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182
风疮疥癣,久不愈
臭黄膏
【处方】 臭黄半两(研),乱发半两(烧灰),芜荑半两,硫黄1分(细研),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吴茱萸半两,粉脚半两(细研)。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风疮疥癣,久不愈。
【用法用量】 以生麻油调,涂于两手心,合手于股内,夹药1宿;如未痊者,次夜更涂,兼吃蜜酒使醉。
【摘录】 《圣惠》卷六十五
臭椿皮散
【处方】 臭椿树白皮2两(微炙,锉),干姜3分(炮裂,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鸡冠花1两(炙微黄),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槐鹅1两(炙令黄)。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积年肠风泻血,谷食不消,肌体黄瘦。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枳壳汤调下。
【摘录】 《圣惠》卷六十
臭樗皮散
【处方】 臭樗皮1两(微炙,锉),酸石榴皮1两,地榆1两(锉),黄连1两(去须),艾叶3分(微炒),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痔痿,下脓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摘录】 《圣惠》卷六十
五运六气的能量学原理
中医原理之环境能量致病说
能量环境能够导致疾病,方式是采用能量水平波动影响人体,是能量医学的一个观点。四时、阴阳、环境、燥湿等环境因素导致的疾病,这是中医病理学的核心,并建立了五运六气的学说,这与现代病原论完全不同的病因。虽然现代医生也意识到天气变化产生的疾病,但没有系统专业的去研究。
它的作用原理是什么?环境影响就是能量性介入(区别于物质性介入,在西医的物质医学来讲,是一个信号而已,只要不存在物质性的介入,就不存在影响,这是一个错误的前提,),直接通过介入人体能量稳态,实现环境与身体的交互。因为环境真实的为身体输入或吸收了能量。这有一个前提,就是“生命是一个能量体”,交互机制将成为一个研究重点。
动物的进化史就是与自然环境的交互史,原始人不可能有现代人的封闭性环境和保护机制,只能靠身体本身去抵抗,在人体内就会形成一个内在能量环境及抵抗机制。而这个内在机制能够保持生命的存活。如果给人体一个冷环境,人体就要建立抵抗冷的机制,如果给人体一个潮湿的环境,人体就要能够抵抗潮湿,如果给人体一个热环境,那么人体就要能够抵抗热量,天冷则抵消这种热能机制。这种变化形成了不同的能量建立机制,这些就显示出五脏六腑的功能性了,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的影响方式。古人就是通过自然能量现象来描述人体能量现象。
这些外界环境能量因素直接参与人体能量调节,直接影响各器官的能量水平,导致组织液循环及细胞结构状态的变化(五行变化),人体的状态就是不同能量属性的状态,有机质的生化属性能够适应这种能量层次的变化,三羧酸循环充分证明了能量水平与物质状态的关系,冷的环境拉低了人体产能水平,高热环境破坏了人体抗热机制,都会导致相应的组织器官伤害。这就是能量性病因论,这些内容超出化学变化范围。
从目前的研究可以知道,对于抵抗环境的因素来说,胆碱、乙醇、碱类是抵抗潮湿性的能量,生物电能是抵抗寒冷环境的方式,石性离子是提高热能的办法,胰岛素是食物储藏的方式,粘液质降低热能水准的方法,电解质是抵抗热能的方式,乙酰胆碱是增强运动能的东西。以上几种因素都是与环境相关的适应能力,也是各种器官演化的最原始含义,也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天生六气就是环境,地生五行就是五脏,外界环境~人体能量性调节~器官适应性~细胞适应性的模式,就是环境介入人体疾病的方式。这是实实在在的人体影响因素,而不是一个信号而已,这是五运六气的由来。
