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冤枉,老干部不背锅,“老干体”诗词的尴尬如何破解?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老干体”是传统诗词创作发展过程中特定时期的特殊文化现象,但“老干体”诗词却不是新近的产物,也可以说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以及文化灿烂。但究竟起源于哪朝哪代,却不可考了。这些并不重要,尽管“老干体”历史渊源久远,但当代“老干体”却自成特色,也可另算一派。据考证,当代“老干体”的鼻祖乃是诗人郭沫若先生。郭沫若先生不仅开当代“老干体”之先,而且创作颇丰,艺术成就巨大,当为如今“老干体”祖师。
所谓老干体,就是尊奉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写出的诗词作品。因为这样写作诗词的人以老干部居多,故被称为“老干体”。其基本特点:一是在内容上多以反映当代国家大事为主,且对国家、政党和领袖毫无保留地加以推崇,歌功颂德的倾向很明显,甚至直接为国家、政党和人民代言;二是多具有浓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缺乏民主意识和对普通下层人民的深切关怀,人民往往成为被解救、被怜悯的对象,并总是想象人民得到解救、怜悯后应该如何感恩戴德;三是对诗词格律不太讲究,语言也多直白,甚至直接以口号、流行语入诗,因而艺术性普遍不高。(源于快懂百科)
老年人冤枉,老干部不背锅,“老干体”诗词的尴尬如何破解?
“老干体”在诗词中是常见的现象,喜爱写诗的人对“老干体”这个词其实并不陌生,尤其是喜欢写古典诗词的朋友。但是大家有没有想当然地认为,“老干体”是老年人写的,或者是老干部写的呢?存在这个认识误区的不在少数。
也许你也好奇,到底什么才是“老干体”,“老干体”与老年人是种什么关系,这篇文章带你一起揭秘年轻人都不喜欢的“老干体”。
1、“老干体”与老年人的关系
这个事要追溯到上世纪初了,新文化运动一杆子打死传统诗词,导致近百年来,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几乎断代。关于近百年里诗词是如何运转的,这里不作过多叙述,只谈谈诗词被打压之后,与“老干体”的关系。
在这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国内的诗歌界几乎都在推行新诗,那些一开始写诗词的诗人,只好默不作声,悄悄创作,等他们离去之后,传统诗词便没有了传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诗词复苏起来,缺乏诗词功底的人们诗情饱满,自认为可以成为大家,却多半写成口号。最明显的就是退休的老干部,他们退下工作岗位之后,为了丰富个人业余生活,投入到诗词创作的不少。因为之前工作的缘故,掌握了各类诗词刊物的资源,一时间各地刊物充斥着老干部味道。
问题的表象是:诗词刊物质量低劣,诗词作者创作水平太低。有过工作经历的人,可能体会得到,但凡涉及到工作,难免要跟着各种口号走,跟着各种精神走,但是真正能够领会“口号”与“精神”的人或许也不多。他们把口号喊成习惯了,一时间改不过来,于是便充斥在作品中,自以为站位很高。殊不知,文学作品并不同于政务文件,全国上下诗词水平仍是一片萧条。
问题的本质是:诗词断代了。青年人在学习诗词的时候,误以为诗词本身就是这般样子的,那种厌恶心理油然而生。渐渐地,“老干体”成为人们讽刺这种写法的口头禅。
所以,“老干体”与老干部的关系就是这样来的。然而当人们谈及诗歌创作,老年诗人往往被划归“老干体”的队形,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2、“老干体”与老年人没有关系,老干部也不背锅
看似上下有些矛盾,我们来分析下。
第一:是不是多有老干部写诗都是“老干体”?当然不是。
第二:老年人写诗都是喊口号的吗?当然不是。
老干部,或者老年人,诗歌水平高的也确实存在,我们这里定义“老干体”,是从写法的维度出发,而不是年龄,自然也与你是不是干部没有关系。唯一的关系是,这种现象是由大部分老干部形成的。
那么“老干体”的定义,就只是与口号有关吗?其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老干体”诗词已不再是单纯的喊口号,它还有一些其他特征:
在内容上:
(一)以歌功颂德为主。
(二)内容空洞,标语口号式。比如“百业升腾举世贺,宏图砥砺永朝前”。
(三)思路陈旧,毫无新意。比如“高楼林立如春笋,商贾繁荣盛世欢”“斗倭驱蒋成大业,众志成城挽巨澜”等。
(四)什么都与盛世、赞颂、忧国忧民挂上钩。比如“佳作激情抒盛世,律章精湛颂纪纲”。
在用词上:
(一)在韵脚处为了押韵,将一些不适宜放在句尾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或不能单独使用的语素放在了句尾,显得十分勉强、生硬。比如“幸福安居美丽夯”。
(二)颠倒语序。将一些不宜或不能调换语序的联合结构双音节词随意调换语序来使用,违背了约定俗成的规律,读之觉得生涩、生硬、别扭,甚至表意不清,不知所云。比如“律章精湛颂纪纲”的“纪纲”。
(三)生拼硬凑、生造词语。比如“燕舞莺歌,盛世绩碑”的“绩碑”,“中华屹立腾飞耀”的“腾飞耀”等。
在语言使用上:
口语化过重,大白话比较明显。比如“祥鸟竟然飞回家”的“竟然”。
——引自曾晓鹰《再谈老干体诗词的特征》,见于《贵阳诗词》(2019年第4期)
从这些定义来看,其实“老干体”诗词其实并非老干部独有,并非老年人的风格,就语言用词方面而言,青年人也有经常触犯的。“老干体”只是一种现象,若是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任何人都避免不了,与年龄关系并不是那么强烈。
3、“老干体”的尴尬处境如何破解
上面列举了“老干体”的一些概念,破解这个问题自然也要从概念上入手。我有如下建议:
既然是用语习惯导致的(或者说词汇量不够吧),不妨更换一下用语环境,可以多读优美散文、新诗、散文诗,或者一段时间不接触政务文件,然后再接触古典文学,古人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总之,多读多写多改,一定是可以更换语境的。
到此,需要阐明一点,歌功颂德并不是一件俗气的事,只是“老干体”的写法确实欠缺艺术价值。
最后,给大家一个讨论的话题:你有没有写过“老干体”诗词?你认为的“老干体”还有哪些情形?
本文来至||瞰诗阁
本栏编辑||海底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诗报
声明||作者观点不代表中诗报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新诗与诗词探讨原创投稿邮箱:zgsgb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