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厂壶篇

紫砂壶之于茶,就好比冰淇淋之于夏天,爆米花之于电影,野王之于TiMi……退可于危难之际雪中送炭,进可于顺风之局锦上添花。大多爱茶之人,喝着喝着就打起紫砂壶的主意了。

紫砂壶基本上可分为古壶(明清时期)、早期壶(厂壶时期)和现代壶。

从左到右:古壶、早期壶、现代壶

小编在没接触紫砂壶时,就觉得

水很深

可是作为一名严谨求实的好学生,怎么能不试水一下呢,结果发现

坑还大

紫砂壶即涉及历史、文化、壶家等人文范畴,又涵盖地质、泥料、工艺等科学知识,没入门前小编还想着从明代一路梳理到现代,真是年轻的可爱……

基于篇幅有限(小编能力不足),就选取性价比最高,最适合玩家入门的【厂壶】作为开篇吧!毕竟“平生不识老一厂,玩遍紫砂是痴妄”。有时(能)间(力)还会有其他篇哦~

一、宜兴紫砂简史

宜兴紫砂虽可追溯到宋朝,但实际上到16世纪时(明朝正德年间)才开始由日用品进入到工艺品的阶段。发展至17、18世纪清朝康雍乾三代,紫砂工艺已进入相当成熟的阶段作工精致、造型奇特。约自18、19世纪清朝嘉庆时期已开始大量出口到欧洲、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当时紫砂的生产以私人陶坊及工作室为主,接受国内外订单,一直维持到民国初年。

最早有年代考据的紫砂壶:吴经提梁壶

中日战争爆发后,厂房及龙窑遭毁严重,陶工四散流失,紫砂生产几乎完全陷入停顿的状态,紫砂作品与技艺在此遭受到极为严重的断层与打击。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据统计当时宜兴紫砂从业人员只剩二十余人,呈现百废待举的状态。

1958年,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建立(又称一厂),开始生产及培育艺徒,恢复紫砂产品出口,并尝试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量,至此拉开“厂壶时代”辉煌,直到1997年宜兴紫砂工艺厂民营化结束。

紫砂一厂老照片

收~课本导读结束,下面进入正篇。

二、厂壶的一生

厂壶时期可分为

一厂成立前期(30-50年代)

一厂成立初期(60年代)

旧土用罄时期(70年代)

绿标期(1977-1986)

白标期(1987-1993)

镭射标期(1994-1998)

下面将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代表壶型逐一介绍。

我们的KPI是在紫砂市场被骗率从99%下降到89%!!!

1

一厂成立前期(30-50年代)

【历史背景】

这一时期仍处于抗日和内战时期,紫砂产业受战乱影响几乎停顿,整体产量较少,但为之后兴盛近半个世纪的厂壶时代埋下了漫长的伏笔。可谓深夜中的点点星光。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的历史资料如下:

1952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建立,紫砂器具的生产开始逐渐恢复。

1954年,朱可心、裴石民、吴云根、施福生、范正根、邵六大、范祖德7人组建紫砂工厂,隶属【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开始使用特定年代印款,印款为楷书图章【宜兴 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 出品】。

底款:宜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

1955年,前墅、蜀山砂货行和蜀山南街紫砂工厂并成【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由顾景舟、朱可心、王寅春、吴云根传授技艺。成立之时仍沿用【宜兴 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 出品】之印款,半年后即在出口茶壶上使用【宜兴 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 出品】。直到1958年成立紫砂工艺厂为止。

底款: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

【代表壶型】

  • 钢盔盖,清末-1960年代初

钢盔盖

所谓钢盔盖,指的是壶盖比较凸起,其曲线类似士兵作战时戴的钢盔,比较钢盔盖和水平壶即可一眼看出区别。其样式于清末就已存在。一厂设立后,为了生产上的便利及成功率,新开发的模具逐渐将壶盖的弧度该为较平缓的样式,因此钢盔盖逐渐减少,而改制生产水平壶的规格。因此钢盔盖独有的形制是早期的特别产物。