中医借助厥、痹、热、风等反常能量现象来判断身体状态,判断各器官的能量稳态,这是能量学的高明之处。这里尤其以厥症为鲜明特色,天气热的时候手脚冷,天气冷的时候身体热,那就是厥。这就是能量病因的抓手,其他能量性现象还包括小便、出汗、脉搏、畏寒、畏风等一系列与能量现象相关的内容。
现代人借助一些辅助能量手段来辅助能量平衡,比如热食,取暖、喝酒、空调等等手段,但人体的根本抵抗机制还是不变的,研究人体能量水平变动、能量属性的因素,就是能量学的研究内容。这是中医提供的科学。
虽然现代医学通过物质分析手段获得了一部分知识,只是这个系统过于繁杂,今后采用能量逻辑的方式研究医学,将会大大简化医学和方便诊断,逻辑能量学会是秒杀现代医学的方式。
中医就是一种能量医学,围绕着人体能量现象开展的医学研究,这已经一目了然,《逻辑能量学》已经突破100万点击率,还只是几百人的支持者!大大低于笔者的预期,。能量医学什么时候能够突破,为整个社会认知,目前尚未知晓…
大量的证据表明,西医的神经系统研究存在缺陷
《逻辑能量学》开启对现代医学的全面反思,大量证据显示它的错误,现代医学根本问题是只研究硬件,不研究软件,其中尤其以神经系统为甚,光研究形态意义,不去研究逻辑意义,这就是最大的缺陷。光按照信号传导理解神经系统疾病是有问题的。神经系统是生物电能传导的结构,这有很多证据。
1、脊髓纤维束的分布符合用能规律,与耗能量成正比,按照信息传导论,应该是肢体远端分布更多,实质是肢体近端分布更多。
2、郎飞结病的表现,髓鞘和郎飞结的比例就是保证生物电能定向释放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旦被破坏,那么就影响生物电的有效释放,
再来看为什么脱髓鞘病会形成痒麻感,就是因为生物电释放部位不正确,对组织产生无法消解的生物电能,刺激了肌体,在正确的传导部位释放就不会这样。
为什么会导致视觉障碍或者肌无力,视觉是采用生物电传导形成,脱髓鞘病在眼部形成的生物电能,由于没有髓鞘的保护,所以生物电在传导途中被消耗掉了。
肌肉同理,生物电能不能投射到肌肉部位,所以会产生肌无力。阳虚则跛的原理也是如此,就是因为生物电能不足,而按照西医的理论只要有生物电,肌肉就应该有利,这里忽略生物电能强度的问题。脱髓鞘病导致的肢端冷,中医叫手足厥冷,这是因为什么?是因为颈膨大和腰膨大输出的电压不足导致的。
3、形态结构的意义,为什么脊髓会在肢体部位形成颈膨大或腰膨大?这是因为脊髓在该位置需要更多能量,更高电压传导,所以才会形成这样的结构。其中神经的聚合链接方式就是增强生物电,这是脊髓纤维束继承方式。
4、为什么神经元会有树突,因为为了收集生物电方便,单纯细胞接触面小,树突增加了离子的增加面。轴突就是为了传输生物电能的。
5、什么是生物电能,生物电能体系是由碱金属离子(钠钾钙铁等)、神经系统、前列腺素、肾上腺素构成,理论上讲,任何的离子波动都会引起生物电能的传导,生物电能是能量的总控系统。从这个角度上说,离子也是一种能源,这个系统还包括一些列转化的有机质,包括珠蛋白等东西,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6、“神经通路”本身就有问题,这是来自于国家研究课题,认为有“神经通路”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根本就没有什么通路这个说法,这还是从物质解剖角度理解神经系统,注定研究不出成果。
在神经与人体的能量控制逻辑方面,《逻辑能量学》有着先天的优势,他通过能量逻辑,科学的解释了神经系统的控制方式,也开启大脑结构的深层次了解。这是生存逻辑学的内容,也是依赖于能量学的发展。
7、大脑不是cpu,而是一个电厂,受多方面控制的电厂,向外输出生物电,这个生物电输出遵循一定的逻辑,这就能解释大脑为什么能够消耗超17%的血糖。
8、神经纤维的链接方式透漏着生物电能控制的方式,其中传出纤维多采用聚合方式链接,目的是增强生物电,扩大生物电能效应,而传入纤维多采用辐散方式链接,目的是增强分析,降低对大脑损伤,一旦动怒的时候,这种生物电增强很容易对大脑造成损伤,中医叫中风。而环状链接及各种链接共同构成逻辑结构,这也是人体控制学和生物钟形成原理,这种在《逻辑能量学》里称人体年轮现象。
种种迹象表明,解剖学意义的神经系统研究是错误的,况且还有针灸的未解难题在那里,目前可以知道,经络就是能量结构,这个能量结构存在集中、分流、协调分配等问题,虽然还需要一定的研究,但这个思路不会错。
能量医学才是真正的医学
