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第六部之猎杀山本五十六(二十八)
看似一切已尘埃落定。但作为太平洋战场日本海军最杰出的人物,山本的故事还未结束。1949年12月6日,兰菲儿驾驶一架民用飞机环游世界,途中在东京做了5小时短暂停留。因在国际航空协会环球飞行比赛中创造新记录,兰菲儿受到了山本遗孀礼子的热烈欢迎。两个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的人的手戏剧性握在了一起。礼子对兰菲儿创造记录表示祝贺,并借机表达对美国大力援助日本战后重建的感激之情。礼子告诉兰菲尔,她的长子义正已拟前往哈佛大学,学习美国先进的工业技术。由于当时劫杀山本的秘密尚未公开,兰菲尔对这次会面颇感尴尬。礼子当然不知道,正是面前这个年轻人当年击杀了自己的丈夫。但后来逐渐澄清的事实表明,兰菲儿大可不必为此感到不好意思。
1960年,尼米兹有关太平洋战争的回忆录《伟大的海战》——在中国被译作《大海战》——出版发行,书中首次披露了破译日军密码的秘密。随着尼米兹回忆录的出版,当年“复仇行动”的有关资料获准解密。但一直到1967年,兰菲尔才在美国畅销杂志《读者文摘》上发表了题为《我击落了山本五十六座机》一文。在文章结尾处,兰菲儿特意提到了与礼子的那次会面。作为击杀山本的“英雄”加上与礼子邂逅的幕后花絮,这篇文章毫无争议获得了“战争亲历征文赛”大奖。但关键问题是,真的是兰菲尔击落了山本座机吗?
认定兰菲尔战绩的是他战斗结束后提交的报告。之前这份报告因保密原因一直未曾公开,他的战友们对此几乎一无所知。但随着档案不断公开,到底是谁击落了山本座机的问题逐渐浮出了水面。
兰菲尔在报告中如此描述当时的情景:“当我们快速向日本飞机接近到约1600米时,零式战斗机发现了我们,迅速抛下副油箱向我们扑来。两架陆攻机一架向岛上飞去,另一架则垂直爬升。我朝第一架陆攻机俯冲。此时3架零战冲了过来,我立即调整方向迎了上去。在即将相撞的瞬间,我猛按开炮按扭,一串炮弹打掉了为首零战的一个机翼,这架零战拖着浓烟一头载了下去。我拉起飞机寻找陆攻机,这时又有2架零战向我扑来,此时我看见一道绿色影子掠过丛林,正是那架涂着草绿色伪装的陆攻机。我不顾零战在后紧追,牢牢盯住那架陆攻机从右侧猛烈开火,将机炮和机枪所有弹药都倾泻出去。日机右机翼很快起火,随后折断,我眼着它一头载向地面。此时僚机巴伯也将另一架陆攻机击落在海中。接到米歇尔少校的返航命令,我随即摆脱尾随的零战调头返航。”
兰菲尔报告中说自己击落的陆攻机坠入了密林,巴伯也提到击落的一架陆攻机在丛林中坠毁,霍尔姆斯报告中还提到坠海一架,如此美军情报部门曾一度怀疑,当天日军有三架陆攻机。兰菲尔的击落并未得到目击者确认,但他的报告后来成为官方通告的主体。其中提及兰菲尔还击落了1架零战,巴伯击落2架。有关击落零战的战绩战后被否认,美军调查团找到了日军唯一幸存的飞行员,柳谷说明当天6架零战全部带伤返航。
随后有更多证据表明,巴伯中尉才是击落山本座机的真正英雄。根据战友的回忆及巴伯本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说明,当时兰菲尔遭遇到零战攻击,他没有按预定计划不顾一切攻击敌陆攻机,而是转头迎战零战。虽说僚机应紧随长机,但巴伯却牢记本次战斗的重要使命紧盯那架陆攻机,转弯之后便猛烈开火,他射出的炮弹和子弹连连命中。巴伯的飞机几乎要撞上那架陆攻机了。于是巴伯紧急转弯,机翼擦着敌机而过,陆攻机起火坠向地面。巴伯并不知道那是山本座机。随后他看到霍尔姆斯正在攻击另一架陆攻机,于是冲上去协助同伴将其击落。虽然飞机多处带伤,但杀得兴起的巴伯请求米歇尔少校批准他干掉尾随的2架零战。但中队长的命令非常干脆,“不行”,巴伯于是调头悻悻返航。
