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群的人总是劝人合群

高楼取代庭院,站在窗前,视野顿觉开阔,楼下的人际交往则更为冷漠。不甘落寞者遂以各式花样组构圈子,狗友一组,骑友一组,乒乓球一组,广场舞一组,人性朴素,合群的人总是劝人合群。
两个各不相干之人,由于一件各不相干之事,拼凑想起,冥冥感到其中有联系,却不知有何联系,要不怎会截搭一处,思来想去,大致由于道同的原因。道同深相知,念念不忘;行远有共识,恨不相逢。人口向城市单向流动,城市的迅速扩张,容纳下各色人等,上些岁数者,惯性使然,适应滞后,一时手足无措,直叹人间情义,而今近绝。
即便庭院时代,也有人不喜欢抱团从众,回避热络,独来独往。公务之余,勤于著述,善言者未必能写,善写者未必能言。左邻右舍所拥有的见识,不过人人脱口而出的通俗认知,车轱辘话题,即便添油加醋,器虽佳,不入品,听一回足矣。六月六,请姑姑,三个女人一台戏,杂院里简直开了锅。很多时候,人们未必稀罕谈论的话题,而是喜欢谈论时的氛围,以及氛围中曾经浸润的情感场景。懂你的人,不会扼杀你的宣泄方式,你缺少的不是一个圈子,而是一个可以共鸣的灵魂。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难免会有看不惯者侧目,曾有一老者指出傅山的诗不合古法不合群,傅山闻听对曰:“我亦不曾作诗,亦不知古法。即使知之,亦不用。呜呼!古法是个甚?若知此言,杜老头是一个不知法三百篇底。”自谓“道人之诗,道人之性也,支离率易,不衷于法”,这位孤独的智者,说话既通俗又幽默。
不合群或许是种痛苦,尤其寂寥时,强化了此般孤独感。三年留学,闻一多始终融入不进同学圈子,在给父母的信中,其顾左右而言他:“俟后年底我归家度岁时当与家人围炉絮谈,痛哭流涕,以泄余之积愤。我乃有国之民,我有五千年历史与文化,我有何不若彼美人者?将谓吾国人不能制杀人之枪炮遂不若彼之光明磊落乎?”不存偏见,不拒异端,恐难以做到,然偏见也洞见。
生命中途径的景致,最终会改变生命的审美,人不只是社会关系的汇集,也是所处时空的综合。没有独出的经验,便难懂怎样与人相处。婚姻有痛苦,独身存快乐,有些人是真的没情商,有的人是懒得对你用情商。“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情感里的优柔寡断,伤人伤己。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往往是真有了这么多黄金,便会舍弃故交,躲在不为人知的城市,独享清闲,此与合群不合群无关,人性使然。
老来多健忘,惟不忘读书,热闹处所,我就不去了。若想观展,尽可错峰开幕式的喧嚣,选个安静的下午,浏览一遭,可驻足,也可忽略。到了自酿感受的年龄,便少了急于表达的欲望,别人问起来,也不会和盘托出,越发的寡言,一副不合群的样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