能量医学的立意在哪里?就是来源于能源催生生物(主要是太阳能),而不是物质的自行演化,就是能量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气生万物”的含义是能量催生了生命,也可以认为阳光养育了生命,不是大地养育了生命(火星就没有生物),这才是正确的科学逻辑。西医直接研究物质是舍本逐末,违背自然规律。
中西医本质不同,中医采用能量属类结构,西医采用物质解剖结构。目前可以得知,人体三大核心是生物电能体系,胆碱能体系,热能体系。他们有主次之分,生命的核心是生物电能体系,中医叫肾气,脉诊称为脉,气功称为气,将热能转化成生物电能是人体的中心任务。补肾的实质就是提高生物电能水平。
人体本质是生物电系统,有机质是为无机质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本质上是无机质的能量体系,有机质的作用是将热能转化成为生物电。但并不是说其余两个能量不重要,他们在不同环境适应性上有不同作用。有机质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化特性,能够实现不同的能量层级,三羧酸循环证明了这种适应性。三羧酸循环实现不同无机质匹配,并产生不同的能量体系组合。
人体的核心是实现能量稳态,实现恒温体系,它有很强的能量逻辑,三大能量体系各有所长,①生物电能是思维、抗热性的能量,②胆碱能是抗湿性能量、运动性能量。③热能是消化性能量、抗寒性能量。这个体系能够对西药实现全覆盖。
他们在维持人体能量稳态各有所长,环境能量体系介入人体能量稳态,人体按照自身逻辑实现适应,而各种能量水平不能与环境能量稳态适应,就是病症,这也是五运六气的太过和不及。不同能量稳态波动产生不同的疾病,就是三阴三阳研究内容。
生物电能与热能构成了人体的基本能量逻辑,是下丘脑能量逻辑体系的构成,而胆碱能属于中间内容,对两者都有影响,不经过下丘脑,是一种独立性的能量,对两者的介入叫中风。中医两派伤寒及温病各有所长,伤寒擅长提高能量生产,补中益气,金贵肾气等方剂,温病擅长消耗能量,息风止颤、定风珠等。
信息论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东西,以这种思路研究神经系统就是错误,诚如蒋先生所说,我对生物电能颇有心得。神经系统的三级神经元就是三级配电体制,督脉就是脊柱的二级神经元。太阳经则是三级神经元,大脑是一级神经元,这是三级配电体系,带脉就是肾属生物电能量,与其他几个能量点交汇处。各种神经链接方式就是生物电的运用逻辑。在肺部和心脏的生物电消耗,维持了能量生产和物质运输的功能。
气功就是生物电能体系研究。三个生物电能生产核心,前列腺、心脏、大脑等。胆碱能生产核心是肝和肌肉。热能生产核心在肠胃及平滑肌、细胞膜,据考证,而三焦就是三个腹胸腔的神经节,丹田就是前列腺,吞津就是利用唾液腺纹状管的保钠排钾行为。气海就是补充肾生物电的东西(摩擦气海就是采用静电输入方式),膻中就是心脏和肺部的生物电供应区域(心里不舒服时候会采用摩擦胸部方法),
现代医学是一个直来直去的学问,非常符合大众化的思路,但这不应该是知识精英的想法,实验性的模式是一种愚蠢行为。《逻辑能量学》不是没有实验性基础,很简单,就是几种激素一注射,再来研究生存适应性就好,实际上这些结论都可以在药物副作用上找到。
能量医学是医学正统,现代医学只是医学旁支,目前三个有效性的学科,外科的物质性替代方案,传染病学的微生物能量体介入,物质分析的结构构成。其余全部应该进行改编。以能量医学为主体的才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
中医厥病是什么病
厥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的原意是什么?到今天也没有定论,本文将为你揭示。
首先,要建立“能量是催生生命的根本动力”的理念,生命是从自然环境中诞生起来的,不是从外星来的,这种演化会在身体里留下印迹,找到这种人与环境的印迹就是能量学研究的对象,也是中医的根本理念。从催生生命去考虑生命本身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比直接使用生物化学研究要科学的多。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是迁徙的产物,也是四季变化的产物,每种器官对应这一种环境适应性,这是能量稳态的构成原则。正如我在人体胆碱能上讲的,胆碱是为了适应潮湿环境的(木克土),电解质是适应寒冷环境的能量,热能是适应活化食物需求的,这叫顺应自然。