钢盔盖

水平壶

2

一厂成立初期(60年代)

【历史背景】

1958年,由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为主的28家紫砂手工业户合并成立【宜兴紫砂工艺厂】,简称【一厂】,至此开启了“厂壶时代”。但刚成立时期,由于受到“大跃进”运动影响,急剧扩大产量规模,部分工艺品改采注浆成型,工艺较粗糙,此外因缺柴草而改用煤粉,使品质下降,供多于求而积压,直到1960年开始精简改善工艺。

【代表壶型】

  • 盖内(杯)字款,1960年代左右

八杯

盖内有落【杯数】款是一厂建立初期(1960年代左右)所用的落款方式。目的是促进紫砂壶产品的「商品化」,从而开发各类壶具,并订定标准型式及大小,将「款型名称」或「容量大小」以特定的章落在壶的「盖内」,以作为初期产品的说明。具体分类如下:

四杯-60cc

五杯-75cc

六杯-90cc,主流

八杯-105cc

十二杯-155cc,主流

六杯

十二杯

底款一般是六字章的【荆溪惠孟臣制】、【荆溪南孟臣制】、【宜兴惠孟臣制】,而不可能是【中国宜兴】(那个时候还没出现)。

  • 五行壶,1960年代之后

五行壶

与盖内(杯)字款一样,为了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和提高销售量,资深陶工参考民国初年以前惯用壶型,其中五行壶1960年代之后生产的五种经典壶型,将「款型名称」以特定的章落在壶的「盖内」,其中盖内有落壶名款的只出现在1960年代。

分类:线漂、扁下、汤婆、扁蒲、太监(未出现在60年代,推测是70年代之后的)

线漂

扁下

汤婆

扁蒲

太监

  • 鸽嘴,1960-1990年代

鸽嘴壶

鸽嘴就是指壶嘴像鸽子鼓鼓的喉颈部。一厂建立后均以外销为主,主要是东南亚地区和日本,因此有专为日本人泡茶习惯所制作的【侧把壶】。

侧把壶

此外当时日本煎时茶茶叶习惯切短,泡茶时容易堵住壶口,为解决这个问题,先后设计出【鸽嘴】和【网孔】用以改善。1971下半年,当时根据日本客户的需要,国内还生产了一批球孔的茶壶。

发展历程大概是:

鸽嘴单孔(60年代)

鸽嘴十八孔(60-70年代)

鸽嘴球孔(70年代初)

鸽嘴十四孔(80年代前后)

1. 单孔

3. 球孔

2. 十八孔

4. 十四孔

值得注意的是,60年代起,出口日本的既有单孔(大部分的四、六、八杯),也有多孔(大部分十二杯,少部分八杯),多孔也少部分应用在水平壶中。是不是很乱?反正只要记得当时出口,单孔的,多孔的,鸽嘴的,水平的都有就行。

  • 庭记,1960-1970年代中期

壶内底部“庭记”落款

指的是壶内的底部有【庭记】二字的特殊底款(只有一枚款型),生产于1960-1970年代中期,底款一般是1960年代的六字章如【荆溪惠孟臣制】、【荆溪南孟臣制】、【宜兴惠孟臣制】,或者是1960末到1970年代的六四章【中国宜兴】。普遍作工精细,修整到位。

由于1960-1970年代不习惯标记作者,推测是一厂有名的陶工【王庭梅】所制。

3

旧土用罄时期(70年代)

【历史背景】

1960年代末-19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中国宜兴】六四章(即落款的长宽比约为6:4),1970年代中期才出现七三章。此外,由于不断加大产量,黄龙山等几个矿坑传统高品质红土资源日渐减少,成本渐长。1970年代中期,出现内紫外红(以紫砂为主体,外淋红泥浆)的紫砂壶商品。因此70年代也可谓是旧土用罄时期,一些对紫砂壶土胎特别注重的爱茶者便以此作为收壶的断代。

