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家都精于算计,主要是精通这三套算法!

【出处】《资治通鉴》第87卷 晋纪9

【原文】太傅越遣淮南内史王旷、将军施融、曹超将兵拒聪等。旷济河,欲长驱而前,融曰:“彼乘险间出,我虽有数万之众,犹是一军独受敌也。且当阻水为固以量形势,然后图之。”旷怒曰:“君欲沮众邪!”融退曰:“彼善用兵,旷暗于事势,吾属今必死矣!”旷等于太行与聪遇,战于长平之间,旷兵大败,融、超皆死。

【译文】太傅司马越派遣淮南内史王旷、将军施融、曹超带兵抵御刘聪等人。王旷渡过黄河,相长驱直入,施融说:“他们凭借天险抄小路出击,我们即使有几万人马,仍然还是孤军单独受敌。应该暂且借河水当作屏障来观察形势变化,然后再图谋他们。”王旷发怒说:“您要败坏士气啊!”施融退出去说:“人家善于用兵,而王旷却不明白战事情势,我们这些人今天一定要死了!”王旷等人在太行与刘聪遭遇,在长平地区交战,王旷的军队惨败,施融、曹超都战死。

【解析】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看到那些权谋高人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道会死,为什么还会义无反顾?其实这背后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权谋算法。他们内心都有三本账,都活得很明白,很坦然,因为这种必然的环境下,自然计算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别无他法。

1、先算政治账

西晋经过八王之乱,已经元气大伤,对抗北方的游牧政权,基本上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刘聪就是日后灭亡西晋的刘汉帝国皇帝。王旷明知道自己不是刘聪的对手,但是,为了保家卫国,不能束手就擒。当面对下属的建议时,他知道,现在只能激发出士兵的士气,而一旦自己露怯徘徊,基本上就会输的更惨。所以,王旷要算的就是政治账,这一场仗,必须打,势力不足,但是士气强大,打了还有可能侥幸胜出;不打,士气低落,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就更加没有机会了。所以,表面上,王旷刚愎自用,其实他知道,这就是个必死之局,必须利用士气做最后的挣扎。即使输了,也能重创刘聪,延缓西晋的灭亡时间。所以,自己的牺牲是小问题,延续西晋的寿命是政治大局。

2、再算权力账

王旷的下属,通过计算当下的形势,从战争本身的角度来说,徘徊不进,观望形势,能够让自己的命多活几天。但是当王旷告诉他们,不能坏了众人的士气,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即使事后,发发牢骚,也必须坚持执行。因为他们知道大局之后,就必须接着算权力账。因为谁都怕死,你的政治大局,我就必须牺牲自己吗。这不是个道德选择,这是权力选择。因为,如果王旷不接受牺牲自己,积极抵御刘聪大军的兵锋,他背后的司马越,可能立即要了他的命。王旷打上一仗,赢了更高,输了也是死的伟大。不然立即就会死在自己的上司手里,毫无尊严、功劳。而施融、曹超面对王旷压下来的战斗指示,也不能不参战,也是同样的原因,要么是战争死,要么是不听命令而死。

3、后算工作账

既然王旷知道自己必须利用士气做最后的垂死挣扎。而施融、曹超,面对不可能的赢的战争,只能拼尽全力。明知道自己会死,为什么不多杀两个够本呢?其实都都怕死,但是到了明知道会死的情况下就不怕了,这就是说“置死地而后生”的原理。方向确定了,大家都想着把工作做到极致,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心顾虑的了。所以到最后能够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很多人可能会看不明白,不能投降吗,不能逃兵吗?自己不就能够最大的保存了吗。其实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能,因为西晋的势力因为内耗而衰落,但是他们的权力集中度高和军事制度完善,普通人基本上没有这个投降逃跑的可能。而那些投降的都是权力分散,军制混乱,内部失控,外部面对强大敌人,才会出现的局面。

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能就看出来,每个人看似不合理行为的背后其实都是做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计算:看似固执己见,其实是不能没有了士气,必须大局为重;看似被拒绝了意见,应该对抗,但是却乖乖听话,其实这是权力面前不能不低头。明知道会死,但是最终却不逃跑,反而战死沙场,因为他们知道,把自己当下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无法考虑成败了。所以,我们知道熟悉权谋家这背后的三本账,从战略上,战术上,战役上,一步步的贯彻执行下来。算好政治账,权力账和工作账,基本上工作无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