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话清明
今又清明春草绿,复缅先人寄哀思。
唐宋之时,清明节就被定为法定假日,让人们不但有了结伴扫墓祭祀亲人的充裕时间,也有了蹴鞠、斗鸡、荡秋千、放风筝及踏青郊游尽享大自然美丽风光的机会。
然而,清明少不得的,还有这杯中之物,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骑驴担酒祭祖坟,一路春光满眼新”,记录的就是古人担酒上坟的情景。一杯醇酒,祭洒先人,快慰自己,方不辜负清明时节的如斯美景,为人间四月增添无限情趣。
①
清明不可无酒
说到清明,一般人首先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七律《清明》
毛泽东手书 杜牧《清明》
杏花村里的烟雨,生动着季节的风情,花前美酒,与和风惠畅、春光旖旎的清明相依,竟是千丝万缕难以割舍。只有借一杯芳香浓稠的酒,诠释人与岁月的命题。
八方儿女不远千里万里回到故乡,祭祀祖先的魂灵,缅怀先烈的谆嘱,感悟家族的心魄。一束菊、一段诗、一杯酒、一片情……过程简洁却不简单,仪式肃穆而不敷衍,情感饱满而不轻慢,是生者对逝者最好的追忆与祭奠。
慢饮一杯酒,开启生者与逝者对话、当下与历史交流的时光缝隙,以便人们在万物生长之际,发文明之想,悟人生之道。
②
饮酒习俗的来源
清明节饮酒大致有两种原因:
一是古代寒食节(清明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
二是酒是人们哀悼亲人、宽慰心怀的最好之物。有情似酒,一旦渗透进清明的骨骼,则发酵为解忧的良方。
一杯烈酒,是对先祖的祭奠,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过去时光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叹息;更是返回内心,对自我的追寻与洗礼。
除了缅怀先人,亲友群聚,罗列杯盘,互相劝酬,享受美酒佳肴的滋润,在祥和平静的节日里,一起追忆温暖,让相互之间的温情共存。幸好有酒,温暖着这个略显苍凉的节气。
③
抚昔追远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在这生命交流之际、文明传承之时,即使饮酒,我们也要共同致力,过一个健康、文明、舒畅的清明节,以内心的“清明”,人生的“清明”,书写“清明”的未来。
先辈期待的未来,就是我们的今天。在我们享受发展的成果、感受春风拂面的惬意,莫要忘记为我们的岁月静好付出牺牲的先辈们,莫要忘记在疫情中因公殉职的英雄们。清明低首,寄哀托思,是为昨日的峥嵘,也是为了明天的梦想;是为他们,也是为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