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标百年发展历史10
语文课标百年发展历史10——1932年 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
(2014-04-04 15:48:44)

转载▼
分类: 语文前沿 |
1932年 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
第一 目标
(壹)使学生能应用本国语言文字,深切了解固有的文化,以期达到民族振兴之目的。
(贰)除继续使学生能自由运用语体文外,并养成其用文言文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之技能。
(叁)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
(肆)培养学生创造新语新文学之能力。
第二时 间 支 配
每学期各占五小时,三学年共计三十小时。
课目时数 学期年级 |
精读 |
略读指导 |
习作 |
时间 |
总数 |
一 |
1 |
三 |
一 |
一 |
五 |
2 |
三 |
一 |
一 |
五 |
|
二 |
1 |
三 |
一 |
一 |
五 |
2 |
三 |
一 |
一 |
五 |
|
三 |
1 |
三 |
一 |
一 |
五 |
2 |
三 |
一 |
一 |
五 |
第三教 材 大 纲
(壹)阅读
(一)选文精读选用教材,除适用初中七项标准外;其排列之程序,应语体文言分授。语体文但选纯文艺及有关学术思想之文字;文言文第一学年以体制为纲;第二学年以文学源流为纲;第三学年以学术思想为纲:各授以代表作品,并得酌授文字学纲要及应用文件。
(二)专书精读以辅助(一)条为原则,增长学生作文看书之能力,依照各学年之程度选定名著,每学期约一部或二部。
(三)略读学生各就其资性及兴趣,由教员指导,选读整部或选本之名著,散见各书之单篇作品,及有价值之定期刊物。
(贰)文章作法(包括文法修辞学及辩论术等在习作时间内讲授之)
第四实施方法概要
(壹)阅读
(一)选文精读第一学年对于体制之讲授,应注意其特征及作法;第二学年对于各时代代表作品之讲授,应注意其派别及流变;第三学年对于学术思想文之讲授,应注意其时代背景及影响。
(二)专书精读选定精读之专书,共同的或个别的略讲其在历史上之地位,文学上之价值,作者时代背景,及个人作风等;并指示阅读方法,分量,时间,及参考书,随时养成学生运用工具书及参考材料之能力。
(三)略读方法与专书精读同。
(四)考查方法随时考查学生读书成绩,如检阅笔记,临时测验或令其轮流报告及讨论等。
(贰)习作
(一)文章作法:
(1)文法应继续注重语体文与文言文之异同。古书上文法特例,亦应分别说明,以为学生读解古书之助。
(2)修辞应注重文章之组织与体制,遣词之方式,词格之类例。关于文学作品之玩味,作家风格之识别,亦应注意,以培养人材,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
(3)辩论术,应注重辩论之方式,证据之搜集,判断之正确,敌论之反驳等,以养成学生明晰之头脑。
(二)作文练习:
(1)命题作文:
(甲)课室内作文养成学生作文敏捷之习惯与能力。
(乙)课室外作文养成学生作文缜密之思想与尽量发挥之能力。
(2)翻译为训练学生作文技术上之精确计,应注重翻译。例如:译(甲)文言文为语体文,(乙)语体文为文言文,(丙)古韵文为语体散文,(丁)外国短篇文为中国文言文或语体文等。
(3)读书笔记令学生将读书心得或疑问等,写成系统的或片段的笔记,以养成其勤勉审慎之习惯。
(4)游览参观之记载养成学生观察,取材,判断,及描写之能力。
(5)专题研究提出研究题目,由学生搜集资料,试写论文,应注意其思想之条理与材料之排列等。
(6)应用文件凡宣言,契据,章程,广告,及其他公文书札等,皆可令学生习作。
(7)文学作品凡小说诗歌戏剧,皆可令学生试作。
附注选文材料中应注意加入下列各项之党义文选:
中山先生传记中山先生遗著
中山先生演说词中国国民党历次重要宣言
中国国民革命史实中国国民党史略革命先烈传记
革命先烈遗著党国先进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