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老中医治疗肺结节经验!
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有一张不错的验方,今日特拿来与大家分享。方药如下:
党参15克、生黄芪15克、怀山药15克、生龙骨15克、玄参15克、生牡蛎15克、丹参9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知母15克
结节是身体里多出来的有形的物质,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包块,里面包裹着痰湿和瘀血。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汤圆,怎么把这个汤圆消融掉呢?
第一步,就是把最外面的那层皮儿给它破开。
玄参和牡蛎都带有一点儿咸味,咸味的药物最擅长软坚散结。玄参和牡蛎是中医常用的一组经典药对,很多治结节的方子中都有它们两个的身影。尤其是牡蛎,牡蛎长在海里,吸收了海水的咸味,软坚散结的力道更是不可小觑。
第二步,把馅料消融掉,就是把痰湿和瘀血揉碎,然后排出去。
龙骨可以从上往下把痰湿往下顺,因为它可以降气。痰湿不过是身体里的一团败浊,就像自然界的一潭死水,它是怎么到处游走的?靠的就是身体里的那股气。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稍微动一下怒,就觉得喉咙里梗梗的,好像有东西堵在那里,其实这就是中医所讲的怒则气上,气火上冲的同时把痰湿也带了过去。
丹参、三棱和莪术是活血化瘀的。身体里的气血板结的就像冬日里得不到太阳照射的冻土一样,那土地硬邦邦的,自然也长不好庄稼,丹参再加上三棱和莪术,能够快速把瘀血破开,瘀血没有了,气血才能重新长出来。
所以邓老这里又用了党参、黄芪、山药来补充人体正气。就是把祛邪之药和扶正之药一起连用,一边攻一边补,在攻的同时又能及时补给,就好像古时候打仗一样,老话是怎么讲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饭都吃不饱怎么去打仗?祛邪之药一进到体内,就相当于把身体当作了战场,这个时候,不仅要有进攻的,还要有运粮草的。否则攻到后面,邪气还没有除尽,身体反倒千疮百孔,虚的经不起一丁点儿折腾了。有了党参、黄芪和山药作为后备粮草,有它们去补给,补进来以后又能快速消化掉,不用担心会上火。
最后再用点知母滋养一下阴液。知母这味药特别厉害,不仅能滋脏腑之阴,就连骨蒸潮热都能平息掉,所谓骨蒸潮热,就是说身体里阴分特别少的时候,会感觉骨头里都在发热。气血瘀滞的久了也容易化热,知母可以在热火刚刚冒出一点儿苗头的时候给它扑掉。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
白芥子最早载于《新修本草》。其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其基本功效有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
多用于寒痰喘咳、悬饮、阴疽流注、肢体麻木、关节肿痛、中风、胃脘痞满等。临床常用量为3~9 g。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善用白芥子治疗结节病。朱老认为,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的非干酪性上皮样慢性肉芽病变,可发生于淋巴结、肺、肝、脾、眼、皮肤等处。朱老经实践认为,此当属“痰核”“痰注”范畴,如朱丹溪说:“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痰注也。”故其治疗当以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常用白芥子、生半夏、紫背天葵、僵蚕、薏苡仁、海藻、昆布、夏枯草、生牡蛎、葎草等。夹瘀者加赤芍、炮穿山甲、当归、土鳖虫、露蜂房;夹气滞者加青皮、陈皮、姜黄;阴虚者加麦冬、天冬、百合、功劳叶;肾阳虚者加鹿角、淫羊藿、熟地黄、巴戟天。因此病程较长,非短期内所能见功,故医患均须识“坚持”两字。
朱氏亦常将白芥子用于治疗痹证。《开宝本草》谓白芥子主“湿痹不仁、骨节疼痛”,《本草纲目》亦谓白芥子可治“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朱老认为:久痹疼痛,未有不因停痰留瘀阻于经隧者,因此所谓治“骨节疼痛”“不仁”云云,皆指其辛散温通,入经络、搜剔痰结之功。故常在痹证方中加白芥子。如与姜黄、制天南星、桂枝、露蜂房、赤芍、海桐皮、淫羊藿、鹿角、制附片、当归相伍,治疗肩周炎;与生地黄、熟地黄、淫羊藿、鹿角、麻黄、桂枝、制川草乌、乌梢蛇、炮穿山甲、骨碎补、续断、威灵仙、木瓜等相伍,配服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慢性腰腿痛,疗效均较满意。朱氏用白芥子,一般为10~15 g(汤剂),最大量用至18 g,无任何不良反应。阴虚火旺或无痰湿水饮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