每一种能量形式对应某一种器官,这个器官就构成了一种能量形式和能量稳态,它的变动就是环境适应性,这就涉及了环境与主体适应性的对应关系,厥论由此诞生。
大多数时候厥被解释为“气逆”,何为气逆?就是与顺气相关,《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有:“夫百病之所以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
气逆就是不能适应四时之气的意思。最准确的说法来自于内经: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就是意思人体反常能量现象就是“厥”。昏厥就是不该睡觉的时候睡觉了,痰厥就是痰阻滞气机导致的是适应性变差,该呼吸的时候不呼吸。
厥的现代含义是人体适应性变差,人体能量状态与环境不相匹配。热厥就是天气寒冷的时候,身体应该变凉,它却变热了。天气热的时候,手脚冰凉就是叫厥冷。它大致还是来自于五运六气,人与环境的适应问题上。
按照《逻辑能量学》理论,是人体的能量稳态与环境能量稳态异常。气厥论的含义是,该肾寒的时候,产生了肝寒,该脾热的时候,却产生了肝热,这是不同器官的能量稳态异常。厥论里面,也是描述能量稳态异常的,就是下部如渎,应该属于寒性的,却导致却发生了热性,例如阴囊潮湿等,就属于这种情况。
那么为什么叫厥阴呢?这从五运六气来,五运各有一种能量抵抗能力,而厥阴是乙酰胆碱高于胆碱,主运动,一年四季都要运动的,这种能量参与干扰了环境适应性,导致冬天也出汗的意思。叫做厥阴。而少阳之所以不叫厥阳,因为辐射热参与一定的寒热调节。
所以厥的含义还是来自于子午流转,四时之气的顺应问题。厥则是流转不利的意思,这在灵枢的厥论中有所体现,就是说了气的运行的问题,五脏的能量稳态的变化是很有规律性的,目前知道,这是生物电的循环问题,一种类生物钟效应,这是由生存逻辑决定的。它将是能量学一个重要概念。
厥论是能量稳态研究之大成,是能量水平波动和传导的疾病研究,它是一个大的生物电调节的治疗方案,目前看是非常有效的,它在针灸的能量引流概念中有重要的应用。在内经中四时刺逆从论中就有详细的描述。不懂这个就不能说懂针灸例如在颈椎病的研究上,厥头痛的治疗方案是非常有效的,被应用后非常好,这为北大三院等医生所认可。
中医是能量医学,研究中医不研究能量学就是瞎胡闹,就是废医存药,中医不仅不过时,而且要吞并西医,这才是真正的医学,这点我是坚信的。
臭橙饮
【处方】 臭橙皮2钱,芍药2钱,茴香1钱,吴茱萸1钱,附子1钱,桂枝1钱,甘草5分,大枣5分。
【功能主治】 疝瘕偏坠,腰胁挛急。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续名家方选》
丑药
【处方】 雄精1钱,梅冰片5分,胆矾2分(火煅)。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口内腐烂。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吹口。
【注意】 不宜多用。孕妇忌用。
【摘录】 《咽喉秘集》
丑午丹
【处方】 马蔺子3钱(炒,研细),牛黄3厘。
【制法】 梨1个(去皮),上剜1孔,去心,将药装入梨内,仍以盖盖之,竹签扦好,饭锅内炖熟,不可入水。
【功能主治】 止脓收口。主痔疮、痔漏。
【用法用量】 服时入白蜜7-8钱,捶烂食之,1日吃1个。
【摘录】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
乳腺癌
生活中,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上皮或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那么大家知道乳腺癌应该怎么治疗吗?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特效中药秘方治疗乳腺癌:
调神攻坚汤。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理气,攻坚破瘀。
