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到底有多“潮”?

导读
短短三天元旦假期,我国大部分地区阳光明媚,十分适合(疫情防控允许下的)远足与游玩,美中不足的是最低气温都在冰点附近(或以下)徘徊,慢慢升温而已。不过,“升温”只是暂时的(说不准还是锋前增温现象,即冷空气来前气温升高)……
但是,今年冬天的确有点冷,特别是去年(2020)12月28日到12月31日的超级“跨年”寒潮——中国大部(中东部)地区气温下降8℃-10℃、局地降温12℃-14℃,并伴有4-6级、阵风7-9级偏北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等部分地区有出现雨雪天气——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寒意,大家又在线上线下讨论起“冷冬”的问题。
那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寒潮)从何而来?什么原因导致冷空气强度如此之大?这篇文章就带你走进寒潮源地,探索寒潮的“寒意”来源!

正文

寒潮定义
寒潮是自极地或寒带向较低纬度带侵袭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多发生在冬半年(秋末、冬季和初春时节,即最早始于9月下旬,最晚终于次年5月,以每年春季的3月和秋季10月、11月活动最为频繁),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广,常造成巨大损失,是影响我国的重大灾害性天气之一。
我国规定,寒潮降温标准为受冷空气侵袭,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或48小时内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以此作为发布寒潮警报的标准。寒潮除了引起大范围强烈降温,还会伴有大风天气(陆地5级以上大风,海区7级以上大风)以及雨雪、霜冻等大规模灾害性天气。
当然,从本质上来说,寒潮是冷空气的一种。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7年发布实施的《冷空气等级》标准,冷空气被分为四个等级,从弱到强分别是弱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我国的寒潮预警信号从低到高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
寒潮源地
由于亚欧大陆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大陆,其北部(北极和西伯利亚)地区,常年受太阳光的斜射,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少(冬半年气温极低,北冰洋地区的气温经常在-20℃以下)。
低温使得大气的密度增加,空气不断收缩下沉,使气压增高,这样便形成一个存在于近地面层内(中心气压值达1030—1040百帕,最高可达1080百帕)势力强大、厚度浅薄(平均厚度不到3—4千米)、范围宽广(直径达数千千米,几乎可以和大陆、海洋的面积相比拟)的冷高压(又称冷性反气旋)气团
此外,亚洲南部又有青藏高原和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因而俄罗斯西伯利亚一带成为北半球冷性反气旋活动最为频繁、发展最为强大的地区,又称为寒潮关键区。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统计,入侵我国的冷空气主要有三个源地:俄罗斯新地岛以西洋面、新地岛以东洋面以及冰岛(地处欧洲、北美洲分界处)以南洋面。大多数南侵的冷空气(占比约95%)都要经过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一片区域(70°—90°E,43°—65°N)。
极地环流异常可造成冷空气在西伯利亚一带停留时间过长,即冷空气在那一带积聚或堆积。当环流调整(经向环流,即南北环流)后,或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向其东南方向气压相对低的我国境内(冬季海洋低压)袭来(寒潮的暴发,西伯利亚的气压随之降低,但随后冷空气又重新聚集堆积起来)。大量冷空气在这些区域上空聚集,形成势力强大的冷高压气团(该气团全年都很活跃,但其“大动作”多见于冬半年)。
由于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东亚),蒙古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乃至更加极寒的北极)位于我国的北方(或西北方)。受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高空气流引导等因素影响,沿着西风带和西北气流,向东南(我国)快速地、暴发式地侵入与移动。
注:冷性反气旋(即极地冷气团)的主要特征天气是低温、干燥、天气晴朗,气团低层有逆温层,气层稳定,冬季多霜、雾。此类冷高压系统主要分布于极寒的中高纬度(极地、副极地)地区,如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上的格陵兰、加拿大、阿拉斯加、西伯利亚及海洋上的北极等地。冷性反气旋在其发展、增强时期常常静止少动,但也会受其他因素引导而移动。
寒潮路径
冷空气(寒潮)源于北极,在寒潮关键区“补充能量”后,通过四条路径南侵我国:
一是西北路——经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到达我国(内蒙古)河套地区,然后于华中地区南下直达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
二是东路——经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到达我国华北北部及东北地区,在主力继续向东侵袭的同时,一部分低空冷空气折向西南,经渤海侵入华北,再从黄河下游南下;
三是西路——经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我国新疆,沿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侧)南下;
四是东路加西路(混合)——东路冷空气经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经青海东部南下,两股冷空气在黄土高原东侧(长江和黄河之间)汇合后继续南下。
 

最后的话
寒潮过境往往会对农牧业生产(设施农业、养殖业应做好棚内增温、防冻、除雪等管理工作),电力和通信设施,(公路、铁路、民航)交通和城乡供水、供气、供暖管道等公共设施及农村危旧房,乃至人们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根据不完全统计,影响我国的寒潮平均每年5次左右,即使是超级寒潮也不少(诸如2008年春的雨雪灾),但是据此而得的网传信息“超级冷冬”,一定是谣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