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稻盛和夫《京瓷哲学》(第十六篇):要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把交给自己的工作作为终生的事业,拼命努力做好,这一点很重要。但仅仅这样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还要每天思考,每天反省,“这样做已经足够了吗?”并不断改善改进。决不能漫不经心地重复与昨天相同的工作。

在每天的工作中,要经常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同时,带着“为什么”的疑问,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对于交给自己的工作,要不断思考如何改善改进。这样反复钻研,就会发展成为有创造性的工作。重复这样的过程,就能带来巨大的进步。

从京瓷创立起,直至今日,我一直秉承着这样的工作方式和态度。

有的中小企业家是子承父业,有的是主创业。不管哪一种,在目睹成就斐然的大企业时,他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想法:“真希望我们公司也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据说信息通信产业是将来的发展热点,我也想涉足该领域。可我们公司既没有相应的技术,也没有相应的人才和资金,所以这只能是奢望。”

换言之,这些企业家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虽然很想涉足新领域和新业务,但由于自己不具备相应的条件,所以中小企业永远无法发展成大企业。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一家制陶企业工作,在那里掌握了制陶技术。以我的技术为基础,在几位合伙人的协助下,京瓷公司得以创立。在创业当初,我的技术水平并不算高,企业规模自然也非常小。可在40年后(即1999年),京瓷的总销售额已经超过7000亿日元,再加上1984年创立的“第二电电”的12000亿日元的销售额,整个京瓷集团的总销售额居然取得了将近20000亿日元的骄人业绩。

如果有人问我:“你的创造力是否与生俱来?”答案是否定的。如今京瓷集团所涉及的业务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与我的专业相关。可以说,京瓷之所以能够拓展如此广泛的业务,源于员工的技术实力和努力奋斗。

可能因为我是技术人员出身,“每天的单调重复”并不符合我的个性。为此,我秉着“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后天要比明天好”的态度,天天钻研创新、持续努力。我还抱有一颗“探索之心”,积极探求事物和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我不但把创新精神作为对自己的要求,而且还不断向员工提倡这种工作态度。

就拿打扫卫生来说,今天从这里开始扫,明天就试着从那里开始扫,还可以尝试拖把,看看是不是能把地擦得更干净。总之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不要每天茫然地重复一成不变的打扫作业,而要不断思考更有效率和效果的打扫方法,应该不断创新,不断尝试。在工作中,要具备这样的意识。这点很重要。”

我自己便是创意精神的践行者,回想起来,从我步入社会,直至今日,一直“不走寻常路”,“重复”与“惯例”与我无缘。我总是向前迈进,从未回头张望。如今的我,又走在了一条全新的人生路上。我依然凝视前方,不断行进。

松下幸之助先生也是一个不断挑战新领域的“探路者”。小学还未毕业,他便去了大阪当学徒,最终创立了“松下电器产业”。没有学历的幸之助先生,为何能够成为这样一个世界级的电子产业巨头呢?是因为雇用了优秀的部下,并把工作全权交给他们负责?当然不是。他自己对于相关领域技术亦有较深造诣,所以才能够叱咤激励部下。

幸之助先生经常反复念叨“自己并没有学问”,以这种谦虚的态度,时刻准备着从周围人那里汲取智慧。他凭借耳听心记所得的学问,逐步积累智慧。以此为基础,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他并没有怎么受过学校教育,可为何能够创立松下集团呢?我认为,他这种好学与创新的态度,正是其成功的源泉。

幸之助先生仅凭耳听心记获得知识,但与拥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专家相比,他的话更有分量。因为他以钻研创新的精神,在每天的工作中发挥着创造力。

“明天要比今天好,后天要比明天好。”以这样的态度钻研创新,哪怕进步的幅度再小,也要不断坚持改良和改进。这便是“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还是以刚才提到的“打扫卫生”为例,如果具备进一步创新的精神,就会开始思考“还有没有比拖把更高效的清扫工具呢?”于是对领导提出建议:“社长,公司能否采购台新的清扫机?用它打扫的话,效率要比用拖把和扫帚高得多,这样的话,我一个人就能把活儿都干完。虽然清扫机价格较贵,但年下来,由于减少了相应的人工费等开支,反而能够节约总体成本。”

随着不断努力创新,最后甚至可以对领导说:“我打算招募员工,开一家写字楼保洁公司,所以申请辞职。”于是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由于通过不断创新而掌握了保洁领域的各种技术,因此从事建筑保洁维护也并非难事。

