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法”一旦介入,隶书立马就不俗了

#13
互相揖讓,篆法猶存
在《礼器碑》中,每个字都有不同之形态, 讲究点画之相互揖让。如此,就使一个字因笔画繁 简不同而容易出现结构松散、排叠不当之现象得到 纠正,也使字之上下左右各部显得更加紧凑,浑然一体。并且,隶书是在篆书之基础上,为适应书写 便捷之需要应运而生,其对篆书进行了隶变简化, 用笔由圆转变为方折,字形由长方变为扁方,但在 《礼器碑》之笔画和部件中篆法犹存。
▽举例▽
在《礼器碑》中,“涒” 字右部“君”撇笔托起左部之三点水,使字形更为紧凑,浑然一体。“城”字左高右低,左部紧收,右部舒展,交错穿插,相揖相让,避免发生 冲突,和谐妥帖。
“初”字左部最后一点画短小,且位置偏高,使右部之撇画伸入左部;“敕”字左部最后一点画呈回收之势,给右部“力”撇画留出足够空间,避让有度,相互穿插,协调自然。
“秦”字撇、捺两笔向左右两边延伸,留有足够空间,使“禾”字不至于下坠,字形紧凑统一。“盛”字上部“成”极力向左右打开,力求给下部“皿”足够空间,且“皿”做上下夸大处理,活泼生动。
“殷”“磐”二字皆由三部分构成,均将上部左右两部紧收,再将下部填充进去。此种处理方式,使字形更为紧凑,同时密处不局促,疏处不松散,上放下收,相互避让,自然得体,揖让有度。
以上“雄”“抒”“阳”“繇”“官”“中”“韦”“五”等字,皆为《礼器碑》中带有篆书遗痕之字。“雄”字左部撇笔、“抒”字右部竖钩、“阳”字左部、“阜”“繇”字右部、“系”“官”字上部宝盖儿、“中”“韦”字“口”之用笔均明显可知从篆书出,并且“五”字结构有明显篆书痕迹。可见,在此碑中用笔及结字均沿袭篆书之法,借篆入隶,使隶书更显巧妙多变,秀逸美俏,生动活泼,增添古意。
《礼器碑》笔法规范,法度谨严;笔画较细,不显纤弱;结字爽利,清晰劲健;章法合度,俊朗有致。
其笔法之精妙在汉碑中已达到极致,而笔画起伏变化,通篇不失和谐,有的细如发丝,但又铁画银钩,坚挺有力;有的粗如刷帚,却又韵格灵动,不显呆板。
《礼器碑》之结字宽博,有金文之庄严肃穆,斜中见正,动中寓静,意趣横生,以建立在法度基础上之变通为特点,或稳中更稳,或变中求稳,或正中见奇,或奇中寓正。其碑阳部分之章法展现和谐、端庄、秀美之特征,纵有序,横有列;字距宽,行距密。而碑阴部分之章法则纵有序,横无列;行与行之间有一定间距,字距参差不齐,动感十足,通篇自然灵动,富有生气。
通过深入解析《礼器碑》,有利于重新认识汉隶简朴多变之特色,充分领略此碑清秀刚健之意趣,并且能更加有效地避免隶书形式美之法则落入俗套。(待续)
【《礼器碑》公开课】
“书法入门”首发
01《礼器碑》二玄社版全本,课程教材
02《礼器碑》:独特的方笔技法
03《礼器碑》:独特的“灵魂”笔法
04《礼器碑》:瘦勁如鐵,剛柔並濟
05《礼器碑》:顿切入笔,楷法萌生
06《礼器碑》:折法繁多,虚实相映
07《礼器碑》:撇筆多樣,鉤筆多變
08《礼器碑》:字取橫向,體勢奔放
09《礼器碑》:寬博端莊,靈活多變
10《礼器碑》:因勢賦形,出奇制勝
11《礼器碑》:疏密相間,收放有度
12《礼器碑》:向背分明,參差錯落

(0)

相关推荐

  • 隶书简史

    隶书起源于战国晚期,盛行于汉代.隶书的形式主要有三类:一是简椟类,二是石刻类,二是墨迹本类.其中简椟类隶书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石刻类隶书包括石碑镌刻和摩崖凿刻,是最重要的隶书存在形式,以汉代隶书为代 ...

  • 郑簠的“草法”入隶

    康熙初年,郑簠曾尽倾家资,裸粮走千里,北上山东.河北一带,寻访古刻,在曲阜停留数月,"遍摹汉.唐碑碣".前人评说:"及至晚年,醇而后肆,其肆处是从困苦中来,非易得也.&q ...

  • 隶书的演变、发展简史(精选)

    概述 隶书起源于战国晚期,盛行于汉代.隶书的历史遗存主要有二大类:简帛书(书写在竹木简牍和丝绸):石刻文字(包括碑刻和摩崖). 战国时期的一些帛书和简牍已可窥见篆书向隶书演变的迹象(如<长沙子弹 ...

  • 汉隶

    "隶书者,篆之捷也."这是正恒<四体书势>之说.许慎<说文解字·叙>道:"秦天经书,涤除旧典,官狱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qu ...

  • 礼器碑

    <礼器碑>全称<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名<韩明府修孔庙碑>.东汉恒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镌立于曲阜孔庙.高227.2厘米,横102.4厘米,无额.四面均为隶 ...

  • 书法家临帖:何绍基《临张迁碑》,以篆法写隶书

    何绍基<临张迁碑>欣赏 进入我的头条主页 体验赛大家集字书法字典!

  • 何绍基《临张迁碑》,以篆法写隶书

    何绍基 <张迁碑>全称为<汉故谷城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碑于山东东平县.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 ...

  • 写隶书不懂篆法不通行草,必定僵化俗气!

    习隶杂谈 文/史志伟 东坡诗云: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法亦然,学隶书的如果只写隶书,不谙篆法不通行草,则隶书定僵化俗气.习篆可使隶有古意,行草可使笔画灵动.收放自如.以篆和行草来滋养隶书是当代写隶 ...

  • 清朝布衣邓石如,在隶书中融入篆法,被誉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

    邓石如(1743-1805),清代书法家.篆刻家.清代书法金石学家和文坛泰斗.经学宿儒,邓派的创始人. 他出生于寒门,9岁时读过1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后又靠写字.刻印谋生.曾在江宁大收藏家梅 ...

  • 篆刻入门:“篆法”对“章法”的影响

    我们已经说过,篆刻技法包含相对复杂的几大部分,比如篆法.章法.刀法,这几大部分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所以,在对古玺印的临摹中,要考虑到各技法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篆刻技法示意图) ...

  • 篆刻入门:篆法“从圆到方”一点点细微过渡的秦印

    秦印印风本身就是过渡印风,因为入印文字是从五花八门的战国文字向端正规矩的小篆(摹印篆.诏版篆)过渡的文字.也就是说,秦印放在篆刻史中是过渡阶段,秦印本身也有一个过渡过程,这种过渡时时体现在秦印之中,比 ...

  • 家鑫谈艺之五十六 | 吴昌硕篆法入画

    吴昌硕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创作了不少艺术价值极高的诗.书.画.印佳作,将海派艺术推向国际,他从而成为四海景仰的一代艺术宗师.甚至有专家评价说:"近代的中国艺术界,吴昌硕的光芒无疑是 ...

  • 篆书《篆法辨诀》

    <张裕钊李公碑>楷书字帖

  • 学篆宝典:篆法百韵歌

    学篆宝典:篆法百韵歌 文章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