【组成】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夏枯草30克,王不留行90克,牡蛎30克,瓜蒌30克,石膏30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刘绍武方。
加味逍遥散。 【辨证】肝郁脾虚。 【治法】舒肝解郁,清热散结。 【组成】甘草3克,当归3克,白芍3克,白术3克,茯苓3克,柴胡3克,桂皮2.1克,山栀2.1克。 【用法】上为粗末,水煎服。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 紫根牡蛎汤。 【辨证】血热炽盛,火毒伤阴。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泻火。 【组成】紫草根15克,牡蛎粉(包煎)15克,当归15克,赤芍9克,川芎6克,银花6克,升麻6克,黄芪6克,甘草3克,大黄适量(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简明中医妇科学》。
脂肪肝
生活中,脂肪肝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该病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那么大家知道脂肪肝应该怎么治疗吗?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祖传特效秘方治疗脂肪肝:
脂肪肝偏方1
【组成】黄精15克,大米50克,陈皮2克(研末)。将黄精切细丝,冰糖适量同煮,用小火煮至米熟开花,粥稠见油,放入陈皮末,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1个月为1疗程。
脂肪肝偏方2
【组成】旱莲草30克,女贞子15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山楂10克,当归6克,葛根12克,丹参15克,蒲公英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周服5剂,连服4周。
脂肪肝偏方3
【组成】黄芩、柴胡、陈皮、法半夏、枳壳、枸杞子、白术、鸡内金、茯苓、泽泻、三棱、莪术、川断各10克,丹参、生山楂、决明子、制首乌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
治疗夜啼的6个中药配方
夜啼是指宝宝在晚上睡眠时,出现间歇哭闹或抽泣。经常出现夜啼不仅会使孩子睡眠不足影响其生长发育,那么,夜啼怎么办?
夜啼汤
【组成】钩藤、薄荷、炒酸枣仁各4g,蝉蜕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祛风,平肝安神。
【主治】夜啼。
【附记】屡用效佳,一般服药1~3剂即愈或显效。
地竹汤
【组成】生地黄、淡竹叶各6g,麦冬3g,灯心草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凉血养阴,清心安神。
【主治】夜啼(心热型)。
钩藤汤
【组成】钩藤6g,乳汁100ml。
【用法】将钩藤加水煎15分钟,取汁30ml,兑入乳汁和匀。每次服20~30ml,日服3次。
【功效】清热平肝安神。
【主治】夜啼(惊吓型)。
蝉蜕散
【组成】蝉蜕、薄荷各6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日1剂,每剂分3或4次服下。
【功效】祛风,清脑,安神。
【主治】夜啼。
【附记】①加减法:心热型,加黄连2~8g,淡竹叶2~5g;惊恐型,加僵蚕3~10g,胆南星2~5g;脾胃虚弱型,加炮姜3~5g,人参3~5g;痰湿阻络型,加砂仁2~5g,胆南星2~5g,地龙3~6g。
②效果:临床屡用,疗效满意。另外,可用一味牵牛子7粒,研末,用温水调和成糊状,于临睡前敷于肚脐上,次日早晨除去。一般多在当夜就能止啼哭。
山五汤
【组成】山楂、五味子、钩藤、牡蛎、龙骨各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服时加白糖少许溶解,少量频服。
【功效】消食补钙,平肝止啼。
【主治】婴儿夜啼、维生素D缺乏。
【附记】李俊辉方。屡用效佳。
