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路上的樱花与“豪宅”
根据民国三年,也就是1914年的《上海市区域北市图》记载,路形已成,但未标其路名;1922年的英文版《上海市地图》,路名上标注着“Chinhai Road”(另一英文路名为Tsinghai Road)的字样。青海路,由此诞生。
市中心赏樱圣地
再往里走,便能真切的感受到春的气息。
青海路右侧全被电视台占据,整条马路靠电视台这边,开满了樱花。镂空的栏杆将电视台的绿地透露出来,樱花与绿地相映成趣,甚是好看。
4月初是观赏樱花最佳时刻,在青海路沿街有21棵樱花树,有粉红和雪白两个颜色的樱花树。
青海路上的豪宅
“周家花园”(Villa Bayankara)建成于1937年,造价高达40万法币,用周湘云之子周昌善的话来说,“人家一座华懋饭店的造价也不过40万”!“华懋饭店”就是现在老锦江的北楼,它曾是上海滩的顶级饭店。周家花园不过是一处私宅,何以造价如此之高?原来,这里不但是传统的江南园林设计,而且,设施新潮甚至超前,是一座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式花园住宅。
墙上铁牌上刻的是房子建造的年月
以及洋行设计师戴维斯·布鲁尔的名字
有心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这栋住宅的英文名字叫“Villa Bayankara”,为什么要和“巴颜喀拉山脉”同名?想一下,这条马路叫青海路,原来设计师用这个名字,是暗指周公馆在这里鹤立鸡群的地位,相当于巴颜喀拉山脉在青海高原的地位啊!
当年的“OTIS”电梯如今已经装上门,停止使用
它最时髦的地方,要属楼内的电梯,这里是当年上海滩,第一座有电梯的私人住宅——当时除外滩的银行大厦和洋行大楼外,一般楼房极少安装电梯,但周家花园的主宅,却安装了最先进时髦的电梯——电梯可以直通楼顶露台,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依旧在运转着。
不仅如此,楼内的设备也大多进口,法国大吊灯,意大利地板,比利时彩色玻璃;最令人称奇的是,非但楼中的马桶是抽水马桶,就连走廊里的痰盂也是抽水痰盂;小门后面有一个活动吧台,里面的水池上方还有沙滤水。
住宅地块狭长,南端为祭祖的祠堂(现在应已拆除),北端由点状的前楼和条状的后楼组合而成,中间地块辟为庭园。花园面积不大,却是典型的中国园林布局,除了小桥流水、曲径山石之外,还有几棵古木尤为引人注目:一棵是百年紫藤,历经沧桑仍蜿蜓遒劲;另两棵是百年香樟,粗壮挺拔,浓荫蔽天。
1950年初,这栋花园洋房由华东局外贸机关租用。其后,先后为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和岳阳医院门诊部。
中共中央与国际代表的联络点
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青海路)位置图
青海路南京西路东南角竖着一块铭牌: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遗址。当年,这里是青海路善庆坊(后来的青海路19弄)。
1929年这里是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代表的联络点。上世纪末,遗址因城市建设而拆除。
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青海路)旧照
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时期,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络只能秘密进行。1929年夏,中共中央为与共产国际驻华代表联络,决定在静安寺路上开设古玩商店作掩护,受周恩来派遣,由朱锦棠任古玩店经理,直接与共产国际代表接洽、联络和传递文件。
闲暇之余,不妨来青海路逛逛,不仅能欣赏到烂漫的樱花,也能感受历史留下的痕迹。
实习编辑:李嘉欣 责编:何黛璐
(部分来源《漫步上海 || 徜徉青海路,听路口故事,读深处豪宅》 作者:上海老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