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代中央官制入手,来看看清代“清承明制”以外自身独特的制度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也是第二个少数民族大一统政权,享国268年,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大一统政权。
那么清朝为什么能如此成功呢,因为清朝身为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借鉴了之前历朝历代的各种得失。尤其是前朝明代的得失和各种制度,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在制度上最大程度上防微杜渐,所以才有了268年的国祚。
清朝对于明朝的制度可以说是全盘接受,因此被称之为清承明制。
虽然封建社会改朝换代以后,本朝参考前朝制度来制定各种制度是一种常见情况,但清朝的“清承明制”可以说是很彻底。诸如清廷在入关以后的顺治三年二月,翻译了明朝的《洪武宝训》,由顺治帝制序颁布天下,自认为继承明统,所以与天下共遵明之祖训,这可谓是前所未有的情况。
到了清末,仍然有人认为:“我朝设官,大半沿前明数百年旧制”。
由此可见清朝的“清承明制”,可以说是全盘继承了明朝制度。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两点。
一是清朝在入关以后全盘继承明朝制度,是为了方便招降前明庞大的官绅阶级,使他们对于清政权的抵触减轻。
二是清朝毕竟属于是一个生产力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政权,制度上并不完善,所以入关以后,自然因地制宜的采用了明朝制度。
那么清朝在“清承明制”之外,还有没有其他自身的制度特色呢,今天宋安之就以清代的中央朝廷官制入手,来具体说说这个问题。
清朝自身最大的制度特色是八旗制,这个想必大家都清楚,宋安之就不多说了,重点来说说其他很少有人知道的制度。
首先清代的官职较之其他朝代,有一个很大的特色,那便是中央朝廷的官职为复职。也就是说有一满员,必有一汉员。比如说六部尚书,很多人认为六部尚书就是六位尚书,其实清朝的六部尚书分满人六部尚书和汉人六部尚书,以此类推其他官职大多也是这般复职。
清朝为什么这样做呢,说白了就是面对人口基数庞大的汉人,清朝是不得不用不得不拉拢,所以以复职的方式来拉拢汉人。
当然这种方式也很高明,看似有满人尚书也有汉人尚书,相当公平,但真正掌权的是满人,汉人官员只是负责不重要的政务,关键时刻拍板决定还是要看满人官员。而且这种情况在细节上也有所体现,诸如朝会上满员班列皆在汉员之前。
在这里大家注意一下,清朝的官职复职情况,只限于中央朝廷。在地方上,并没有实行复职。
此外清朝还首创了理藩院、内务府、军机处。
先说说理藩院,理藩院的前身是清朝还没有入关时设立的蒙古衙门。顾名思义就是负责清廷与蒙古的事宜。
后来蒙古衙门升级为理藩院,负责管理内外蒙古、回部(新疆维吾尔族)、番部(藏族)的事务。至于西南各民族并不包括在内。说白了就是清廷统治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
理藩院尚书一般由满员担任,偶尔也会出现由蒙古人担任的情况。
清代的理藩院,可以视为清朝分而治之的一个具体表现。以理藩院来对待各少数民族进行不同政策的深化统治,来最大程度上加强朝廷对于地方的统治。
清朝的内务府则是比较特殊,全称为总管内务府衙门,主要职责为专管爱新觉罗一族的日常生活等皇室事务。
内务府的本质其实如同明朝宫廷的二十四衙门一般,只不过清朝入关以后将二十四衙门并入内务府。
而且还有一个最大不同,内务府的总管大臣一般由满族王公或者大臣兼任。不像明朝二十四衙门由太监掌管那般,这样一来清朝不会出现明朝太监乱政的情况。
其实说起来内务府也曾差点被取而代之,因为顺治帝亲政以后仿明朝二十四衙门设立了十三衙门,意图以太监来打压满洲大臣,达到君权集中。不过顺治帝死后,辅政的四大臣马上杀了顺治帝宠信的太监吴良辅,并且撤销了十三衙门,重新以内务府来管理一切皇族事务,从此形成定制。
至于军机处,其实可以说是清朝君权集中之下的一个标志性体现。
众所周知明清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明朝的君权高度集中的一个标志在于废掉丞相制,设立内阁。而清朝的君权高度集中,可以说是在明朝延续下来的内阁基础上,更进一步,在雍正时期出现了军机处,使皇帝的君权在制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清朝的君权集中路程,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开国初期的王公大臣分享军政大权,在皇太极时期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决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像顺治帝可以继承皇位,就是通过这个会议选出来的。
第二步是经过摄政王多尔衮擅权以后,顺治帝时期清朝的诸王权力开始缩水,议政王大臣会议自然没有了以往的那般权力。到了康熙帝时期,在康熙十六年设南书房,“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视草”,说白了就是剥夺内阁还有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进行君权集中。
第三步是雍正帝在位时期,雍正七年雍正帝以西北用兵为由,设立了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使雍正帝进一步加强皇权,一切军国大事都操之于皇帝一人之手。从此以后,一般的政事,由内阁票拟。而军国大事则由军机处大臣请皇帝训示,来直接拟旨发布。
像后来咸丰十年设立的总理衙门,刚开始就是按照军机处的制度设置的,后来总理大臣更是多由军机大臣兼任。
军机处的设立,可以说是意味着封建社会的君权达到巅峰的标志,而雍正帝因此被一些学者称之为独裁皇帝。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不解了,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不都属于独裁皇帝吗,为什么说雍正帝是第一位独裁皇帝呢?
其实中国古代的皇帝看似生杀予夺言出法随,但并不是每个皇帝都可以大权独揽。像明朝没有废除丞相制度以前,丞相一直是百官之首,负责统领百官,对于皇权威胁自然很大,皇帝在制度上并非可以那般随心所欲,只能利用权谋之术打压各方势力来进行大权独揽。而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的意义在于,使皇帝在制度上可以最大程度上大权独揽,自然是意义重大了。
以上就是清朝“清承明制”以外自身独特的制度特色,并不是全面,但大致如此。可见清朝身为少数民族大一统政权,能享国268年,其统治阶级也是相当聪明,不只是全盘接受了明朝制度,更是在学习借鉴之下,创造了自身的特色制度。
正所谓以史为鉴,虽然清朝在晚期是丧权辱国,在今天留下了很多骂名。但单纯讨论其制度方面,还是有着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毕竟也是一个享国长达268年的大一统政权,还是有着其优秀之处的。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