内紫外红

【代表壶型】

  • 文革壶,1966-1976年间所生产的紫砂壶

文革壶

受到当时文化大革命影响,文革壶早期(1966-1972)特点是镌刻毛语录诗词,毛爷爷头像,或者花鸟山水等。

文革壶

问题是,国外不好这口啊!最后政治使命干不过饱肚子。1971下半年为创造外汇,开始发展出新的壶型,装饰上也恢复传统的与茗茶有关的铭文。

  • 请饮系列,1970-1990年代

请饮中国乌龙茶

1970年,【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和【畜产公司】合并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因此造就一批壶身刻有【请饮中国乌龙茶】系列的紫砂壶作品。

1970年代唯一底款是【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厦门支公司】的二十二字款,常见的人名款式【巧英】、【梅云】、【银凤】、【慧芳】等。均为红土制成。

请饮中国乌龙茶(梅云)

1980年代后部分出现紫砂的请饮系列,底款分三种,一是和70年代类似的【二十二字】,二是比较细长的底款,分【二十二字】和【二十三字】(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厦门支公司)两种。

70年代底款(粗宽)

80年代底款(细长)

4

绿标期(1977-1986)

【历史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为了提高产量,出口(台、港、日本及东南亚地区为主)赚取外汇,宜兴一厂做了几项重要变革:开发更多的壶型及款式,增加花货。全面允许壶手使用其全名作为底款,促进壶型的创作和多样。修改模具以加快生产速度,但精致度降低。

此外为满足国际贸易的规范要求,【MADE IN CHINA】绿标就应运而生。

绿标

1980年代因两岸政治紧张,台湾不得进口中国产品,因此会出现底款磨掉的情形,甚至舍弃【中国宜兴】底款改为【荆溪惠孟臣制】(字形较乱)、【荆溪姓制】的底款。一般由出口到香港再转运到台湾。

80年代【荆溪惠孟臣制】

【代表壶型】

  • 绿标商品壶,1977-1986

绿标商品壶

特点:除了当时时期常见的产品(特点为盖唇厚、盖墙长、壶体较厚实粗犷)以外,还有【内紫外红】的产品和【荆溪姓制】的花货大量出现。

5

白标期(1987-1993)

【历史背景】

1980年宜兴新设立了【紫砂二厂】,一厂为了显示“老大哥“”的地位,与二厂的产品有所区隔,于1981年设计了【方圆牌】商标,一开始是印在外包装的纸盒上。

白标

白标商品壶

1987年,宜兴设立了【宜兴紫砂工艺三厂】和【宜兴紫砂工艺四厂】。一厂为增加辨识以区隔其他厂的产品(你这是多不待见……),开始使用菱形标签,上面印有【方圆牌】和【YEXING CHINA 紫砂】字样。兼具出口的作用。

不同形式的白标

【代表壶型】

  • 纪元年款紫砂壶,1987-1998

纪元年款紫砂壶

纪元年款厂壶是底款中出了【中国宜兴】之外还有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元的年份,最早从1987年起由香港壶商定制,直到1998年,宜兴紫砂壶厂已民营化。常见的有1987年的【丁卯年】,1989年的【己巳年】,1990年的【庚午年】(产量最多),1996年【丙子年】等等,并非每年都有纪元年款,应是根据当年香港壶商是否定制而生产。是年份确定可考的“末代厂壶”。

6

镭射标期(1993-1997)

【历史背景】

随着现代设计思潮更广泛的渗透到艺术的各个领域,紫砂壶的发展也变得异彩纷呈起来。名家壶日益兴盛。此外作为商品壶,之前纸质标签防伪力度不够,开始使用的镭射纸圆形标签,用以区分一厂和其他厂(好个亲兄弟,明算账!)。直到1997年宜兴紫砂工艺厂改制为民营,结束了厂壶时代。

