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病会造成哪些视觉异常症状?
案例
今年因为疫情原因,糖友方先生一直在家办公,顺带着自己的上班时间也变得不规律,忙的时候恨不得24小时坐在电脑面前,然而,有一天,方先生发现自己眼前总有一个黑点,原本以为是自己太疲惫了,好好休息了几天后,方先生发现眼前的那个黑点依旧存在,这下子,方先生慌了神,赶紧前往医院,经过一番检查之后,医生告诉方先生,他是视网膜出现了病变出血,玻璃体浑浊,导致“飞蚊症”这种视觉异常症状的出现。
///////////////////
糖尿病患者失明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5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一种主要的致盲疾病,然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及时发现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多数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其实,除了糖网病,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如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泪囊炎、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临床上类似方先生这样的案例其实不在少数,只不过有些朋友出现的并不是“飞蚊症”这种症状,而是别的一些症状。本期,笔者就和糖友们聊一聊糖尿病患者眼部病变会造成哪些视觉异常的症状。
视
觉
异
常
飞蚊症
飞蚊症是指眼前有飘动的小黑影,或点状、片状、条索状漂浮物,就像蚊蝇飞影,看白色明亮背景时更明显,有时可伴有闪光感。也有人称之为“飞蝇症”。流行病学显示,飞蚊症是眼科常见症状,70%的患者由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引起。玻璃体液化从4岁开始出现,随着年龄逐渐进展,可导致玻璃体后脱离(PVD)。玻璃体后脱离在5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约58%,65岁以上人群为65%~75%。当然,近视、糖尿病、高血压、眼部外伤史、眼部手术史、眼内炎症等都是导致飞蚊症的诱发因素。因此,糖友如果眼前出现黑影,影响视物,须及时就医咨询。若眼前黑影突然出现或突然增多,或伴有闪光感,视野缺损、视力下降时,应立即眼科就医,警惕视网膜撕裂、视网膜裂孔、急性葡萄膜炎等急症。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严重者可致失明。
视野缺损
视野缺损指视野范围受损。视野是眼球不动,向前注视一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是黄斑中心凹以外的视力。视网膜脱离、青光眼、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色素性变性,以及脑瘤或脑血管障碍等是比较常见的导致视野缺损的原因。其中,青光眼的视野缺损最显著特点是管状视野,出现管状视野已经说明青光眼非常严重,而且青光眼的视野缺损是不可逆的。
色觉异常
色觉异常指视觉器官对色觉的感受缺乏或不能。临床上分色弱和色盲两种。色盲是指辨色能力消失;色弱是指对颜色辨认能力降低。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后天出现色觉异常的患者一般是由视网膜视神经下部枕叶皮质等病变引起,包括黄斑、视网膜、视神经的疾病,常影响黄-蓝和红-绿色觉。视网膜病是以蓝黄色障碍为主。视神经病以红、绿色障碍为主。
夜盲
夜盲是指夜间或白天在黑暗处不能视物或视物不清,对弱光敏感度下降,暗适应时间延长的重症表现。多因维生素A缺乏所致,当然,视杆细胞的病变及周边视网膜疾病等均可能导致夜盲。虽然夜盲症很多时候是由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但是维生素A的补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过量服用,有可能会引起维生素A中毒现象。
虹视
虹视又称虹彩视,指围绕光源出现色彩鲜明的色环。眼前出现虹视,这是由于眼球屈光度的改变而产生了分光作用,将前方射来的白色光线,根据其所包含的各种光波长的不同而分解成多种颜色成分,从而就出现了典型的彩色光环。虹视是眼疾中一个多见的症状,可见于青光眼、结膜炎、角膜水肿、初发期白内障等眼病。青光眼眼压升高时,角膜水肿,患者看到白炽光周围出现彩色晕轮像雨后彩虹,呈现内绿外红的排列顺序,称为虹视。虹视可作为青光眼诊断的重要主观指征之一,称为真性虹视。因为晶状体混浊、角膜薄翳、地卡因等麻醉药点眼后角膜表层混浊,慢性结膜炎或睑板腺分泌旺盛时,其分泌物呈薄膜样蒙在角膜上,引起屈折作用等因素造成的“虹视”,与青光眼眼压高造成的虹视有着本质的不同,称为假性虹视。
症
状
预
防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在确诊后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的眼科检查。若未查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推荐每1到2年检查一次。若已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缩短随访间隔时间。
另外,除了眼科检查,糖尿病患者及家属也应当掌握眼科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一项研究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生活方式干预组具有更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且严重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降低47%。
日常当中,糖友要注意用眼,不过度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近距离用眼,注意中间休息,通常连续用眼1小时,休息5-10分钟。休息时可以看远处或做眼保健操。同时要保证睡眠充足,不熬夜。强光环境下注意护眼,外出可打遮阳伞、戴上防护眼镜,比如墨镜。购买太阳镜时需注意,要选择真正能防紫外线的眼镜。
饮食方面,适量食用动物肝脏、蛋类、干豆类、肉类、蘑菇及含有大量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也可以食用些海鲜类、未精制的谷物类、鱼类食物。当然要注意控制好每顿食用的量,以防血糖升高。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戒烟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