每天的创新成果或许微不足道,但如果坚持积累三年,就会催生巨大飞跃。就像上文中的例子,保洁员工居然自主创业,成了家写字楼保洁公司的老板。在旁人看来,这样的变化实在是不可思议。

每次与中小企业家碰面,他们都会对我说:“京瓷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这真让人羡慕。这些技术是在哪里学到的呢?请传授给我们公司吧。”换言之,他们认为,作为公司发展核心的“划时代”技术,是可以从某人或某处习得的。

事实并非如此。假如公司资金非常充裕,或许能花费数十亿日元直接购买技术但这并非大多数企业的发展模式。要想具备先进的技术,往往只能靠日积月累的创新。正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加上“水滴石穿”的毅力,在几年之后,往往就成了企业技术积累的源泉。

把煤矸山变废为宝的创意精神

我一直反复向京瓷员工强调:“全体员工都要每天努力发挥创意。公司发展的原动力并非大家的学历和专业知识,而是大家的创意精神。”在这样的讲话中,我经常会引述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有一家名为“3M”的优秀企业,它是世界知名的综合化学产品公司。其生产的胶带和录音带等更是行业中的名牌产品。

3M的创始人能力卓著,据说早在3M还是中小企业时,他就赚得了大量资金。当他想扩大公司规模时,他的一位朋友建议他投资买矿山,并给其介绍了一座矿山,称其“矿石质量优良”,于是他高价买下。

可事实上这座矿山只是座煤矸山,尽是采掘后剩下的碎石废渣。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请专家评估山里石头的价值,评定结果却是“毫无价值”。好不容易攒起来的钱以为投资了好项目,结果却是朋友策划的骗局。碰上这种事,任谁都会痛苦懊恼,但接下来怎么做,就是“平凡者”与“非凡者”的分水岭了。

经探明,山石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他望着满山的“石英渣土”,心想:“能否让石头派上用场呢?”

于是,他把山里的碎石过筛后,分拣为粗细不同的小石子,然后把它们撒在涂有胶水的纸上。干燥后,胶水凝固,石子就粘在了纸面上。他用这样的纸尝试擦拭锅底,发现锅底越擦越亮。尤其是粘有细石的纸,经擦拭后,金属会发出美丽的光泽。他觉得这个点子很有创意,决定把它变成商品。“砂纸”就这样诞生了。

可他发现,如果用廉价纸制成的砂纸来打磨金属,只要用一会儿,砂纸就会变得破破烂烂。于是他去向专家请教,得到的建议是:“应该用坚固耐久的纸张和特殊的胶水。”在专家的指导下,他不断改良和改进。

从原料配比、机械采购、石子的粉碎和筛选到颗粒与纸张的粘合,必须确定这一系列工艺流程,才能实现砂纸的量产。他把小石块粉碎为颗粒,按照粗细大小,做出了不同种类的砂纸。事实证明,他对商机的判断是正确的,砂纸一经上市,便销量火爆。

之后,他以“制造出更好的砂纸产品”为目标,在各方面钻研创新。如果胶水黏性不足,整个颗粒层就容易从纸面剥落,导致砂纸报废;如果胶水黏性过强,又会影响打磨效果。最为理想的状态是,随着打磨,砂纸上磨损的颗粒恰到好处地逐渐脱落,使得表面的颗粒常用常新。为此,就需要符合这一条件的胶水,于是他又去向大学教授等专家请教,并委托他们进行胶水的相关研究。另一方面,他认识到,要想获得更好的纸张,就不能完全依赖供应商,于是又开始自主研发理想的版纸材料。

后来,由于掌握了胶水的核心技术,他又想到:“胶水不仅能生产砂纸,还能生产胶带。如果生产出'哪里都可以粘贴’的便捷胶带产品,一定会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于是研发生产了如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胶带。之后他又进一步扩展了胶带的用途,不仅生产能粘贴纸质物的普通胶带,还研发出了能缠绕电线电缆的绝缘胶带。绝缘胶带经推出,又大获成功。后来,3M公司又研发生产了诸如医用胶带等各式各样的胶带产品。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盒式录音带应运而生,它是录音机的信息记录媒体。录音带的关键部件是磁带,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树脂材质的胶带表面涂上胶水,然后再在上面涂抹氧化铁粉末。当时,3M的创立者说“把粉末均匀涂抹在胶带上,这属于我们公司的专业领域。”于是挤进了磁带制造商的行列。他就是这样坚持创新,把自有技术不断应用到各个领域,从而使公司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当他得知自己上了朋友的当,买下了座废矿山时,恐怕也是极度失落,几乎要当场晕倒吧。可当他抓起山中的石头,想到的是:“无论如何也要让它变废为宝。”以此为契机,他不断坚持钻研创新,在工作中发挥创造力,最终成就了今日的世界级大企业—3M。