一藤二花汤
【组成】钩藤3g,金银花3g,蝉花1对(或以蝉蜕3g代替)。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效】清热平肝,定惊息风。
【主治】小儿惊吓。
【附记】李学耕方。屡用神效。
丑补散
【处方】 牛肉1斤(切片,先置于砂锅内),三棱2两(醋煮),蓬术2两(醋煮),吴茱萸4两(汤泡),芫花4两(醋煮数沸,滤出,又水浸1宿,晒干)。
【制法】 将牛肉切片置锅内,次下三棱、蓬术、吴茱萸、芫花4药,加水同煮肉烂,取出晒干,加木香1两、黄连1两,共为末。
【功能主治】 水肿、胀满、食积下痢。
【用法用量】 每服3分,大人服5分,空心好酒调下。
【摘录】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丑宝丸
【处方】 牛黄15克 琥珀3克 辰砂3克(为衣)雄黄3克 胆星30克 礞石15克(火煅)沉香4.5克 犀角4.5克 黄芩60克(炒)大黄60克(酒蒸)天麻15克(姜炒)石菖蒲30克 僵蚕21克(姜炒)蝉蜕15克(去足)猪心2具(用血)
【制法】 上为细末,竹沥、猪心血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祛风清火,顺气豁痰,益智除惊,安魂定魄。主怔忡,痫痉。
【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临卧时用薄荷汤下。
【摘录】 《古今医鉴》卷七
稠柳饼
【处方】 稠柳子(梗叶似梅,七八月采子,晒干)。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水肿。
【用法用量】 每用1两,以大米粉和作饼,蒸熟食之。
【摘录】 《痘疹传心录》卷十八
经行鼻子出血
经行鼻子出血,需引血下行可用牛膝30g急煎口服、立效。
牙痛霜
牙痛霜中樟脑椒,细辛雄黄冰片调。
共研为末升丹取,外用点牙痛立消。
樟脑30g,细辛21g ,雄黄10g,冰片10g , 花椒30g
功效:消肿止痛。
主治:各种牙痛。
坐骨神经痛方
【配方】:桂枝30-60克,生黄芪20-30克,山萸肉15-30克,川断10-20克,独活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重时日两剂,分多次服。
【疗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250例,全部治愈。其中服七剂愈者163例,十五剂七十例,二十五剂十七例。
腰肌劳损
【方名】:三两半汤
【配方】:党参31 黄芪31 当归31 牛膝15 杜仲24 川断18 玄胡15。(克)方中计量请勿随便加减。
【方解】:方中党参、黄芪、当归益气养血,杜仲、川断、牛膝壮强筋骨,壮腰健肾,佐以玄胡活血理气止痛。
【疗效】:一般一剂即可明显感觉好转,继服两到三剂可痊愈。
鹘眼凝睛外障
抽风散
【处方】 石决明1两半,茯苓1两半,车前子1两半,五味子1两半,人参1两半,细辛1两半,知母1两半。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鹘眼凝睛外障。
【用法用量】 每服1钱7分,食后米饮汤调下。
【摘录】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抽刀一字散
【处方】 生乌头(去皮,盐水浸1月,取出切片,又以生姜汁浸1宿,炒干;如急用,只炮,去皮尖,不必浸也)半钱,细辛半钱,蝉蜕半钱,川芎半钱(1处炒)。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偏正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1字,茶清调下。
【摘录】 《普济方》卷四十五
妇人心腹胁肋疼痛不可忍
抽刀散
【处方】 川乌头(炮,去皮脐)、牡丹皮、芍药、干姜(炮)、桂心、没药、当归各等分。
【功能主治】 妇人心腹胁肋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2钱,热酒调下。不过3服;轻可1服。产前后亦可用。
产后,加红花。
【摘录】 《产乳备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