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老街巷之(37)——潘儒巷
苏州老街巷之(37)——潘儒巷
潘儒巷就在狮子林和拙政园之间,东向通往平江路,夹在这三处如今苏州旅游最显赫的地方,往往不被人留意,有点灯下黑的意思。从拙政园或狮子林出来的人们,穿过园林路,来不及左顾右盼,径往另一个园子。而从这两处园子出来往平江路去的,有一部分人会漫不经心的穿过东潘儒巷直达 平江路的北头。
潘儒巷的名字很容易让人想到苏州历史上“贵潘”,与状元潘世恩家族有关,至少也会联想到“富潘”一枝。实际上这巷子的名字与这两大潘姓家族无关。历史上有两个潘姓人家居此,影响了巷名的形成。一个是元末张士诚的女婿潘元绍,因此曾被称为“潘氏巷”。苏州人是喜爱张士诚的,张士诚割据苏州时,苏州人 生活在元末的乱世里难得安逸富足。不过,张士诚女婿潘元绍口碑不好,酗酒嗜杀。苏州另一处地名“七姬庙弄”,也与潘元绍有关。朱元璋攻城,潘元绍斗志已失,恐自己的美妾遭辱,暗示自己七位小妾自决,七妾果然自杀。事后,潘元绍请吴中名士张羽撰文《七姬权厝志》、宋克书丹、卢熊篆刻。《七姬权厝志》碑刻虽已不存,历代有拓本存世,也是书法珍品。
另一个与潘儒巷有关的潘姓是明代的盘时用,因他这巷子一度就称为“潘时用巷”。一般介绍都说潘时用是吴中富户,似也不堪“儒”字。不过从蛛丝马迹看,这个富户潘时用多少还是有些儒雅气质,陈白沙先生曾有一诗《次韵寄潘时用》应该就是写给这位苏州的富户的。陈白沙开启了明代“心学”,才有后来王阳明集大成的阳明心学。陈白沙是从祀孔庙的岭南第一人,这样大师级的学者为潘时用而写诗往来,想必他自己也是有料的。如果潘儒巷巷名里的儒字与他沾边,还稍许有点靠谱。不过,在苏州地名的解释里,说是由潘氏巷讹为“潘儒巷”。还有说在吴语里,“氏”与“儒”发音相近似,何况苏州街巷的气质本就与“儒”字关联。话虽如此, 潘儒巷北侧一条支弄,就直白的称名“丑巷”。这样直白是否是儒雅的另一面?
今天, 潘儒巷的南侧基本上都是狮子林背身的高墙,显示墙内狮子林这个禅寺园林的幽深。狮子林有一个边门开向此巷,有砖雕门额,虽不开启,也可见狮子林当年的讲究。狮子林边门对面的王氏惇裕义庄,初为明代学士王鏊后人所建,曾为学校,为苏菜菜馆,和为苏州民俗博物馆。
看一个老苏州的笔记,提到这巷子里当年的眼目祠堂,寄托着普通百姓对于疾病的恐惧与治好疾病的期望,更是里巷人家里最美好的童年记忆地,如今祠堂不存,只在老苏州的旧事里。
穿过园林路口的东潘儒巷,北侧是这一带最大的停车场,是为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和狮子林准备的停车场地。就像这潘儒巷,似是只为这几处热闹景点的过道。沿着巷子往东,零星的旅游店铺模样,行人匆匆相向而行,往东急着往平江路,往西是慕名拙政园、苏州博物馆而去。巷子北侧的张氏义庄亦是苏州博物馆的配套,挂着“故宫学院”牌匾,也可以走进去,里面的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馆的书是可以随意翻看的。清道光状元吴仲骏故居紧邻平江河,平江河是老姑苏城的第四直河,水运的便利亦有丰备义仓旧址沿河边,是当年林则徐为积谷救荒而建的仓库,如今已被分散居住。只见文物控保牌匾的介绍文字,不易想象当年的规模格局。
跨过一条小石桥,就是当今的紫陌红尘,平江路叙说着新姑苏的富贵风流。
大隐于市。潘儒巷就是苏州街巷的大隐,隐在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平江路这些最显赫门户的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