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公主墓出土神秘玉器

1985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在一次水库的修建作业中,发现了一座疑似古墓的地下构造。

考古专家赶赴现场,通过保护性考古发掘,证实了这是辽代陈国公主和驸马萧绍矩的合葬墓,葬于辽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

黄金面具

出土时,公主和驸马头戴黄金面具,卧于棺椁上。

这座尘封千年的古墓,由于从未被盗墓者发现,保存完好,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随葬器物。

其中仅玉石、玛瑙、水晶等材料制作的玉器就达三百多件。这些重要的文物都对研究辽国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证据。

2000多件珍贵文物的种类和规格,也符合墓主人的公主身份。

在所有这些文物中,有一件,成功吸引了专家们的目光,就是一个玉柄银锥,就是它。

专家们对锥子的作用众说纷纭。

首先,它是一件玉器,如果它只是一件装饰品,大可不必做成有一定危险的锥子。

如果它是一件礼器,那么锥子是用来祈求和许愿什么的呢?至于武器和防身器就更站不住脚跟,难道这位公主还需要自己防身吗?上战场就更不可能了。

经过对辽代生活的猜测,翻出辽代文献对比,专家们意见逐步统一起来:这可能是辽国文献中提到的刺鹅锥

墓中出土的辽代玉组佩

鹘啄鹅带环 元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辽国的主要人口,以游牧民族为主,所以建立国家后,贵族们也都还保持着游猎的习惯。

一年中除了夏季以外的每一个季节,皇帝都会带头外出,建立行营捺钵(契丹语nutuk-ba),然后举行不同的狩猎活动:春季捕鹅雁,名春水;秋季射鹿,名秋山;冬季则破河冰钓鱼。

《辽史·营卫志》中,记叙春季捺钵时,有这样一段记载:

春捺钵曰鸭子河泺(在今吉林大安月亮泡水域)。......皇帝每至,侍御皆服墨绿色衣,各备连锤一柄,鹰食一器,刺鹅锥一枚,于泺周围相去各五七步排立。......有鹅之处举旗,探旗驰报,远泊鸣鼓。鹅惊腾起,左右围骑皆举帜麾之。五坊请进海东青鹘,拜授皇帝放之。鹘擒鹅坠,势力不加。排立近者举锥刺鹅,取脑以饲鹘。救鹘人例赏银、绢。

数十个饲养鹘,也称为海东青的一种鹰的侍卫们,手持刺鹅锥,两人之间相距数米,组成包围圈搜索天鹅的踪迹,一旦发现了天鹅就举起小旗通知所有人。然后用鼓声将鹅惊飞,皇帝马上放鹰击落天鹅。

在搏斗中,因为体型的关系,天鹅会渐渐处于上风,这时所有人就要一拥而上,用刺鹅锥刺死天鹅,救下海东青,然后取鹅脑奖赏海东青。

白玉童子执鹘 辽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皇帝会对第一个救下海东青的人赏赐钱财和绢布,拿到今年春天捕猎的头鹅之后,皇帝用它来祭祀、开宴,群臣和皇帝互相致对来年的祝福,把酒言欢。

白玉童子执鹘 辽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段文字把放海东青鹰擒天鹅的情况描写得有声有色,将刺鹅锥的用法也说得很清楚。

无独有偶,在《辽史·地理志·南京道·漷阴县》中,也有一段相同的描述:

“延芳淀方数百里,春时鹅鹜所聚,夏多菱芡。国主春猎,卫士皆衣墨绿,各持连锤、鹰食、刺鹅锥,列水次,相去五七步。上风击鼓,惊鹅稍离水面,国主亲放海东青擒之。鹅坠,恐鹘力不胜,在列者以佩锥刺鹅,急取其脑饲鹘。得头鹅者例赏银绢。”

玉雕春水带扣 金代

观复博物馆藏

与《辽史·营卫志》不同的是,这一段突出描写了海东青与天鹅搏斗,海东青在体力上不如天鹅的细致场面,非常生动。

明代殷偕的《鹰击天鹅图》,用画笔将辽国人春水猎鹅的画面,再现了出来。

《鹰击天鹅图》明代 殷偕绘

南京博物院藏

这种刺鹅锥,后来陆续还出土过别的材质的,其他文献中也提到,辽国皇室一般使用玉柄银锥和玉柄金锥,偶有铜锥出土,从墓葬规格上也看出,应该是某些大臣的。

一把小小刺鹅锥的材质可能有所不同,但捕猎天鹅是辽代人共享的春季野乐,也幸于有文物和文献的相互佐证,今人想象古人的种种活动时也更为生动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