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青白釉的时代特征
青白釉,瓷器的一种,俗称影青釉,是一种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的瓷器,是北宋年间由景德镇当地工匠制作的。
元代著名的青白釉有青白釉鸡头壶,明代著名的青白釉有青白釉莲花口灯盏,清代著名的青白釉是乾隆年间的青白釉缠枝莲大罐。
成色原理是以含铁量很低的氧化铁为着色元素,青白瓷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以景德镇为代表创烧的一种瓷器。
元代景德镇窑影青瓷粗者较多,很少有北宋末南宋初那样的精细物.然枢府瓷、青花、釉里红是元代的独创,名贵而稀少。
珍贵瓷器出土还是以江西为多。
由宋迄元,青白瓷盛烧不衰,青白瓷系窑场多分布在南方几省,主要有江西浮梁景德镇窑、南丰白舍窑、吉安永和窑,湖北江夏的湖泗窑,广东潮安窑,福建德化窑、泉州碗窑乡窑、同安窑、南安窑等。
江西景德镇是青白瓷的烧造中、心,北宋时期青白瓷的基本特征是胎质细密,呈白色,透光度极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性强,流动性较大,釉色青白,最好的呈色如天青稍淡,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则呈水绿色。
在造型方面,南宋前期与北宋相似,主要有斗签碗、平底碟、弧壁浅盘等南宋中晚期碗演变为撇口弧壁形。
在装饰手法方面,南宋早期多为刻花、划花,内容以牡丹、荷花等花卉为主,也有婴戏晚期印花很多,图案层次较多,构图繁缛,除花卉、水波游鱼外,还出现了人物故事题材。
在元代前期,景德镇窑仍以青白瓷为主,但工艺质量有所下降。
到元代后期,受烧成范围狭窄、热稳定性差、废品率高等自身缺陷的影响,同时枢府瓷和青花瓷的大量出现,又有极好的市场,青白瓷走向了衰落。
西村窑青白釉凤头壶,宋
高16.8cm,口径4.2cm,足径8.4cm
故宫博物院
壶顶部为凤头形,高冠,大眼,曲喙,凤顶花冠为注水口。长颈上凸起三道弦纹,圆腹丰满,宽圈足。
壶体一侧为长圆形弯曲的流,另一侧为圆柱形柄(流、柄为后修补)。腹上部刻划缠枝花卉纹,下部刻划蕉叶纹。通体施青白釉,釉层较薄。
此件凤首壶之造型虽源于隋、唐时期受波斯风格影响的器物,但它的器腹等部位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隋、唐时期的凤首壶壶腹多修长,并在上面堆贴纹饰,而此壶腹部造型圆鼓,装饰手法采用刻划花。经与窑址调查所采集的标本对比可知,此壶为广东西村窑制品。
西村窑的瓷器主要用于外销,目前国内的出土物及传世品都非常少,而在东南亚一带特别是菲律宾则有大量出土。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注碗
宋,通高24.3cm。注壶:高21.5cm,口径3.5cm,足径9cm;注碗:12.3cm,口径17cm,足径9.8cm
故宫博物院
注壶直口,有盖,盖顶置狮形纽,折肩,弯流,曲柄,圈足。
肩部划花缠枝牡丹。注碗葵瓣式口,碗体呈六瓣花形,圈足。注壶与碗通体施青白釉。
注壶、注碗组合成套,是温酒用具。温酒时将注壶置于注碗中,以碗中热水温之。
其形象较早见于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中。
从纪年墓出土的实物看,成套的注壶、注碗多为北宋遗物。
其中以安徽宿松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吴正臣夫妇墓出土的一套青白釉注壶、注碗最为精美。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曰:“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需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说明北宋时曾普遍流行使用注壶、注碗。
白釉刻花婴戏纹碗
高6.7cm,口径20.8cm,足径6cm
故宫博物院
碗敞口,浅腹,矮圈足。里外均施青白釉,釉质莹润,足内无釉。碗内刻划双婴戏莲纹,线条流畅,纹饰清晰。
宋景德镇窑烧造的青白釉瓷以生产民间日用瓷为主,饮食具、酒具最多,盒类次之。
青白釉青中有白,白中闪青,以介于青白二色之间而名。青白釉瓷胎体轻薄,所印、刻的花纹迎光透视,内外可见。
景德镇烧造青白釉瓷的窑厂很多,以湖田窑规模最大,其产品种类丰富,质量精良,最具代表性。此碗即宋代景德镇湖田窑的一件代表作。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蟠螭纹洗,宋
高3.5cm,口径13.1cm,足径11cm
故宫博物院
洗直口,平底微内凹,浅圈足。里外施青白釉,口边无釉,镶铜口。
洗中心印团螭纹。此洗印纹凸起,立体感强,为景德镇窑南宋时期仿定窑产品,有“南定”之称。
青白釉狗,宋
高2.6cm,长3.1cm
故宫博物院
小狗昂首侧卧,双目凝视,两耳下垂,脊背、四肢雕刻清晰。
通体施青白釉。宋代青白瓷中的瓷塑作品十分丰富,这件青白釉瓷狗的表现手法以写实为主,详略结合,制作非常精细。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盒,宋
通高3.4cm,口径5.2cm,底径4.8cm
故宫博物院
盒呈菊瓣形,子母口,平底,造型精巧别致。盖面印有密集的锦纹,纹饰模糊不清。盒里外施青白釉,施釉不到底,露胎。外底印有“蔡家盒子记”。
带铭记的盒子在宋代景德镇窑的产品中比较常见,是不同的作坊在各自产品上所作的标记,以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一般均为印在盒子外底的“×家盒子记”阳文一行款,而且“盒”均写作“合”。
目前已发现的有“段、许、蔡、吴、汪、蓝、朱、徐、程、张、余、陈、潘”等13家。这种带作坊名称标记的青白瓷盒在国内外均有出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商品竞争之激烈。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宋
高31.7cm,口径4.6cm,足径9.6cm
故宫博物院
瓶直口,短颈,溜肩,肩以下渐瘦,圈足。瓶外口凸起弦纹一道,肩及足上各刻弦纹两道,瓶身刻漩涡纹。
器里外施青白釉,积釉处呈水绿色,釉面开碎片纹,素底。
此瓶器形大而完整,为景德镇青白瓷中罕见的器物,颇能代表宋代湖田窑青白瓷的烧造水平。
据考古资料分析,景德镇窑五代时始烧青瓷和白瓷,质地较为粗糙。宋代改烧青白瓷,以质地精良、产量巨大崭露头角。
青白瓷胎薄质坚,釉色如青天,故俗称“影青”,有一种类似青白玉的美感。
青白瓷是一种胎薄质坚、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闪青、具有天然青白玉效果的瓷器。
由于这种瓷器的透光度较好,若仰光透视,其胎上所印、刻花纹可内、外影见故俗称“影青瓷”。
由于这种瓷器“光致茂美”,在宋、元时期曾行销海内外,深受人们喜爱,因此在南方地区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湖田窑为代表的庞大的青白瓷生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