镭射标

【代表壶型】

镭射标商品壶

90年代的壶在作工方面较不重视细节,土胎方面种类多样,原矿土、拼配土、甚至有加入发色剂的土胎,品质参差不齐。

三、不同时期紫砂壶对比

很多入门紫砂的小伙伴和小编一样,都很困惑到底是什么年代。要是能一眼看出,那得多香!。经过我一番学习琢磨,应该全面地从整个紫砂体系:土胎、作工、窑烧、落款综合判断才更准确。具体总结如下:

整体而言,随着年代推进,土胎由粉粉的平光砂质感变为油亮偏红的釉光感,渗水性变差,作工渐粗糙,手工痕迹渐消。不同时期对应的落款也不同。

有了这套方法论,就可以鉴别各个时期的紫砂壶了……个鬼。毕竟鲁迅曾说过:不结合实际的方法论都是不可靠的!(鲁迅:呸,我什么时候说过了?)。因此理论只能作为参考,大家还是要在实际中多接触,多摸索,多比较才好!

四、落款总汇参考

作为一般入门玩家,土胎不容易辨识,作工不容易区分,窑烧就更玄乎了。但是!落款,落款,落款它容易啊,一眼就能看到,还能大家一起来找茬。于是小编发现新大陆一般激情四溢地去了解各个落款,发现

真丫的多!

为啥光【荆溪惠孟臣】就有这么多个不同版本……还真就成了“大家一起来找茬”了。本着“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求知心态,小编努力整理了各个时期的常见落款,虽然不完整,但作为参考(装逼)也是极好的。

部分落款总汇

托款

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很奇怪为什么60年代的落款大多是【惠孟臣】呢?

紫砂壶自明以来,名工能手辈出,所制砂壶无论从泥料调配、器形把握、工艺细节等皆是到位,而作者也因此声名远播。于是,便有了【托款】的习惯,即在落款处假托“名家”的底款,更彰显壶的价值。其中惠孟臣就是一大制壶名家,明代天启到清代康熙年间荆溪(宜兴)人。

文化人说了:“托款怎么能是抄袭呢?这是欣赏和参考!”

五、Q&A

看到Q&A就知道快尾声了,是不是长叹一口气?哈哈哈,我准备了9个!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为啥不是10个?

——闭嘴,绝对不是因为我想不出最后一个!

1.  紫砂壶和其他茶器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紫砂壶最大的特点是双重气孔结构。紫砂在窑烧收缩过程中,由于不同矿物之间收缩程度不同,导致双重气孔结构的形成。

双气孔结构图

分别是团聚体周围的矿物与团粒之间形成的链状气孔群 团聚体内部各矿物之间的内部气孔。这些气孔结构密密地分布在紫砂壶表面和内部,使其具有很强的吸水性、保温性、透气性,有利于茶叶浸出物溶出。

2.  朱泥和紫砂有什么区别?

紫砂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紫砂泥原料,主要分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其中最容易混淆的是紫砂红泥和朱泥。本质上两者原矿、作工、烧结温度、收缩比、成品表现等各个方面都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紫砂红泥原矿

朱泥原矿

紫砂红泥壶

朱泥壶

3.  宜兴紫砂制作工艺如何?

宜兴紫砂工艺十分繁复,为方便大家有个整体认知,下图可作为参考,如果有兴趣可以就图中的关键字具体搜索了解。

4.  怎样算是一把好壶?

一把真正的好壶应从多个方面整体去评鉴,不能仅从某一角度独断。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四点

泥料(土胎)

又分净度和润度。净度指的是练泥工艺的精细和优劣,影响着泥料粗细及颗粒分布均匀与否。而润度由制造与窑烧工艺决定,影响着成品色泽与肌理(砂质平光或是泥质润泽)。

作工

极其考验壶手的功底,反映着器物的造型,线条流畅度,素面饱满度,整体的神韵。需要扎实精练的工艺,细致到位的修整。古壶几乎都是纯手工制作,到了早期壶,作为出口的商品,引入模具、灌浆等技术提高产量,从50年代底——90年代底,可以明显看到手工感渐渐消失。即使是同一时期,作工精细度也有区别。

