩的匣子就是全部的思维。

在妈妈的世界里,孩子就是家庭的全部,大到外出游玩购置物件,小到吃喝拉撒睡,宇宙的中心不是太阳、月亮、地球和星星,而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小人儿。

在夫妻生活的小天地里,对方占据着主导地位。从作息时间到饮食习惯,从个人爱好到家庭聚餐,从娱乐休闲到外出游玩,曾经的任性武断已经一去不返,代之而来的是商量是妥协是一致同意是夫唱妇随。

在几世同堂的大家庭里,也许老幼之间没有朝夕相处,也许父子之间没有视频聊天,也许母女之间没有语言交流,但心与心的距离却永远最近,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在时刻交汇。“沟通无极限。”血缘与亲情赛过千言万语,胜过所有交通工具,超越一切先进手段。

在兄弟姐们之间,虽然各自成家立业,虽然年龄差别明显,虽然彼此独自忙碌,虽然一年难得相见。但代沟却从不曾出现,一如儿时的亲密无间。

那时那刻,我是谁的谁,我是孩子的妈妈,我是老公的妻子,我是父母的女儿,我是家庭的主心骨,我是摩擦的润滑剂,我是救火员,我是消防队。我很重要,无可替代,肩上扛的是责任,不可言说的是爱心。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成全他人。似乎在这个世界上,离开了自己地球就不会旋转;似乎在这个家庭里,缺少了自己大家就只有忍饥挨饿。

于是乎,年轻人拼命赚钱,尽早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中年人加班加点,买了房子想车子,买了车子换房子,似乎最好的总不在眼前;老年人杞人忧天,万一某天通货膨胀怎么办,万一某年经济崩溃怎么办,我得盖几间砖房、种二亩薄田、存几担小麦,以应付猴年马月的兵荒马乱,那时儿孙们至少可以回老家暂避几天。

皮亚杰的自我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可是成人的世界里似乎忽略了“自我”,全成了“他人”。殊不知,“我”只是“我”,只有做好了自己,其他思考才略具意义,其他身份才会存在,其他考虑才能实现。

我是谁的谁,我首先是我,然后才能是谁的谁。我只有自己做到极致,即使脑子里没有装着“我是谁的谁”,我对他们也充满了意义。否则,我就只是多余的躯壳,即使嘴里一刻不停地念叨着“我是谁的谁”,别人也不会珍惜。

(0)

相关推荐

  • 昆明:我和我的家人(外国篇)

            从摩梭到其他族群,从泸沽湖到世界,即使地域不同,文化相异,爱情和婚姻都是人类共同的词汇,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因此云南博物馆<摩梭-MOSO>特展特别征集了全球五大洲3 ...

  • 改变自己 改变世界

    当我年轻愚昧的时候, 我的想象力从来没有限制, 我梦想改变世界. 当我老练以后, 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世界, 我将眼光缩短了些, 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但这也无法达到.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 我的最后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