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机的升降开阖论治肝病
------王廷璋
升降开阖之说,《灵枢》 、《素问》 早有阐述,而《周易●系闻》也有“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 -阖- -辟谓之变”之说。
升降之理,首先见于《索问●六微旨大论》,如日:“ 非出人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已生长化收藏。”可见升降开阖之说,既有医理之内容,又有哲理之所指。从医理方面来看,升降开阖之说,可有生理、病理、治法各方面的含义。
就概念而言,所谓升降,当包括生长、增加、合成、上升、发散、前进以及衰退、减少、分解、下降、后退等诸多方面。例如饮食的出入,脾胃的升降,休温的高低,血压的升降,脉象的浮沉,气血的衰旺,治疗的升提与降逆等等,均有升降之理,其中开阖之机与升降出入,不可分割。
故张景岳说:“开 则从阳而主上,阖则从阴而主下。”而在《灵枢●根结》篇中,对开阖之理,立论尤精。五脏六腑,有开阖枢,阴阳相移,-辟- -阖,知开知阖,把握枢要。开阖之妙,相反相成,枢为枢机权衡。开可以推陈,阖可以致新,一辟一阖,生生不息。运用升降开阖之理于临床治疗中,代不乏人。
李东垣注重升阳补中,创有补中益气,升阳益胃诸方,堪为后世法。
而李时珍则强调开阖论治,如日:“ 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辟-一阖,此乃玄妙。
后世不知此理,专一于补,所以久服必致偏胜之害也。这是应用开阖论治的典范。多年来我根据五脏者藏而不泻,六腑者泻而不藏之理,以及脾主升清,胃上通降之义,在临床之际,对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脾胃证候,常用升降开阖法,收效甚佳。
举例来说:患慢性胃炎或胃下垂时多有中气下陷、脾虚胃弱、心下痞满、腹胀少食、水气内停、漉漉有声、腹满喜按、形体消瘦、脉沉无力、舌苔白腻、大便稀溏或虚秘等证,单用补中法往往壅滞,中央不运,四肢不举,中焦不化,血无以生,火不生士,胃气一败,百药难施。当此之时,急宜补脾益胃,升清降浊,开阖并用,其效必佳。
在遣方用药时,可加用通降开气之药,如木香、砂仁、枳壳、槟榔、苏子等品以开之降之,以通为补,以开济阖,相反相成,互为利用,是为升降开阖之妙。它如肾为胃关,主司开阖,把握关门户枢,大是关键。关门之中,内为气海血海,把握气血开阖,肾关开阖得宜,推陈致新,故慢性肾炎,补肾泻邪,开阖并用。其他如治疗心衰、胃炎、肝硬化等病时,均常用开阖之法,收效甚佳。因之乃有得于心,故论之如斯。生血之源的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