70年代厂壶(作工较粗)

70年代厂壶(作工较细)

窑烧

窑烧温度足够,烧结程度高,呈现出器表的浆面和润泽感。

窑烧温度偏低,呈暗色磨砂感。

窑烧温度偏高,胎表可能略有气泡,或易融出【杂质黑点】,或是【失烧点】,即泥料中不纯物烧失后存留的小凹洞。

款印

款印可作为断代及验伪的标识,凡名家属印势必请托书家用心刻印。即使作为商品壶的厂壶,每个时期也有统一的落款标准。但当今伪印十分容易且相像,仍需结合泥料、作工、窑烧情况综合判断更好。

5.  不同壶型的适茶性?

紫砂壶形“方非一式,圆不一相”。难道只是为了好看吗?

是的!

哈哈,开玩笑,自然和适茶性也有关。从明代起紫砂壶就和茶相融相伴,各种不同的壶形对泡茶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个人建议,个人建议,个人建议!

乌龙茶的话,壶宜小不宜大,宜圆不宜方。

香型茶宜红泥,直流嘴,出水强而容易散发茶香。喉韵茶宜紫泥,三弯嘴,出水柔缓,茶汤厚实。

部分紫砂壶形参考如下:

不同壶型(一)

不同壶型(二)

不同壶型(三)

6.  新壶如何开壶?

先用海绵将新壶里外轻轻擦拭干净,再用干净锅器盛水把壶淹没,用小火煮壶10分钟以上,目的是使壶的孔隙打开,因此壶表面会自然附着一层小气泡。清洗后置于干燥无异味的环境自然阴干。

小火煮壶

7.  很久未用的旧壶(含茶垢)如何处理?

紫砂壶因较高的孔隙率而具有透气性。经久未用的壶泥质上的孔隙一般都完全风干了,不适合一下子滚水冲泡。此外茶垢已经积累渗透在孔隙中,建议如下:

(1)先将壶浸泡于冷水,使孔隙渐渐打开。

(2)加入一小勺的小苏打粉浸泡过夜,慢慢溶解茶垢。

(3)用丝瓜布或海绵轻轻擦拭茶垢处,清理干净后,用清水冲洗。

(4)浸润于清水,小火煮5-10分钟以去除苏打粉残留,自然晾干。

(5)用茶泡养两周后可正常饮用。

8.  日常如何泡养?

紫砂壶清理干净之后,只要经常使用泡茶,并顺带轻轻擦拭壶身,泡完需及时清理茶叶,内外清水冲洗,翻开壶盖自然阴干,日久便能养出温润质感。

养壶前后对比

9.  如何区别手工壶、铁模和石膏模?

本质上需要了解制作流程才能正确区别,参考点如下:

手工壶:壶盖和盖墙是分开制作再粘合到一起,结合处需要用到【脂泥】进行粘合。在窑烧过程中,脂泥和紫砂收缩比不同,因此成品时在壶盖内壁的结合处会有一圈“凸起的环状”,那就是脂泥。

手工壶盖

铁模:一厂60-70年代多用铁模进行半手工制作,铁模脱模时不太方便,需要旋转取出,因此在盖内会留下泥云状的环形线痕迹、盖墙一般较短(长墙铁模不易脱模)以及盖顶圆滑,盖帽转角明显(铁模本身形制特点)。

铁模壶盖

石膏模:因为铁壶脱模不易取出,容易留下痕迹等不便,一厂80年代后改革为石膏模制作紫砂壶,整体特点是:无云泥状痕迹、盖墙有长有短、盖帽转角较缓和。

石膏模壶盖

后记

两个月前我对紫砂一窍不通,也知道水很深。两个月后坎坎坷坷写了这篇文章,因为喜欢(头铁)想理一理!更希望同作为新手,这些经历可以给大家一些实质性参考。文章中也会有很多错误或不严谨的地方,期待指出更正。

最重要的一点是,看紫砂壶真的需要“大局观”,从各个角度综合比对,所谓的土、工、形、款等就是从理论本质出发,在实际中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感”,学费是一定要交的!但尽量少交点。

加油吧!筒子!

