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商策眼中的马腾驰先生
——感谢驰风轩主赠送驰风轩签约艺术家著名艺术家董学颜先生书法
知道马腾驰是缘于网上看到他的一篇散文《背馍》,出于对题目的好奇读完全文,心潮澎湃,自己上高中背馍时的场景立马涌现,平淡的语言叙述中牢牢地抓住了一代人的情结,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太接地气了。文章道出了曾经背馍上学时的艰辛,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这篇散文网上十天时间,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余人次。在文章最后看到作者简介时为之一惊,原来马老师和我同村。
大张寨村在方圆算是大堡子。分南北两个小村,马老师家在北村,我家在南村。因马老师年轻时就在外地工作,且长我十多岁,所以彼此并不相识。同一个村子的人竟以一篇散文而相识,也算作一件趣事,也真应了那句老话“人不亲行亲”。
——马腾驰老师再访棣花照片
《背馍》在各大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速转载时,好些文友及领导同事向我打听马老师。说实话我还真不了解马老师的情况,只好向北村亲戚打听。马老师远在铜川工作,近几年定居咸阳。他的堂兄弟们和我的堂兄弟们竟然还是好朋友,但对于我来说是陌生人。近年来我开始学写散文,马老师的作品对我感受颇深。大张寨是一个永远写不完的话题。试着按照马老师寻根杂俎的方式回忆生活,挖掘材料,不成想汇集成一本《那年那月》的小册子。这都缘于马老师的影响。在文学的道路上我只是一个初学者,步履未稳,待人相扶。几次想与马老师相见得其指导,但因种种原因搁浅。说心里话是害怕,胆怯。这也是目前的一个心结。
四月份去咸阳拜见曹文源老师,并请他为我的散文集作序并策划时谈到了马老师,曹老师和马老师很是熟络,并嘱咐我和马老师多交流,因曹老师知道我们是同村人,彼此应该知道。我说马老师那么有名的人我想认识,但是没有机会,至于我人家也根本不会认识的。曹老师说马老师这个人非常朴实,也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什么名人,路上碰到熟人远远就打招呼,对来访者热情招待,倾心相谈。为了便于联系,曹老师将我拉进了马老师的微信群,并将马老师的微信号推送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