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嫁给了爱情,却输给了无性婚姻丨性是检验婚姻的唯一标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小A与小V青梅竹马。
从小学、中学、大学,一路走来,最终成为神仙眷侣,奉子成婚。二人的甜蜜爱情和家庭一度在同学们之中传为佳话,奉为楷模。殊不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五年之后,两人协议离婚,孩子归母亲小A所有,小V泪洒离婚现场。
消息传出,众人一度惊愕不已。
许多年来,二人无论是在公众聚会上,还是私下被熟人们撞见,都是情投意合,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又不见有第三者传闻或任何财产纠纷,为何好端端就离婚了?
三个月后,小A与同学聚会碰头。
离婚后的她,恍若变了一个人:气色红润、眉目含情,比之与小V在一起的时候,更见神采飞扬,风韵十足。闺中密友诧异之下,一再打探究竟,小A这才道出她与小V离婚原委,并说,自己现在过得很好,也并不打算结婚。

我嫁给了爱情,却输给了无性婚姻

原来,当年小A与小V数年爱情长跑之后,终于喜结连理。婚后,二人不仅在感情上情投意合,性生活也非常和谐,一度如胶似漆,琴瑟和鸣。A非常幸运能够全然拥有小V的情感和生活,身为舞蹈老师的小A妩媚妖娆,也的确让小V感到非常满足。
婚后第三年,小A就生下了儿子小Q。
为了照顾儿子,小A跟学校办理了停薪留职,一门心思抚养孩子。与丈夫小V的互动和恩爱,也因为孩子的缘故,逐渐减少。刚开始,小V还体谅妻子的辛苦,又因为新添了家庭成员,经济上也需要自己有所建树,因此也开足马力赚钱,经常加班,后半夜才能回家。
回到家又因为婴儿吃夜奶啼哭不已,而被吵得睡不着。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夫妻俩的性生活次数屈指可数,少到只有2、3次,而且还经常被家中老人、孩子的突发状况给打断。弄得两人非常尴尬,性致也锐减,至此之后,两人干脆分房睡。
小A带着孩子住一间,小V自己住一间,相互照顾又互不打扰。
虽然在感情上,和其他生活层面上,两人依然心心相映,并无隔阂与芥蒂,但在孩子成长的这三年里,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加班,小A与小V之间的身体接触越来越少,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时候越来越多,没有任何人看出两人之间存在问题。
连小A和小V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之间已经产生了巨大的裂变。
孩子上幼儿园,婆婆回家之后,小A与小V的生活得以逐渐恢复正常。一天晚上,小V结束商务应酬晚上9点多就回到了家。正巧妻子小A也已经把孩子哄睡着了,坐在床上看书,柔和的灯光下,小A显得格外妩媚温柔,小V突然之间有股冲动。
一把摁倒妻子欲行周公之礼,小A也十分欣喜,顺势配合丈夫的行事。谁知,原以为是久旱逢甘露的碰撞,结果全过程竟然以生硬、陌生感、十分勉强、快感全无而匆忙结束。
小V对自己失望之极,小A也颇感难受与不爽,甚至怀疑小V在外面有人了,对自己提不起兴趣。想想自己这三年来对孩子的照顾,对家庭的投入,却连这一点点甜蜜都不能重享,小A心头不免委屈而怨愤起来。
有此同感的小V也感到疑惑和委屈:为了不影响妻子照顾孩子,也为家庭收入,自己尽量忍让和克制,心如止水,为这个家为孩子奋力打拼,如今钱没少挣,老婆还变得这样乏味,无论是动作还是投入感,都与生孩子之前有天壤之别,不免令人悻然。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从此之后,二人像是被下了魔咒了一般,对彼此的身体有了陌生感,而内心对彼此的隔阂与不满也日渐升级。
但在婚姻的底色上,相互之间仍然有熟悉和信任存在,只是身体上的长久隔离和缺乏融合,让两人之间的依赖感和包容心都越来越淡漠,逐渐失去了那些年以来的熟稔、匹配与默契程度。发展到最后,从相爱的爱人变成了熟悉的亲人。
成年男女之间,一旦失去情感、相互渴望以及对彼此的情欲,剩下的生活联结,就只能是生活链接而已。小V难以对小A产生兴致之后,两个月后,终于出轨同事。
事后,小V先发制人,告诉了小A自己出轨的事实。没想到小A一副释然的表情,并提出了离婚,只是要求孩子归自己。
小V懵懂之中也庆幸自己将有新的开始,然而,在离婚手续办完之后,他却忍不住的伤感痛苦,也才发现自己实际上仍然爱着妻子,不然自己不会三年里都可以像个和尚一样不起性欲。
当初因为全身心为孩子考虑的禁锢,力量竟如此之大,乃至于这股禁锢被冲破之后,身体上的错位感受,却让彼此再也回不到从前,也导致自己走出了不可后撤的一步。

性与婚姻

专家们总是提醒女性,生产之后,身心都会有一个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生理欲望降低,生理条件减弱,而且包括心理上对丈夫的情感淡漠,包容心降低等等复杂因素。
因为母性原因,女人在生育后代后,会将99%的爱与情感,都倾注到孩子身上,与此同时对丈夫的情感和身体感受会因此受到隐性影响。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女人们可以自我操劳带孩子,可以容忍丈夫不回家有外遇,却不离婚。
不离婚的,往往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而选择离婚的,则是因为在经历过生育、抚养的系统性操劳之后,拥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很难对完全不参与其中的男性有所接纳和收容。
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有了裂痕与隔阂,所以,她们更倾向于在处理好孩子教育问题之后,相互分开,各生欢喜。对于双方,更主要的是对于孩子来说,这种选择就是最好的结局。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Montgomery, Marilyn J, and Gwendolyn T Sorell. “Love and Dating Experience in Early and Middle Adolescence: Grade and Gender Comparison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vol. 21, no. 6, 1998, pp. 677–689., doi:10.1006/jado.1998.018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