除兰菲尔和巴伯外,霍尔姆斯也坚称是自己击落了山本座机。他回忆说当时有3架陆攻机,自己击落了其中的一架。霍尔姆斯的确没有说谎,宇垣参谋长的二号机是他和巴伯合力击落的。期间兰菲儿一直在与日军的护航零战纠缠,因此最终战绩似乎是巴伯和霍尔姆斯1.5:0.5。
1975年,东京航空博物馆派出专家组到布干维尔岛,对山本座机的残骸进行实地考察,发现飞机两个机翼均完好无损,这与兰菲尔报告“机翼被打断”的说法不符,倒与巴伯从背后攻击的说法吻合。且山本的尸检报告证明,他是被从后方射来的枪弹击中的。这同样与兰菲尔叙述从右侧攻击的说法差距较大。
为彻底查清真相,美国特意邀请唯一幸存的零战飞行员柳谷赴美,陈述亲眼目睹的战斗经过。柳谷同样指出兰菲儿的报告疑点多多:当双方机群遭遇后,在低空飞行的两架P-38其中1架左转迎击零战——这无疑是兰菲尔的飞机,另1架则向右紧追山本座机从背后猛烈开火——这正是巴伯的飞机。山本座机从遭遇攻击到被击落不过区区20-30秒,如果兰菲尔击落零战后掉头攻击山本座机,至少需要40秒以上时间,因此他击落山本座机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随着争论不断扩大,美国军方再也无法无视巴伯的战绩,只好和稀泥地将击杀山本的功劳一分为二,认定为兰菲尔和巴伯共同击落。巴伯和霍尔姆斯同时分享击落宇垣二号机的战绩。巴伯非常乐意与战友共享荣光,却遭到兰菲儿的断然拒绝,昔日的亲密战友从此恩断义绝。直到1987年兰菲尔去世,美国报纸仍以“击落山本的人逝世”为题登载了相关消息。
1988年4月17日,在得克萨斯州弗雷德里克斯堡举行了击落山本座机45周年纪念活动。参加那场战斗依然健在的8名美军飞行员和特邀代表柳谷谦治悉数到会,此外还有参与太平洋战争的老兵、家属及专家逾1200人出席。在本次活动中,巴伯再次陈述了击落山本座机的详细经过。1991年,美国战绩评审委员会正式向海军提出申请,要求判定“到底是谁击落了山本座机”。但是直到今天,官方依然没有作出明确答复。
随后巴伯的好友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认定是巴伯单独击落了山本座机。法院在1996年作出裁决:此事项属空军管辖范围,不予受理。
众多民间组织对此进行了不懈努力。美国“王牌飞行员协会”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山本尸检报告、柳谷证词和座机残骸情况于1997年3月认定,是巴伯一人击落了山本座机,这一论点逐步得到诸多专家的认可。
2006年,美国《空军》杂志刊登了一封当事人的来信。坎宁——就是最先发现日军机群的那位——结合柳谷的证词确认,兰菲尔在20-30秒内无法完成转向到山本座机右侧,当时P-38没有后期机型的副翼助力,击落山本座机的荣誉确属巴伯一人。因当时6架零战的飞行员都有了准确下落,美国空军还取消了兰菲尔4月18日当天击落1架零战的战绩。
就在无数人为上述问题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同时,真正的当事人巴伯却与世无争,在俄亥冈州特瑞邦农场过着恬静平和的晚年生活。对于谁击落了山本座机的诸多争论,巴伯表现得非常平静。他认为中队长米歇尔少校才是击毙山本的最大功臣,是他亲自策划并指挥了那次行动。此言不虚,这和斯普鲁恩斯将中途岛胜利的最大功臣归功于尼米兹是一样的道理。同时巴伯大度地认为,兰菲儿同样功不可没,没有他左转攻击前来救援的零战,自己也不可能从容将敌机击落。至此这场争论多年的公案总算尘埃落定。
1945年9月12日《纽约时报》上的配有照片的兰费尔中校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