(0)

相关推荐

  • 紫砂老壶的收藏与鉴别

    在自己收藏的紫砂壶中,无意中收集了一些老紫砂壶.我所认为的老壶是指八.九十年代紫砂厂生产的紫砂壶,以及清代.民国等时期制作的紫砂壶.在收藏的老紫砂壶中,有可能是紫砂大师在生产制作的紫砂壶,这需要运气相 ...

  • 一把好壶的几个基本特征

    什么是好壶,可能不同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 对于收藏玩家来说,自然看不上一把普通的实用器,对于拿紫砂日常喝茶使用的人来说,又觉得没有追求名师名家的必要. 丁山人家,结合多年的从业经验,总结出了关于好壶的 ...

  • 空厂:古代文人与紫砂壶及壶铭

    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名扬海内,这里暂且不述渠之诗文书画,而来说说他的两个创制(若是现代可谓发明,是能申请专利的),曰改吃茶用的金属器皿为紫砂壶器皿和首用朱笔画竹.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动辄被贬 ...

  • 鉴赏紫砂焐黑柿扁厂壶

    黑色柿扁壶 黑色柿扁壶 初冬时节,随师尊沙老至咏梅山庄拜访梁白泉老先生.梁老是南京博物院前院长,上世纪90年代初曾编著<宜兴紫砂>图典,对紫砂研究深有心得,与沙老是故交,他嘱咐我,紫砂器因 ...

  • 污水厂设备篇(四)—设备管理体系(1)

    在前面的几篇里面,我们从污水厂的工艺角度来了解了污水厂的设备的多样性.公众号从这一篇开始,一起探讨在污水厂内建立设备管理系统的内容. 污水厂的设备由于工艺流程的复杂,形成了多样性的污水处理设备,这些设 ...

  • 污水厂设备篇(二)--多样性下篇

    在上一周我们讨论了污水厂内维持微生物正常生存的水.气.泥生物系列设备外,污水处理厂内还有其它的各种附属设备,来保证整个污水厂内的生产能够保持连续性,这样的设备在污水厂内还有很多种,这些设备与泵类设备. ...

  • 污水厂设备篇(二)--多样性上篇

    设备作为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展,利用各种能量来完成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实现人类更高层面的要求,这就是设备存在的意义和功用.在污水厂内,各种设备把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进行了设备的扩展,使污水在短时间,小空间内 ...

  • 污水厂设备篇(一)---开篇

    作为一个稳定运行的污水厂,需要运行管理人员做好各种关注和管理有很多方面:工艺,进水,设备,环境等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认真管理,对污水厂实现良好的运行和污水处理的达标排放.但是一个运行的污水厂总是要不断 ...

  • 污水厂实战篇之调试(下)

    通过前面两篇的介绍,作为一个污水厂的调试人员,在进入污水厂以后需要进行的大量工作,在对困难程度,预备条件进行了预估和准备以后,调试人员就需要开始进行大量的现场工作了,调试期间的现场工作复杂,困难程度大 ...

  • 污水厂实战篇之调试(中)

    从上一篇我们了解到在污水厂的调试中可能会面对的问题,问题是很多,但是每一个污水厂最终都是要投产运行的,所以这些困难是每一个调试人员必须要克服的.克服的过程也是整个工程变成污水处理的过程,但是在每一个污 ...

  • 污水厂实战篇之调试(上)

    从毕业以后从事这个污水行业,因为一些机缘巧合,基本每隔几年就会做一次市政的污水厂的全面调试工作,每次调试都是一次从复杂到简单,从混乱到秩序的过程.这种过程往往存在着很多的争论,说服,内心的挣扎,不眠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