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反思】#IOE SSRG# 强有力的知识、认知质量与知识转型 研讨会

题图源自:https://www.ucl.ac.uk/ioe/events/2019/jan/powerful-knowledge-epistemic-quality-and-knowledge-transformations

(项目具体议程以及主办方的网站我都放在了文末)

即日反思相比之后回头看肯定会有些许匆忙与不足,但好就好在记忆还是深刻的,尤其在我跑完11公里之后,脑子里能够记住的就是当天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了:

  1. 我们看上去在讨论同一个概念,但我们在说的真是一回事儿吗?

    Are we discussing the same concept when we say the term?

    [这不仅是我今天最开始在备忘录上写下的一句话,也是研讨会最后做总结的我导师也有提到类似的表达]

  2. 强有力的知识在哪里?应该由谁决定?

    Where is the powerful knowledge? Who shall decide it?

    [这是今天被挑战最多次的概念。或者换种更适合的说法,我们该怎么发展(develop)强有力的知识呢?]

  3. 我们都只是在部分地呈现真相,没有哪个研究/人可以全部展现。

    We are only partly present truth, none of us can fully tell the truth.

    [真相是有很多面的,真实也是多向度的,那为什么还需要交流呢?就是因为我们可以在差异中发现相似,在相似中发现差异,这样真诚准确的学术交流,能够让我们这些真心希望通过研究促发新知的人有机会相互成就。]

正如最后总结整场研讨会的导师所说,今天内容丰盛(content-rich),称得上是一场思想上的盛宴。这是因为有不同文化、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思想碰撞,芬兰和瑞典的同行们是真的超级厉害,当然我们学院这个研究团队自己的阵容也是神仙级别,更别提还请到了认知质量(epistemic quality)领域的研究大牛Brian Hudson。

我也只是刚刚进入这个研究领域的一个新手,要说完全吸收了今天的精华,简直是在吹一个天大的牛,我囫囵听下来大概能够吸收其中的10%就已经算是非常为自己骄傲了。

幸好我还有笔记,还有议程,还有照片,那我自己再翻整一下,应该能够把与我研究相关的、有启示的内容提取到30%左右。

之后根据议程中的参与者、照片中的参考文献,再去阅读相关的资料,结合自己的整理的内容,估计可以提炼成一段我研究中可以引用的内容。

接着就是再对这段内容进行修改,逐渐明确这对我的研究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几经修改之后,会逐渐形成我的观点(argument)。这些我阅读、思考过的内容就逐渐成为了支撑我观点的柱子。

我这样写出来,是想提醒自己以及和我相似的年轻人,想要通过听一次讲座或者研讨课,或者看一遍书就希望自己豁然开朗,是根本不可能的,与其夸这个有多好,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够将其中的内容应用。

而能够走到应用这个环节,是要花大量时间沉浸式阅读的。这不是任何一个人看一下我这篇推送就可以开悟的,就像我们看西游记取经之路多艰辛,可以快进吗?作为观众当然可以,但是作为修行的取经人,每一步都要扎扎实实地向前。

如果到这里,你没有被我吓到,那我就期待着你还可以不为读书、思考的艰难,继续选择少有人走的研究之路。在前行的路上,你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的干扰物,但不忘记为什么出发的话,也会发现这条路有很多人曾经走过,所以也并不孤单。

总有一天,或许你也会有自己的SSR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