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入”红网十五年
红网成立20年,我“坠入”红网15年,按资历,我算是红网的老网民。2006年5月19日,我在电脑上浏览,发现了红网,好奇地点击,似乎发现了“新大陆”,特别是论坛栏目,很吸引人的眼球。于是敲键盘注册登陆。
注册时要有个网名,取个什么网名那可是让人费脑筋的事情。左思右想不得其解。这时候,正在我家做客的一位亲戚提醒了我,“你不是在湖南安仁县工作过十年吗?看能不能取一个与安仁相关的网名。”一语惊醒梦中人,是的,永兴人、耒阳人常常称安仁男人为“安仁古”,而安仁人也常常称永兴人、耒阳人为“永兴古”“耒阳古”,没有别的什么意思,这都是妮称。那好,我的网名就叫“安仁古”,赶紧注册,电脑显示“注册成功”,继续敲键盘,登陆也成功。就这样,我“坠入”了红网。
初进红网,最先在红辣椒论坛潜水,我时常留意时势广场、献策湖南这两个版块。潜水时间长了,也会浮上来露下脸,或跟贴或发贴。虽然发贴较少,但也有两篇贴子被版主列入精华。2006年下半年,中共湖南省委通过红网向社会各界发起“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我虽然不在湖南工作,但作为祖籍在湖南的异乡人,觉得自己有义务和责任为家乡的发展尽微薄之力。于是,写了一篇“如何拉长湖南外贸短腿的几点建议”之文章,交给了征文活动办公室,想不到我这篇文章居然还被采纳了。事后,我收到了中共湖南省委寄过来的献计献策活动纪念章。
随后,我时常关注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经常在城市论坛的“三湘四水”、“郴州”栏目发贴、跟贴。
过了几年,我来到了红网文化艺术版块,在散文随笔、湖湘文化、小说天地等栏目潜水、发贴、跟贴。2015年年底的某天,我收到文化艺术版块主管贺姜华先生的信息,要我提供个人简历和近照给他,说是准备将我列入红网专栏作家,为我开设专栏。当我收到贺姜华主管的信息后,感觉有点意外,我与他,与红网所有的人都素不相识,而且又不在湖南工作,竟然有如此“待遇”,大有受宠若惊之感。我及时将自己的近照和简历发给了他。从此,我又多了一个社会衔头“红网专栏作家”。
“坠入”红网十五年,发贴发文有一千多篇,由于2015年之前发的已成为历史文档查找不到了,只能以2016年的统计数据为例。自2016年以来,我在红网发贴发文959篇,其中精华帖705篇,精华率达73.14%。成绩比较好的要算2020年,全年共发帖子225篇,其中被版主列入精华帖的有213篇,精华率达94.67%,被编辑采用的23篇,采用率为10.22%,单篇阅读量超万的有54篇,其中:《我想做一间学者的书房》最高阅读量超过10万。 这一年参加红网各种征文活动2次,红网散文随笔版中医征文,我的拙作《孙思邈与他的医德》荣获唯一的一个一等奖。红网小说版抗疫征文,《执勤点的暖心事》荣获三等奖。此外,我还被红网评为2019年度优秀网友。
红网文化艺术版块,是我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福地。近几年来,我出版了三本新书。《春雨知时节》《旷野里的露珠》(精装本)、《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分别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三本书都被国家图书馆收藏了。这三本书收录了许多我在散文随笔、湖湘文化、小说天地等栏目发的文章,而且在这些栏目发的文章,被许多报刊所采用。如《联合日报》《中山日报》《参花》《香山文学》《文化中山》等。为此,我先后被中国散文学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还有一点令人佩服的是,红网很善于与网友互动。2020年的夏天,我收到红网管理员孟婉老师邀请,参加红网读书会的赠书活动,我将自己的新作《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寄给她,由她组织赠送给网友阅读,读后还要写一篇读书笔记。这种方式在其他网站少见,一方面帮作者推介了作品,另一方面又丰富了读书会活动的内容,扩大了红网的影响力。
我访问过全国许多网站,但大多数只是一个“过客”,没有驻足多久,只有红网等少数几个网站把我留住,而之中又尤以红网最久,一到访就是十五年。“坠入”红网十五年,感触多多,收获也多多。致敬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