凡是获得巨大发展的企业,几乎都有与之类似的成长轨迹。罗马城并非一日建成,优秀的专利技术也并非最初就有。

创造性的工作能使中小企业发展为大企业

我之所以如此“苦口婆心”地强调创造性,是因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的确是改变企业命运的关键因素。有人认为京瓷的成功属于特例,但事实并非如此,京瓷的成功能够复制。

在京瓷公司成立初期,曾经生产一种名为“U形绝缘体”的显像管绝缘材料,我负责该材料的研发。当时,松下电子工业(如今的 Panasonic公司)从荷兰飞利浦公司引进了显像管制造技术,而京瓷是松下的“U形绝缘体”供货商。

接下来,我又研发出名为“阴极射线管”的部件。显像管电视的成像原理是这样的—电子枪射出电子,电子轰击到涂在显像管上的荧光膜后,便会发光,从而生成图像。为了射出电子,需要加热电子枪的极级。如今的显像管电视在待机状态下就会保持预热,因此开机后能够立刻呈现画面;但以前的显像管电视则不同,在开机后,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有画面。这是因为加热电子枪的阴极需要时间,如果不加热到所需温度,电子枪便无法射出电子。

加热阴极需要高压电流,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绝缘状态,就会发生危险,因此需要非常轻薄且绝缘性能超强的“阴极射线管”。因为成功研发出了“阴极射线管”,于是京瓷又成为松下该部件的供货商。

U形绝缘体”和“阴极射线管”既是制造显像管的重要部件,也是京瓷公司得以发展的基石。

像这样,通过面向特定客户提供大量的单一产品,使京瓷赚到了“第一桶金”。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拓展新客户及进一步运用既有技术。我当时寸想:“显像管市场今后还会有所发展,为了让京瓷进一步发展壮大,得把我们的绝缘部件卖给东芝和日立等公司。”

不仅如此,由于显像管是真空管的一种,因此我又自然想到:“我们制造的特殊绝缘材料也能用于其他真空管,比如收音机等产品的真空管。”

如果当时安于现状,满足于依靠单一产品获取利润,满足于成为松下的显像管部件供货商,如今的京瓷,又会是怎样一幅景象呢?

一段时间之后,真空管被晶体管取代从市场上销声匿迹。虽然显像管尚存,但通过技术革新,掌握了通过表面绝缘涂层工艺来直接实现绝缘的技术,从而代替了绝缘部件。这种新方法操作简单且成本低廉,因此京瓷公司初期的主打产品—“U形绝缘体”和“阴极射线管”都被时代所淘汰。我如果当时对市场稍有误判,就很可能追悔莫及,进而陷入不得不让企业临时改行的窘迫境地。

幸运的是,为了增加订单量,我早就提前考虑到了各种可能性“陶瓷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不仅限于电子工业”。为了不让公司成为一家单纯的真空管部件供货商,我积极思考其他领域的业务。我当时想到,陶瓷耐高温,且具有仅次于钻石的硬度,非常耐磨,因此它可以用在磨损严重的地方。于是四处奔走,寻找需要耐磨部件的公司。

当时纺织业出现了尼龙等化纤面料。尼龙面料材质强韧,在制造过程中,尼龙线在织机上高速旋转,使得绕线纱锭的金属部件快速磨损、频频报废,成为了该行业的一大难题。我想到,如果把相应的金属部件换成陶瓷部件,或许就能解决问题,于是着手开发。结果,越来越多的陶瓷部件被用在了纺织机器上,之后我又“乘势追击”,进一步探索陶瓷产品的全新应用前景。

终于,在开拓美国市场的过程中,我抓住了晶体管中蕴藏的商机,应客户要求,京瓷开始制造陶瓷材质的晶体管端子。该产品的技术要求极高,但京瓷通过拼命努力,最终成功研发并量产。当真空管濒临淘汰时,京瓷已经成为全世界独此一家的晶体管端子制造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久后,晶体管又被IC(集成电路)所取代。当时,京瓷已经在与时俱进地开发陶瓷IC了。

我并不具备上述领域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能力预见诸如“晶体管时代的到来”“真空管的消亡”等技术交替的趋势。我只是秉承着一种创新精神——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在各方面钻研创新,勇敢向未知领域发起挑战。正是这样的精神成就了如今的京瓷公司。

换言之,“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是首要基础,它能让中小企业成长为中型骨干企业,让中型骨干企业转变为大企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