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检查女儿朋友圈错了吗?干涉孩子交友,请注意这些原则

进化妈:中国教育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家长只对孩子施加压力,却缺乏对孩子动力的尊重和呵护。

作者:慢热的喜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

孩子妈妈管的很严格,经常检查女儿的朋友圈,家长要不要干预孩子的朋友圈?

老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孩子和什么样的朋友玩,会不会影响学习或是交友不慎?要不要干预孩子的朋友圈?这或许是每位家长都会焦虑的问题。

但我想要说的是,如果父母自以为是地干涉阻碍孩子的朋友圈,实际上是在切断孩子与外界的联系。

喜欢支配孩子的父母,

养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在网上看到过一位退休教师的采访,在这位老师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曾教过的一个男生让他印象深刻。

这个男生的家长,曾经在一个学期内要求老师给孩子换了7次同桌。

家长给出的理由是同桌“上课总爱捣蛋”“不专心听课”“喜欢抄儿子作业”…

等到这个男生过生日,他邀请班上的同学参加他的生日聚会时,居然没有一位同学参加。

对此,孩子很意外,向妈妈哭诉:

“就是因为你让老师频繁给我换同桌,导致我现在连一个好朋友也没有!”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会交往的孩子往往能和不同个性的人和谐相处,这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

教育家赖念华说:父母总是给孩子指导,其实并没有好处。

其实干预也是一样,父母总是干涉孩子的社交圈,对孩子来说,百害无一利。

在短剧《听见她说》中,有个单元叫《许愿》。

主人公小雨的父亲,在妈妈怀孕期间出轨了。自出生起,她便成了妈妈的情绪垃圾桶,并且被妈妈全方位监控。

日记,日常里的一举一动,包括她的朋友,都不是秘密。

上学的时候,小雨身边的每一个朋友,都是妈妈收买的间谍。

长大后,她也必须第一时间接听妈妈随时打来的电话,否则她认识的人就会被不断的打扰。

交了男朋友,对方却不告而别,再见时,前男友已经结婚生子并且生活美满。

而直到这时候,小雨也才知道对方当初选择离开的原因。

“你妈妈找到我,说我配不上你,让我离得越远越好。”

妈妈的横加干涉让小雨觉得自己就像一个逃不出妈妈手心的玩偶,每天都在桎梏中痛苦挣扎。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中国教育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家长只对孩子施加压力,却缺乏对孩子动力的尊重和呵护。

我们总是教育孩子,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要的样子,但还是会不经意地把某个身份强加在孩子身上。

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这,要求孩子那,却从不曾问过孩子愿不愿意。

一味干涉支配孩子的父母,养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得体退出孩子的社交圈,

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伊能静和庾澄庆的儿子哈利,在17岁之前每年生日都是和妈妈一起度过,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伊能静发现孩子更想和朋友们一起过生日。

哈利17岁生日那天,问伊能静:要不要带妹妹来过生日。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将不再是儿子生日的“主办方”,而是变成了一个“参与者”。

因为儿子已经拥有了独立社交的能力,她需要做的就是给足孩子空间。

那天,伊能静照常带着女儿陪哈利一起切完蛋糕,然后早早地离开,并且告诉儿子:“今天你可以玩过12点。”

坐在回家的车上,伊能静一人默默地流下了眼泪。对于儿子的成长和远离,她深切地体会到每一位母亲内心的失落和酸涩。

同时,她也明白,爱是放手。

她说:得体的退出,是我给你成年最好的礼物。

她对孩子的爱与尊重,也并不是单方面的传达和付出,更多地体现在母子双方。

伊能静刚开始接到《乘风破浪的姐姐》的邀约,她自己很犹豫,家人也大多持反对意见,只有而已哈利一直默默地支持她。

不仅亲力亲为教妈妈跳舞,还温柔地鼓励她,让她鼓起勇气追逐新的可能。

“你支持我们做自己,我们也一样希望妈妈不要为当妈妈放弃。”

智慧的父母,懂得得体的退出孩子的朋友圈,他们会把重点放在关心孩子的感受上,他们想的是为孩子提供什么帮助,而不是单纯禁止他们做什么事,交什么朋友。

在孩子的朋友圈里,

做合格的旁观者

《儿童心理学》的作者鲁道夫曾说:同伴友谊对一个人的影响力很大,有些时候甚至超出父母的影响力。

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引导孩子交到好的朋友,才是父母该下功夫的课题。

1、尊重孩子的社交圈

在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夏雪的同桌得了恶性肿瘤,命不久矣。

她为此感到十分难过,整天发呆,心不在焉。

妈妈刘梅看到她这个状态,误会她交男朋友了,动员全家跟踪调查小雪,还擅自翻小雪房间,想找出蛛丝马迹。

结果发现闹了个乌龙,还抱怨孩子什么话都不说,藏着掖着让家长担心。

而爸爸夏东海却说:跟踪别人,窥探隐私,这种行为很不好,不值得提倡。

并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既然孩子不想说,就要尊重她。

得不到尊重的孩子,日后也学不会如何尊重别人。

一位心理学教授曾说:“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对隐私权的重视,超过他一生中的任何时期。

2、教给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闺蜜的弟弟今年刚上初中,和班上一个“坏孩子”走得很近,刚开始,妈妈严令禁止不让他和“坏孩子”一起玩,但她们发现这并不奏效。

并且弟弟还感到自己的“交友权”被侵犯。

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提起那个“问题朋友”时,弟弟说:

“我发现他并不是一个好的朋友,打电话对父母不孝顺,学校里对老师也不尊重,我觉得那样是不对的,所以我也不再和他做朋友了。”

作为父母,比起干涉,其实更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具备判断力和自控力,遇到可判断的错误同伴关系,不要一味硬刚,孩子在引导下,是有足够的智力从错误中学习的。

3、在孩子的朋友圈里,做合格的旁观者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主人公朱朝阳成绩优异,但性格却很内向,不爱讲话,也不爱交朋友。

在学校里,他没有一个伙伴。

老师向家长反映,朱朝阳妈妈却说:小孩子就要以学习为主,社交社交,就是进入社会后才交朋友。

殊不知,朱朝阳的想法却和妈妈背道而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